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闻思切要

 

第19节 年轻人闻思重于修行

 

一些年轻的小僧人说:“现在就应该修行。像我们这样的深山太愦闹嘈杂了,修行不会成就的。为此,我要去一个寂静的地方修行。”

 

但实际上,年轻人不应该太急于修行。华智仁波切曾说:“少年修行、老年求学,是很难弘法利生的。”作为一个濒临死亡的老年人,如果重新开始闻思,当然会有闻法的功德利益,但除此之外,要达到自利断除增益、他利弘法利生的目标,真的很难。在二三十岁的青春阶段,着急忙慌地修行,是不会走上正轨的。年轻人很容易跟着外缘跑,一个人打坐也不会善始善终,不会有很大的利益,不如在具相善知识和金刚道友等人面前进行闻思,正确无误地了解正法。老年人奋力读书、年轻人拼命修行,这两者都是错误的。

 

(听打稿,仅供参考)

我后来停下来的时候,我看到好多人都有点儿,那个提意见,当时也,那个时候电脑已经关了。

 

从世间人规来看,我们嘴里有吃的、身上有穿的,这都是源于佛法的恩德。

 

主要是从出家人来讲的话呢,确实,我们吃的也好,穿的也好,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有关系。

 

如果没有佛法,我们取“上师”和“善知识”的名称也没有意义,这也是珍贵佛法的恩德。

 

现在我们学院来讲,很多居士也是这样的吧,包括出家人的话,每天都是不用愁自己的生活,明天有没有吃的,后天有没有吃的,不用吧,依靠三宝的加持,吃的、穿的都应该还是基本上都可以有保障的。

 

世间人不是这样的,世间人都是今天要考虑明天,明天要考虑后天,很多的自己的温饱问题也是在考虑。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话呢,可能是上师也好,善知识也好,或者说出家人也好,修行人也好,都可能没有意义的。

 

从后世来看,我们很难一再地遇到妙法,就像《入行论》说的那样:“犹于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也就是说,正法千载难逢,诸经藏中广泛宣称佛陀出世极难、遇到正法极难。现在,我们遇到了正法,看能不能对佛法做出一些贡献。

 

法王提了两次,我们每个人的话,对佛法做一点贡献吧。

 

确实我们很不容易得到了人身,很不容易遇到了佛法,即便是我们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但是在佛法当中,尽量不会对佛法造成不良的影响,包括自己的行为也好,包括自己任何的发心也好。

 

我自己都是也在发愿,我如果有机缘的话,对佛法和对众生能做一点点事情;如果没有这种因缘的话,不要对佛法和众生带来危害,如果我带来危害的话,那这个之前希望我离开人间,我自己也是经常这样想的。

 

虽然我们可能故意不会造违缘,或者是造各种各样损害的事,但是前世的业力是不可阻挡的,所以有时候的话,也很难说。比如说我们的身体的话呢,对佛法造成各种破坏,会不会有这样的?我的语言会不会有这样的?比如说我发疯了啊,或者是怎样,很难说。那只有不如早一点离开的话,是非常坦坦荡荡的,还是很有意义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如果真正是对佛法能做一点贡献的话呢,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也是有必要的。如果我们实在是没有这样的话呢,大家也发这样的心。

 

这个是昨天前面的有一段儿。今天就是第21节。

第21节·修行前要闻思

 

所谓“寂静深山”,确实是个殊胜的地方,比起承侍百千万佛陀,以居于寂静处的发心而向寂静处迈七步的功德更大。

 

昨天、今天,我们都在讲闻思修行次第颠倒的现象。有人声称“不需要一丝一毫的闻思,只需要在林间静处闭关”,从而彻底放弃了闻思的一切事。如果认为这也是正道,那根本不符合智者的规则。没有任何闻思就进入修行阶段,这没有什么可修的,就像早獭一样,自然成就寂止的有情,停留在无所思维的状态中,没有太大的益处。因此,闻思不错乱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真正想修行的人,首先在依止具相上师的时期,即使不能广泛闻思,也应该对专一平等安住的实修要点做到无有增益怀疑。当你达到即使没有上师、没有教言书,也不需要询问的境界时,住在寂静的深山里才会大有利益。

  • 第21节·修行前要闻思

 

所谓“寂静深山”,确实是个殊胜的地方,比起承侍百千万佛陀,以居于寂静处的发心而向寂静处迈七步的功德更大。

 

当然一个寂静的地方,如果你要想出家啊,或者是修行啊,迈七步的功德的话,那就是千百万佛陀面前供养的功德相比较起来,那就是到寂静地方去七步的功德大。

 

那是不是有些旅游的人到这里功德很大呢?其实他们没有什么解脱的心,他只是朝拜,也许他们可能看到这些佛寺啊、出家人的话呢,在相续当中种下一个善根,这个有差别的。

 

