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密钥》73

73-1

73-2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第二组,现在的果作为重点来分析和三时的因有没有接触:

 

若言现在果,而于现在因,

未来过去因,是则终不合。

 

1、现在的果和现在的因有没有接触呢?这两个都是现在位,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有了接触的基础。但是有了接触的基础,不一定因和果就可以接触。为什么呢?因为因和果之间有一个原则,就是两个法不能同时存在。虽然从一个角度来讲,具备了接触的基础,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又不符合于因果的关系了。也就是说,要成立因果就没有办法接触,要接触就不是因果。从这个方面讲,果在现在,因也在现在,二者同时存在就不会有任何关系。就像前面我们所分析的一样,因果同时有没有办法和合呢?因果同时是没有办法发生任何关系的,最后因无法成为因,果也无法成为果。因此,现在的因和现在的果也是无法接触的,无接触就无生。

 

2、现在的果和未来的因能不能接触呢?也是无法接触的。果在现在因在未来,一个是有实法一个是无实法,无法接触。还有,果在现在,因在未来,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接触方式也不可能有。比如说,果在今天就出现了,但因在明天才出现,这是完全无法安立的。

 

3、现在的果和过去的因有没有接触呢?无法接触。从一个角度来讲,因在过去果在现在符合于名言因生果的规律,但二者之间是没有办法接触的。因为因在过去已经灭了,果在现在还是存在的法,一个灭的法、一个不存在的法是没办法接触的。所以,现在的果和过去的因“是则终不合”,也没办法和合。

 

通过详细分析,现在的果和三时的因都没有办法接触。

 

第三组,重点放在未来的果上观察:

 

若言未来果,而于未来因,

现在过去因,是则终不合。

 

1、未来的果和未来的因是否有接触呢?无法接触。因为两个法都是在未来,未来的法是不存在的,不存在的东西是没办法接触的。如果可以接触,就像前面分析的一样,如同石女儿和石女儿接触,或者石女儿和虚空接触,是根本不合理的,所以说未来的果和未来的因无法接触。

 

2、未来的果和现在的因能不能接触呢?因在现在果在未来,从名言的角度来讲比较符合,但是二者之间的接触是没有的。因为未来属于无实法,现在是属于有实法,无实法和有实法是没办法接触的,像前面讲的一样。所以,未来果和现在因是无法接触的。

 

3、未来的果和过去的因有没有接触呢?也是无法接触的。过去的因已经灭了,未来的果还没有产生,两个法都是属于无实法,没有本体,当然就不可能有接触的基础,因此“是则终不合”。

 

《中论》的这三个颂词,是从最细的角度给我们阐释因和果之间接触的情况。此处通过三种果对应三种因来观察分析因果接触到底合不合理,通过龙树菩萨的指引了知:因和果之间没办法安立所谓的接触,所以因和果是假立的关系,因具备了,果就会无欺地产生。但是其内部到底是怎样产生果的?通过详细分析,没有办法找到任何合理的产生方式,实有的因和果无法安立,只能安立是假立的。

 

通过观察因和果之间是否接触,可以抉择一切万法的空性。一般来讲,要抉择万法空性,就是通过学习佛菩萨给我们留下的教言,反复地听闻和抉择之后,相续当中就可以产生空性见。

 

我们相续当中的空性见来自于抉择,如果要产生证悟就必须要修行。抉择完正见之后,如果你满足于正见,只是当作学术上的问题,搞清楚了就不愿意再进一步学习、修证,这也没什么。但如果你想要通过空性的甘露来调伏内心的烦恼,就非修行不可,必须要趋入观修,借用禅修的方式进一步让空性和自己的心融为一体。

 

融为一体也是假名,实际上我们的心本来就是空性的。怎么让我们的心显现证悟的作用呢?必须要反复地观修,否则,见解是一种,境界是另外一种。尤其是现在,我们还处在实执心很强烈的状态,单单了知空性的见解就起到很明显的作用,这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必须要通过观修空性的方式,让相续当中的实执逐渐逐渐地消亡。

 

禅修给出了非常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在这个空间当中了知实执的状态、空性的状态,把自己的心静下来之后,去观察自心的起灭,在起灭当中到底有没有实有?是怎样的状态?在禅修当中完全可以体悟。如果时间够多,就可以安排很多修法去观察,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时间不是很多,每天至少也要修一点点,就像课后我们安排的十分钟禅修。十分钟,从一个角度来讲时间非常非常短,但是对很多道友来讲,可能也只有这点时间进行观修了,抽不出更多的时间。但是很多人不一定只有这十分钟,也可以在其他的时间当中观修,适当地创造自己修行的机缘,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大德对十分钟的禅修也是非常鼓励的。对于修行者来讲,通过十分钟的观修,可以逐渐逐渐地调整心态,扩展心胸。在观修时尽量安住在法义上面,你有思想,就可以观修空性,不要坐在那里胡思乱想。有些道友说,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什么都不想虽然很放松,闭目养神,但对于修行人来讲,我们可以观察一切万法的空性、本体。前面讲过,有很多颂词可以观修,尤其哪个颂词对你比较相应,你就可以使用。还有慈城罗珠堪布的《中观根本慧论讲记》后面,专门讲了修空性的方法,我们花一点时间把它记下来,然后在修行时反复使用。对于空性稍微了解了,去作意观修也不是非常复杂,关键是要找对方法,剩下来的事情就是反复地去串习,找到空性的觉受、感觉,或者说让自己的心与空性相应,这是我们必需要经历的。

 

