(此笔录仅供参考,请以音频讲解为准。)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辛五、(示无有真实乐的其他理由)分二:一、小苦除大苦不应执为乐;二、异生无有究竟障蔽痛苦之乐。

 

壬一、小苦除大苦不应执为乐:

 

有些人会这样想,快乐还是应该有的,比如说一个挑着重担走路的挑夫,他右肩挑的时间长了觉得非常疼痛,就把担子换到左肩,这时就产生一种快乐的觉受,左边痛的时候又换到右边,这样又可以得到安乐了。如果没有快乐可言,两边都是痛苦的话,他换来换去就没有必要了,换过去是痛苦,换过来还是痛苦。既然他想换来换去,肯定是感到安乐才换的。这样执著的思维恰恰颠倒了,就是因为痛苦的缘故他才换到其他地方去,只是为了对治痛苦而已,没有一个真实的快乐可言。

 

初起灭已生,苦起亦何乐,

故思能仁说,生灭皆是苦。

 

“初起”就是说前面所讲的这个挑夫,他把担子放到左边的时候,这时产生了一种快乐,这个叫“初起”,最初的快乐产生的时候,“灭已生”,灭除了已经产生了很长时间的痛苦。实际上他们所安立的这种虚假的快乐是一种痛苦,为什么呢?“苦起亦何乐”,因为把担子换到左边的时候是一种“苦起”,一种新的痛苦又开始启动了。发生了新的痛苦,怎么可以说是一种快乐呢?绝对不是一种快乐。

 

从这个比喻我们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换到左肩的时候不是快乐的产生,而是新的痛苦生起呢?因为担子换到左边,时间稍微一长,左边就感觉到越来越痛苦。就像前面那个颂词所分析的一样,如果真是一种安乐,这种安乐就会继续保持下去,但实际情况是担子在左肩的时间越长,自己所感受的痛苦越来越大。它的起源就是从换到左肩的时候开始的。虽然你认为换过去换过来是一种安乐的产生,但从世俗的实相来讲,就是一种新的痛苦的产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一个真实的安乐可言。

 

重新生起的小苦是一种暂时缓解大苦的方便而已,在这个当中没有一种真实的快乐。了解了这样的道理,“故思能仁说,生灭皆是苦。”应该思维佛陀在佛经当中所宣讲的,生也是痛苦,灭也是痛苦,不管是生是灭都是痛苦的自性,没有一个真实的安乐可言。

 

进一步对照苦乐分析“生灭”,首先讲安乐,安乐产生的时候还是苦,因为前面通过很多实例和理论抉择了,比如说把担子换到左肩的时候,所谓的安乐产生了,但终究还是变成苦,从这个角度来讲,快乐生也是苦;快乐灭那肯定是苦了,绝对回到苦的状态,绝对不可能再变成新的安乐。所以快乐的生和快乐的灭都是一种痛苦。

 

再看痛苦的生灭,痛苦的生起,肯定自性是痛苦的,那么痛苦灭呢?第二个痛苦又产生了。不管以前的苦是什么样的状态,不管灭了之后产生新苦的刚开始的时候是安乐或是痛苦,必定会变成痛苦的。所以痛苦的生和痛苦的灭都是痛苦的自性。安乐的生、安乐的灭是痛苦,痛苦的生、痛苦的灭也是痛苦。除了这些方面之外,没有其他的自性了,所以应该思维能仁所讲的,一切生也是痛苦的,一切灭也是痛苦的道理,把我们所有的邪执都可以遮除。

 

所以我们可以生起定解:在三界轮回当中,苦是遍满的,乐是暂时的;苦是自性,乐是客性;苦自带发生,乐必须依靠他缘才能发生。通过这些金刚句和比喻一一抉择的时候,真正可以认为整个三界轮回当中都是痛苦。

 

这里抉择三界全是痛苦的方法和《前行》等等不一样,《前行》等是让我们思维人道等产生痛苦的例子,比如说人有生老病死、爱别离苦等等,从这些方面一个一个实例去思维。这里是从理证道理,从很微细地抉择。如果把《四百论》所讲的道理善巧地结合《前行》中所讲的道理,绝对会产生更加稳固的定解。这是《四百论》抉择一切都是痛苦的特色,使我们真正从内心当中一一思维,它的推理方法和其他地方确实不一样,我们必须知道推理方法,才知道圣天菩萨的甚深密意,他真正的殊胜点在哪里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所以我们看书的时候,不要在字面上滑来滑去,应该把意义搞清楚,这样会在相续中产生比较稳固的定解。