《月灯三昧经》,包括很多经的教证,就是生起出离心,或者是想修行,然后往寂静的地方迈七步的功德很大,就是这个意思。

 

昨天、今天,我们都在讲闻思修行次第颠倒的现象。

 

昨天前面也讲了嘛,年轻人修行,老年人闻思是一个颠倒的嘛,可能这个是最近一起讲的。

 

有人声称“不需要一丝一毫的闻思,只需要在林间静处闭关”,

 

昨天也讲了嘛,有些人就不需要闻思,大家一来就开始,刚出家就想闭关这样。

 

从而彻底放弃了闻思的一切事。如果认为这也是正道,那根本不符合智者的规则。

 

佛陀和诸菩萨的规则。

 

没有任何闻思就进入修行阶段,这没有什么可修的,就像早獭一样,自然成就寂止的有情,停留在无所思维的状态中,没有太大的益处。

 

刚开始就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像我们说的雪猪子,或者西方叫做是土拨鼠,以前也有一些纪录片吧。

 

土拨鼠,它夏天就出来,我看现在就很多土拨鼠就开始……过一段时间就走了,现在布谷鸟已经没有了。应该它是夏天的最后一个月,还有几天应该呆着的,但是现在基本上听不到,是吧?最近听到没有?没听见?肯定听不见,它就准备回去了。再加上的话,它到了后来都不爱说话,就是这样的。

 

他说“没有闻思……”这个是真的这样的,这个大家要听法王的话,刚开始不要来了就马上闭关。“无闻之修行,如断臂攀岩”萨迦班智达也这样说的嘛,“无闻之修行”,没有闻的修行,“如断臂攀岩”,如断臂的人攀着岩石一样的,根本修不成功的。

 

因此,闻思不错乱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真正想修行的人,首先在依止具相上师的时期,即使不能广泛闻思,也应该对专一平等安住的实修要点做到无有增益怀疑。

 

你不能广闻博学像五部大论、显宗、密宗全部,不能的话,至少是像《入行论》、《前行》,几个部分的专一的实修要点,你一定要做到没有什么怀疑,没有什么增益。如果你实在是对广闻博学一点兴趣都没有的话,那你要修行的,比如说《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啊,《大圆满前行》、《入菩萨行论》,有几部论典是你必须要懂。

 

不然的话,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修行人都是,住一段时间,最后出来的时候都是,看起来都是头发也是乱乱的,眼睛也是红红的,走路都是歪来歪去。好像说话的话,有些,其实跟人不接触的这些人的话,说话都是真的有点儿可怕的。脾气也是特别敏感,敏感的人真的很难依止的,稍微说一点就马上生气了,那他在闭关当中修什么呀?土拨鼠都是不会这样的,它还是很温顺的。

 

当你达到即使没有上师、没有教言书,也不需要询问的境界时,住在寂静的深山里才会大有利益。

 

我们尽量地,自己在尤其是有道友、有上师这个时候,我看晚上我们互相探讨的时候还是挺好的,自己的疑惑说出来,这样稍微在有智慧的人当中,你的这种疑惑说一说,原来你觉得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最后道友们一给你剖析的话,就马上就没有了。

 

就像我那天说了吧,我们的疑惑,如果依靠有善知识的话,它就变成正决定;如果疑惑没有遇到善知识的话,就变成邪决定。这个是真的很重要的,就像一个肿瘤,如果遇到一个好的医生的话,他就马上切除,或者马上吃药,把它融化了。如果你遇到了恶医生,不仅是不……然后他就……这样的话,那就可能马上就癌症了,就恶性了,很可怕的。

 

所以大家还是应该要,真正修行的时候,至少对自己所修的法没有什么疑惑,这样才可以到山里面去。

 

 

这个照片是好像在南山,当时法王在那边的时候,我们有一群人念护法的仪轨吧,你看那时候我还是有一点头发,时过境迁。

第22节·闻思精华需修行

 

闻思,就是为了修行。如云:“如以见闻水,不饮不解渴,正法亦如是。”如同你只看见和听见水而不喝水就不能解渴一样,闻思甚深正法并了知其意,但如果不修行,也不会有任何利益。

 

《大宝积经·迦叶品》中云:“譬如一人溺海水,彼者干渴而死去,贪爱多法而放逸,虽住法海堕恶趣。”比如一个人被海水卷走,他以为在海里不会渴,但最后却因为干渴而死。同样,虽然我们听闻了正法,但如果不实修,也会像这个人一样。

 

《诸法要颂经》也说:“设人多说理,放逸非如是,如牧数他畜,非得沙门缘。设人少说理,随法而行法,能断贪嗔痴,彼等是沙门。”比如有个放牛的人,整天在财主家里数着有多少头牛、有多少头牛犊,却连一碗牛奶的好处都没有得到。同样,虽然我们具有无碍通晓显密教典中浩如烟海教义的辩才,但如果自己不去实修,就会断了沙门的缘分。相反,即使一个人不了知显密的诸多要点,只知道作为修行人如何成佛的完整无误、善巧方便的少许窍诀,从而进行实修,那么他也获得了沙门的缘分。