 

这个颂词没有单独的比喻,就是挑担子的比喻。提问者就是用挑重担换来换去的例子想成立安乐有自性的根据。破的时候也是从这个比喻就可以知道没有快乐的自性,以小苦除大苦不是真正的安乐。这个比喻很恰当,很好理解,所以没有必要再说其他的比喻了。

 

壬二、异生无有究竟障蔽痛苦之乐:

 

有些人认为痛苦就像前面抉择的一样,确实是存在的,但也可以通过比较强烈的安乐遮蔽它,遮蔽之后难道不就是快乐了吗?圣天菩萨这里所说的意思就是,在三界轮回当中,或者在凡夫身份(还是异生)的时候,不可能有真实对治痛苦的安乐。能真实对治痛苦的安乐必定是出世间的无漏法,但这在凡夫的身上不可能具足的。之所以称之为凡夫就是他不具足圣者无漏的功德,现在既然还处在凡夫的身份,那么就不可能具有圣者的无漏的安乐。既然没有圣者的无漏的安乐,那真实能荫蔽痛苦的对治就不会有。所以我们可以下个结论,在整个三界轮回当中找不到一个究竟能对治痛苦的快乐。

 

异生不见苦,云被乐所覆,

然能障蔽苦,其乐都非有。

 

针对前面的邪执,圣天菩萨说,“异生不见苦”,“异生”是凡夫的别名,异生见不到痛苦的真实自性,见不到在凡夫位的时候痛苦的自性是不能被荫覆的特性,“云被乐所覆”他说痛苦能够被快乐所遮覆,下面下结论——“然能障蔽苦,其乐都非有”,但是真正能障蔽三界轮回痛苦的安乐必定是在圣者位(获得圣者位的时候有这样的殊胜方便),现在既然没有达到圣者位的话,在凡夫位当中能够障蔽痛苦的快乐是绝对没有的。

 

只要没有离开凡夫的身份,绝对会被痛苦所笼罩,没办法离开痛苦所掌握的范围。它所引发的深意就是,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离开痛苦,必须修持圣道。这品快要讲完了,从每一颂当中都可以见到引导我们生起厌离心,修持圣道的甚深密意,后面就讲得比较明显。凡夫没有可以障蔽痛苦的快乐,圣者位才有。

 

在座的每个人都是想要脱离三界轮回的痛苦的,就是为了想脱离三界轮回的痛苦才发心学佛、出家、依止上师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很清楚的认识到耽著世间轮回的快乐是不可能引发出世间的快乐的,只有舍弃了暂时的有漏的或者虚假的安乐,发起真正的向道之心,才有可能引发真正的出世的快乐,这必须要让我们自己去进行取舍。

 

比喻当中讲,一个人在旷野当中被狂象所追逐,他拼命地逃跑,掉进了一个枯井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他抓住了一个枯藤,侥幸没有掉下去,他定下神来观察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是很痛苦的,因为狂象还在枯井上面,而自己所抓的藤蔓正在被老鼠啃噬,越啃越细,而在枯井的下面他还看到一条毒蛇,张着嘴,也许在等他,枯井的井壁上还有一条大蟒伺机想伤害自己。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忽然流下了一些蜂蜜,他尝到蜂蜜的时候觉得非常甜蜜,产生了非常安乐的感觉。这个比喻就说明,这个人正在享受蜂蜜的时候,认为这个快乐已经荫蔽了所有的痛苦,但我们说这是绝对不应理的。虽然他正在感受一点点蜂蜜的快乐,但是上面的狂象,井底的毒蛇,井壁的大蟒,尤其是自己所抓的藤蔓马上要被咬断了,在这样非常危险的状况下,你还认为有一个快乐可言,而且这个快乐是有自性的,你还生起很大的贪欲心,绝对是不应理的。

 

通过这个比喻对照,旷野就比喻三界轮回,狂象就好像生死,不断在逼迫自己,自己为了逃避生死不停地奔跑,掉进了枯井,通过自己以前善的习气得到了人身,就好比抓住了藤蔓,但是得到人身并不是就保险了,老鼠就如日夜不断在消食自己的生命,自己异熟所获得的寿命通过日夜更替不断消尽(在其他地方比喻说是有一只黑老鼠和一只白老鼠,黑老鼠代表夜晚,白老鼠代表白天,不停地啃就好像我们现在一天一天在白天夜晚当中,自己的生命逐渐逐渐耗尽),耗尽之后自己没有其他的把持之处了,因为他抓住的仅仅是一个藤蔓而已,所以藤蔓一断肯定是往下堕,下面就是三恶趣的毒蛇。