 

为此,大家必须真修实证。如果正法不与心相续结合,而以所谓的“寻思者”自高自大,很可能有一天对佛教也会产生“句义有矛盾”的恶劣怀疑。这叫邪慧,邪慧绝不是智慧,所以一定不能变成这样。

第22节·闻思精华需修行

 

闻思,就是为了修行。如云:“如以见闻水,不饮不解渴,正法亦如是。”如同你只看见和听见水而不喝水就不能解渴一样,闻思甚深正法并了知其意,但如果不修行,也不会有任何利益。

 

下面就说光闻思不行,要修行。我们那天也讲了,希望我们每个人,还是闻思很重要,现在考试的时候不闻思不行的。但是修行没办法考试,所以如果修行做个考试就很好了。

 

《大宝积经·迦叶品》中云:“譬如一人溺海水,彼者干渴而死去,贪爱多法而放逸,虽住法海堕恶趣。”

 

这个还是法王经常引用的啊。确实,好像《华严经》里面:“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好像《华严经》里面有这个教证,这个也是一样的。

 

一般在水里面的话,如果你沉在大海里面,不喝水的话也会干死的,因为外面的水还是很咸的,如果喝的话,你身体里面的液体细胞跟外面的不相应,所以里面的细胞的液体往外出,也会死的。现在科学家分析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比如一个人被海水卷走,他以为在海里不会渴,但最后却因为干渴而死。同样,虽然我们听闻了正法,但如果不实修,也会像这个人一样。

 

其实法王的这些教言,真的还是很好的,你们要去看一下。

 

《诸法要颂经》也说:“设人多说理,放逸非如是,

 

有些人很会说,讲得天花乱坠的,特别会说,但是你自己放逸,没有很好地修行的话呢,

 

如牧数他畜,非得沙门缘。

 

就像有些牧人数他人的牦牛一样的,实际上这个不是沙门。

 

设人少说理,随法而行法,

 

有些人讲得笨笨的,不是特别多的,但自己好好地修行,随法而修行。

 

能断贪嗔痴,彼等是沙门。”

 

这个是以前堪布曲恰也是经常用,他的最主要的窍诀是这两句,他就经常让他们好好修行,不修行的话没有用的,光嘴巴会说有什么用?天天讲。

 

其实我们也是看看这两句啊,大家也是想,观察一下自己。

 

比如有个放牛的人,整天在财主家里数着有多少头牛、有多少头牛犊,却连一碗牛奶的好处都没有得到。

 

放牦牛的,可能牛奶的好处都是可能会有一点,以前合作社的时候,有时候偷一点牛奶,也有这样的。有一个人偷牛奶,当时是一个袋子里面,一个牛犊的袋子里面,最后被合作社的领导发现了,发现以后,把袋子里面装着满满的牛奶,站在合作社帐篷的门口,然后来去的人面前说:“你们看看,偷牛奶就像我一样的。”一个女的,一直在这样,那个时候惩罚的方式是这样的。

 

同样,虽然我们具有无碍通晓显密教典中浩如烟海教义的辩才,但如果自己不去实修,就会断了沙门的缘分。相反,即使一个人不了知显密的诸多要点,只知道作为修行人如何成佛的完整无误、善巧方便的少许窍诀,

 

一个人无误成就的道,就像《忠言心之明点》讲的。

 

从而进行实修,那么他也获得了沙门的缘分。

 

“沙门”……其实居士也是可以在里面,有些说是“沙门”的话,只是出家人,其实“沙门”的广义来讲的话呢,佛的四众弟子都是包括在“沙门”当中,因为“沙门”的意思就是修善的意思。……那修善的话呢,其实佛的四众弟子都是修善的。

 

如果我们光是嘴讲得很好,实际上修得特别差的话,这不是沙门。自己也观察一下,自己会不会讲得很好的,但修的连一个人身难得都不修,寿命无常都不修,出离心、菩提心都是更不用说,天天都是漂在文字上的话,那可能和刚才《诸法要颂经》里面讲的一样的。

 

为此,大家必须真修实证。如果正法不与心相续结合,而以所谓的“寻思者”自高自大,很可能有一天对佛教也会产生“句义有矛盾”的恶劣怀疑。这叫邪慧,邪慧绝不是智慧,所以一定不能变成这样。

 

我们的闻思一定要切要、到位。

 

其实法王的《不凡》,不知道后面讲的怎么样,我都现在忘了,但是光前面讲的这些如果懂了的话,我们作为一个法王的传承弟子的话,都是可能已经足够了。大家也再看看,好吧。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