 

如果自己的人生一旦耗尽之后,结果就是这样,因为自己在世的时候贪执了很多快乐,为了获得快乐造了很多罪业,所以没有其他的什么把持,仅仅剩余了这一点点时间,自己还没有修道,还在不停地造罪,死了之后没有把握的话,绝对会堕入三恶趣当中,受到很多的痛苦,而且这个同时还有如大蟒的种种烦恼想要伺机袭击自己。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人道当中偶尔产生了一点点快乐,我们认为这个快乐是有自性的,然后紧紧抓住不放,就像这个人品到蜂蜜的时候认为是快乐一模一样,一点都没想到如何去处理这样危险的处境,耽著这一点点的快乐。我们也是同样,我们正处在这么危险的状况当中,整个三界当中生死在不断地逼迫,日夜在不断地消减,等着自己的很有可能是恶趣的痛苦,自己的身边还有很多很多贪嗔痴的烦恼,只要自己疏于防范,烦恼就会伤害自己,入于自己的相续,让自己造更严重的罪业。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这个人很可怜,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外缘,有一个勇士来了,能够把他救出去,那是很幸运的。

 

实际上我们也处在这种状态当中,我们现在非常想要获得解脱,但是如果认识到这样危险的处境,认识到我们所获得的一点点快乐完全是一种短暂的法,或者是靠不住的法,对现在所感受的一切快乐就不应该执著了。比如说为了获得口腹之欲的种种美食,追求种种钱财,名闻利养等等,在很多修心法当中所讲的这些世间八法,如果追求这些就和这个人一模一样。

 

我们好好想想这个比喻,我们说这个人很可怜,确实一点办法都没有,还要这样耽执,实际上我们就是这样的,如果法没有融入相续,就和这个人一模一样,我们不要认为他很可怜,我们自己就是佛菩萨生悲心的对象。我们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还在耽著世间八法,非常不应理,我们应该好好想想出离的方便。就像这个人,如果有一个人救他,他肯定是非常快乐的,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发心修道,或者发心出家了,尤其非常关键的是什么呢?尤其非常关键的是我们已经遇到了能够真正引导我们出三界轮回的殊胜的SS,而且给我们开示了非常殊胜的出离轮回的方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确实应该珍惜这样的机缘。

 

不幸当中的万幸,遇到了SS善知识来引导我们出轮回的时候,如果我们还对SS的种种方便不理解,认为SS是不是给自己找很多苦头吃,或者和自己过不去,或者让自己受很多苦,这就是一种妄执。就好像如果有一个人想要把这个枯井里的人救出去,他就认为上面的人是不是有其他的目的,是不是会害自己,明明别人是发一个好心来救自己的,但是自己如果生起很多邪执的话,那就更不应理了。

 

因此对我们自己现在来讲,遇到这样殊胜SS,给我们开示了很多修行正道的时候,不要生起厌烦心,因为真正能够荫蔽轮回痛苦的,单单是出世间的佛法,而要获得出世间的安乐的话,无因无缘是不可能的,最主要是依止SS,依止SS之后就要学习SS所开示的教法,对SS所讲的教义必须去依教奉行,这是非常关键的事情。

 

尤其对我们来讲,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我自己这样认为的,其他方面,智慧不行,悲心没有发起来等等,如果对自己的SS有一种比较清净的信心,这个人确实是非常有把握的,非常具有福报的人,他对SS所讲的一切教言都认为就是在开示我出离轮回的方法,不管是在示现什么样的行为,有的时候也许是在呵斥自己,有的时候好像是让自己做一些其他无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时候自己相续当中的清净心如果没有引发,就会认为自己做的是没有意义的事情,SS没有引导自己解脱等等。但如果有清净信心的人,他就会把SS一切身体的行动,或者口中所说的语言全部视为善妙,都认为这是在调伏自己。

 

这样的信心不太容易产生,就是因为不太容易产生,所以我们现在真正修道就很困难,得不到SS的加持,通过自己的能力想要挣扎出轮回,这个是非常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我们不管怎么样,把自己的一切身语意交给SS。有的人肯定已经发愿了,而且相似地做过了,但是这个也要注意,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容易,但是时间长了,SS有的时候示现不如法的行为的时候,或者示现忿怒的形象的时候,或者对自己没有很好地赐予安慰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一种邪分别念,就导致一种很严重的后果,违背SS的教言,或者有时候身体、语言更做出一些非常不如法的行为,这实际上是自己害了自己,没有任何必要。作为一个修行人,尤其是密C弟子来讲,应该把自己的所有一切都交给SS,自己没有什么思维的余地,SS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不要按照自己的分别念去做,如果按照自己的分别念去做,很容易误入歧途。我认为我应该这样修行,我认为我应该做这样那样的事情,自己观察的时候觉得很正确,但实际上往往很多时候是错误的,SS给自己开示的是最正确的。

 

有时候就算看起来是没有意义的,看起来是不如法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我们在依止SS的过程中,或者在依止SS之前都应该观察了,SS就是真正的佛陀的化现,佛陀的化现不可能不具足智悲力的,他有智慧的话就可以观察弟子的根性,你到底现在可以做什么事情,通过他的智慧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他的智慧难道超不过我们的分别念吗?不可能我们所抉择的问题能超出SS智慧的范围,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首先相信SS真的具足佛的智慧的话,他所抉择的道理不会错的。

 

然后他具足的悲心也不是像我们看到一个旁生痛得在地上打滚的时候生起的一种怜悯心,这是一种比较粗大的不稳固的悲心,实际上SS的悲心是无缘的悲心,通过三个无数劫串习而得到的一种非常稳固的没有造作的最殊胜的悲心。他不可能不管D子的苦乐,或者看到他的痛苦不予救拔,绝对不可能。他产生这么强烈的悲心的时候,肯定想以什么样的方法能马上让他的D子获得解脱,他就会使用这样的方法去做,一点都不会耽误的。又有悲心,愿意D子离开痛苦,又有智慧观察如何离开痛苦的方法,又有能力遣除你的障碍,像这样智悲力具足的SS,他所开示的正道我们应该认为绝对是正确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应该知道修行当中的一个歧途就是SS的种种教言,种种行为产生一种邪分别,这是非常大的一种过失。

 

我们也见过,也听说过很多这样的故事,有些人没有听SS的教言去做,认为我现在应该去做什么,最后我们看结果,确确实实绝大部分是比较悲惨的。真正修行上的功德见不到,过失就见到,也许是一种示现,我们没办法观察圣者的示现。假使是示现的话,也是给我们做一个反面教材,让我们不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后果肯定是不悦意的。

 

我们如果按照SS的教言去做,暂时来讲没有产生很多巨大的功德,短时间当中飞到天空或者看到佛像这些,但是在自己逐渐消灭障碍获得证悟的过程中是需要很多方便的,像以前的那洛巴尊者,米拉日巴尊者他们这样大根器的人都需要这么长时间依止SS去苦行,我们的根基跟他们怎么比呢?如果不能比的话,那么短短的十几年当中没有产生功德马上就对SS退失信心,认为这个SS是不是不适合我,不是我生生世世的SS,我是不是应该去其他地方再去找一个更具缘的SS呢?实际上好好观察一下其他的大德给我们的示现,对自己的SS依止这么长的时间才获得解脱,现在我们正处在中间的过程当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自己的SS保持一个比较清净的信心。

 

以前SS也讲过,真正的信心产生起来的时候,有很多方法观察,其中一个就是不管怎么样,相信我自己的SS就是佛,相信我的SS就能赐给我解脱,这是第一个;第二,SS赐给我的方法绝对是能成佛的方法,无论如何我再不转变了,我的SS也不坏,我的法也不坏,我就一直依止下去,一直修下去,我就不信不成佛,绝对会成佛。有这样坚定的信念的时候,不管在任何地方,听说一个SS很殊胜,具足什么什么功德,他传了法之后,有几百个弟子在几个月或者几年当中马上全部都已经证悟成佛了,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不羡慕,他们成佛是他们自己的善缘,我去了不一定有这样的善缘,但是我相信我的SS,我相信我的法就能够成就。有这样一种比较坚固的信心的话,这样下去成就是很有希望的。

 

否则的话,你在这个地方待几年没成就,到其他地方去还是一样,为什么这样讲?你不成就不是SS 的法有什么问题,是你自己相续当中有什么问题,你相续当中种种的障碍烦恼不遣除,带着这个烦恼去到另外一个地方,同样的障碍还是障碍,换几百个地方还是同样的,这样没有什么必要。所以应该对自己的SS和法产生一种信心。

 

有些人认为所谓真正的SS和弟子的关系就应该像六祖和五祖那样,在一个房子里面传心法,用袈裟包得很严实的,这样才能成就,在大众当中传的法就不算是真正的窍诀,有这样的邪见。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的。以前的很多大德就是在SS普遍传法的时候开悟的,这样的例子非常多。SS没有保留什么东西,单独给你讲还是这些觉性、空性,没有什么其他的,如果我们认为米拉日巴尊者和马尔巴尊者那样的关系就容易成就,去哪里找这样的因缘,你有没有这样的根性?我们要多分析这些道理,在依止SS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正见,要出离轮回必须要有这样的助缘,有了这样的助缘,好好修行就可以成就。

 

这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也许很多道友学过依止SS的法,而且平时是如理如法地依止的,但也许有些人这方面有些模糊,模糊的话就要作一番分析,使自己认清应走的道路,这是有意义的事情。

 

己二、佛说身苦之理:

 

有些人认为这些种种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宣讲,就好像太阳出来,我们出去晒太阳,马上会感到温暖一样,我们相续当中所具足的痛苦是不需要讲的,因为本身就处在痛苦的状态当中。实际上是很有必要讲的,因为你虽然在感受这个痛苦,但实际上你发现不了痛苦,你认为这是安乐,所以佛陀很有必要讲一切都是痛苦的道理。

 

当告异生说,汝苦不离染,

如来决定说,痴为最下者。

 

应该告诉种种凡夫众生,你的一切身体都是痛苦的体性,如果你对具足痛苦体性的身体没有离开染污心的话,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身体具足快乐,而且对身体非常贪执,有这样的一种染污心的话,那么如来在经典当中说,你这种不知道身体痛苦的本性,反而对它产生贪染的愚痴,在所有的愚痴当中是最下劣的愚痴,所以佛陀绝对有必要在经典当中宣讲一切都是痛苦的道理。

 

以前我们没学《四百论》的时候,还不了解,也许了解一点点,但是没有这么细致,学了第二品的时候,我们就从方方面面抉择了自己的身体完全是痛苦的自性,整个轮回真的是一个痛苦的自性,可以说已经产生了一种比较稳固的定解了。我们从这个道理可以推知,佛陀是绝对有必要宣讲的,以前我们不知道,虽然我们恒时处在痛苦当中,但是我们不了解。如果不了解痛苦的话,就会经常对身体产生贪染,认为身体很善妙,或者具足安乐的体性,所以应该保养,应该让它感受快乐。这绝对是一种不应理的想法,应该放弃。如果你还不放弃,牢牢地把持这样的贪染执著不放的话,是最为愚痴的。

 

比喻中讲,一个比较愚笨的儿子去找工作,干了几天就不干了,回来之后母亲对他放弃工作很不满,为了教育他就说,以后你不管抓到什么东西,不要放。她的意思应该是再找到工作不要放弃了,但说的时候没说清楚,他儿子也是智商很低,没办法了解母亲的密意,就认为母亲说的是只要抓住东西就不放。有一天他碰到一头驴,驴子的尾巴摆来摆去,他就认为可以抓,牢牢地抓住不放,驴子非常害怕,就用后脚踢这个人,这个人被踢得很痛苦的时候,还是牢记他母亲的话,不放。其他人说应该放弃,他还是不听,无意义地白白感受很多痛苦。下面一个比喻意义上也没有什么差别。

 

这个人很愚痴,身体在感受痛苦的时候,还是牢牢抱住死观念不放,只能使自己感受痛苦。同样的道理,我们观察我们现在的身体就是痛苦的自性,现在我们也是紧紧地执著这个身体一定要受安乐,从而感受着无量无边的痛苦。在今生之前的无量世就是因为执著这个身体,感受了无间地狱的痛苦,寒地狱的痛苦,饿鬼道、旁生道,各种各样的痛苦我们都已经受尽了,但就是因为没有放松对身体的执著,认为有快乐的缘故,现在我们还是在轮回当中流转,在没有遇到佛法之前,还认为身体是实有的,是应该牢牢守护的。现在虽然有很多人或者佛菩萨劝告我们不要再执著身体了,应该放松,虽然听了很多这样的教言,但自己相续当中的实执很严重的缘故,就好像那个傻儿子牢牢记住母亲的话,我们现在如果不赶快出离的话,也是和这个傻儿子一样,虽然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虽然听到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诫,应该放松,不要执著,但是无明的习气还是很严重,自己还是牢牢抱住不放。这绝对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还是没有办法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的。

 

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应该听佛菩萨的教导,好好观察身体的自性之后,放弃对身体的执著,逐渐逐渐地放松,只有这样才能从轮回的痛苦当中得到解脱。

 

己三、修习行苦之理:

 

有些人认为,一切都是无常的本性,这个了解了。但既然是无常的,痛苦可以转为安乐,安乐可以转为痛苦,这就是无常的定义吧。既然安乐可以转为痛苦,反过来,痛苦也可以转为安乐,既然有这样的转变,那为什么没有快乐呢?

 

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

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

 

这里突然提到了无常,这也可以说是第一品和第二品共同的结尾,第一品讲了无常的道理,第二品讲了痛苦的道理,把无常和痛苦两者结合起来更容易体会痛苦是三界轮回的自性。

 

一切无常的法是变化不定,刹那刹那生灭的,就是因为无常的缘故,在无常变化当中就有种种损坏,如果没有无常就不会有损坏,如果有损坏就绝对不是安乐了。

 

有些人会想快乐难道不是刹那生灭的吗?是的。既然是刹那生灭的、无常的,就是有损害的,有损害就应该变为非乐,但实际上在一个快乐的相续中,比如说我们快乐半个小时,在半个小时当中每个刹那都是有损的,无常的,难道你能认为每个刹那都马上变为痛苦了吗?既然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在这个相续过程中快乐还是应该有的。但实际上这是没有了解它的真实意思。一方面从究竟来讲,它会转变;一方面,从损坏的角度讲,乐已经没有自性了,它已经在变坏了。

 

既然“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这是讲到了真正行苦的道理,凡是无常的法全部都是痛苦,通过前面两句可以成立后面两句的宗义。

 

这里需要加以拣别的一点是,是不是在整个轮回当中全部无常都是痛苦呢?比如在凡夫位的时候,资粮道、加持道的凡夫圣者(他是凡夫的身份,但是针对一般没入道的人来讲,他可以相似的安立成圣者),他们相续当中比如入定的时候,或者在加行道中享受的法乐是不是一种真实的痛苦自性呢?他们相续当中的这些法都是无常的,因为他们还没有达到圣者位,但是从一个角度来讲,他们相续当中所具足的法乐,不可能安立成痛苦。

 

那和这个颂词是不是矛盾呢?没有矛盾,这个颂词所讲的是没有正法摄持的一般的凡夫人的境界。他没有接触佛法,没有修习佛法的真实的因,完全是在世俗平庸的分别念当中转来转去,所以他们所感受的无常都是苦的。如果自己已经发心入道,到资粮道、加持道的果位的时候,虽然也是无常,但是不能安立成痛苦的自性。

 

实际上从圣者位也是可以这样安立的,圣者位从一地到十地之间的证悟是在不断地增上变化的,初地和十地的功德绝对是不一样的,也是无常的,但这个是不是痛苦?不能安立成痛苦。在小乘当中也是这样安立的,它的道谛也是无常,但是不能安立成痛苦的自性。

 

所以这个颂词所讲的是没有入道的,还正在修学佛法的,这样的人相续当中所具足的一切无常的境界都是痛苦,而在已经开始修学真实的佛法的修行者在无常的境界当中是可以获得安乐的。

 

最后一个比喻讲到,在苦海当中挣扎的人,不管怎么挣扎,最后肯定变为咸味(肯定时间也是很长的,如果一掉下去马上捞起来肯定不会变成咸味)。通过这样的比喻了解,我们在轮回当中,没有遇到殊胜的佛法之前,在这样的自性当中,不管自己怎么样去挣扎,不管自己怎么样通过努力想要息灭痛苦,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完全没有办法摆脱痛苦的自性。我们如果想要获得解脱的话,必须要修持圣法,才有可能真正超离痛苦的范围,获得殊胜的解脱。

 

这一品一方面着重介绍了一切都是痛苦的自性,同时它有一个主轴就是从头到尾都是劝我们出离,劝我们修习正法,这个不能离开,否则就失去了这一品的灵魂。所以我们在学习思维这一品的时候都应该知道这一切劝导我们认识痛苦自性的金刚句的核心就是让我们生起厌离心,修持殊胜的正法。这是最为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