许多大修行者证悟空性的境界很高,修行的状态非常自在,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他最初也和我们一样根本不懂得修行。现在上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法,讲了很多修行的方式,但是上师讲的都是上师的东西,上师的东西怎么变成自己的东西呢?你自己不去体验,那永远没办法变成自己的东西。虽然很多地方说,上师一加持,一下子就证悟了,但这也是需要很多前因的。与其坐等机缘的出现,还不如现在开始去创造,通过不间断的禅修来找到真正的修行。

 

刚开始观修找不到感觉,觉得很枯燥很无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修行过程中,虽然有可能最初的修行方法是错误的,观修方法走了弯路,但是很多弯路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时候你必须要走过弯路,才能总结到很多修行经验,也许这些所谓的经验,到后面或者在其他大德看来一文不值,但是没有这些经验,乃至于负面的经验,我们就没办法提高。就是要经过大量的时间消耗,大量的无有意义的观修,最终内心当中才会产生比较准确的、适合于自己的修行方式。因此我们不要害怕,老想着我修的对不对?反正错也错不到哪去。

 

为什么错不到哪去呢?因为有这些颂词作为规范,你观修的时候跟随颂词当中所讲的观待的道理,或者怎样抉择空性的道理去观修,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走火入魔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在修行过程当中逐渐逐渐地耐下性子,我们不要期望在十分钟当中一定要发生什么效力,认认真真地去观察就可以了。

 

有些道友喜欢一个人观修,很多人在一起不习惯。一个人观修有一个人观修的好处,一起观修有一起观修的好处,道友们都在观修善法,心灵与心灵之间是会互相影响的。以前观音上师在海外讲法,很多外国人在听讲,他让所有的人一起观修慈悲心。当时会场非常安静,有一个记者感受到了那种不一样的气氛,这么多人都在修慈悲心,从每个心灵中散发出来的慈悲力量非常强大,他感受到了那种慈悲的氛围,很让人感动。

 

我们每个人都在观空性,虽然有时自己修的不好,但是在这种氛围当中,多多少少会受到共修氛围的影响。而且观修的是空性,也许我们观修的还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空性,还是分别心去观察空性,但毕竟是纯净的、和实相相关的善法,所以身在其中也很容易受到感染,在有形无形当中影响自己。还有,我们在观修之前祈请上师,也能够得到圣者的加持。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这十分钟,认为起不到什么作用,干脆翻一些其他的书,或者东倒西歪的,这是没必要的。我们能把十分钟使用好,这样串习下去肯定是有作用的。我们课后观修原来是五分钟,逐渐加到十分钟,很多道友刚开始不习惯,觉得五分钟很长,但是现在五分钟的门槛早就迈过去了,十分钟的时间大家已经比较习惯了。刚开始观修觉得找不到契入点,现在通过不间断地串习之后,内心当中有时也能找到一点点感觉。

 

很多修法就是这样不断地串习。每天的这个十分钟都能够好好地利用,在半年一年之后,再看我们的心,肯定是有帮助的,而且对于以后逐渐增加禅修时间,它是一个基础。如果刚开始没有通过短时间的观修训练,一下子要坐一个小时或者闭关坐个三天三夜,那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尽量在十分钟内把质量提高,然后休息一段时间再观修十分钟,这样延续下去,最后就能够找到真正的修行。就不会在十分钟内胡思乱想,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断地看表,三分钟、五分钟、七分钟,终于过了十分钟了,没有这样的感觉,在这十分钟内反复地观修法义,觉得时间根本不存在一样,一下子就过去了。每次都保持想要修法的意乐,这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不断地观修,实执就会不断不断地松懈下去,我们的心就会变得柔软。当哪一天哪一座空性修得比较好了,然后去给别人念经超度就会觉得很容易相应。以前觉得要对众生发慈悲心、利他心很困难,但是修空性比较相应的时候,就会觉得发心给众生做超度等等就没什么困难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修空性之后,你的心放松了,变得柔软了,以前做不到的现在自然而然就能做到,就能相应。

 

修空性主要是泯灭实执。修大悲心也好,修菩提心也好,都是一心利他的,为什么我们没办法一心利他呢?就是因为我们相续中的实执很重。通过修空性,对于空性稍微有点觉受(还不是说证悟,当然证悟的力量更大了),就会发现我们的心比以前柔软很多,这也是修空性的一种果。虽然这个果还不是很明显,但是我们反复串修,把十分钟的经验带到座下,带到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的心慢慢就会变得更柔软,更加容易入道。所以对于每天的观修不要认为是没有必要的,或者说十分钟太短了,不像一个修行,也不一定是这样的,每个人的修行都是从短短的时间开始的。现在我们在十分钟内做得很好,后面再增加时间就不成问题,这也是循序渐进、逐渐习惯的一个过程。

空性和其他的修法都是有关联的,在空性上面能够入手,烦恼就会逐渐地息灭,以前很执著的东西,当我们修空性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就会觉得执著没有那么严重了,这就是修空性之后发挥的效力。

 

我们一再强调,修空性一定要讲究效率。把你所修的内容整理一下,标个一二三四五,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按照这个次第去做,每次都有一个观修的过程,观修一轮之后还有时间再观修第二轮、第三轮,尽量把时间用在观察上面。以前慈诚罗珠堪布讲过,中观的修法就是观察思维,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奥妙。思维每个人都会,我们在思维其他问题时也是很精准的,把很精准的思维放在空性上面,一边思维一边观察,一边体会一边发现,“噢,空性就是这样的!这就是空性!”慢慢就能找到一点空性的感觉,找到趣入点之后就非常好!

 

《中论》里面龙树菩萨对于一切假立的问题讲得是非常非常清楚,我们听完空性教义,有了假立的观念之后再去修持空性,一边闻思一边修持对我们的修行很有作用。尤其我们要累积修行的经验,也就是慢慢从一点一滴开始做的。我们一方面观修,一方面同时也在培养寂止禅定,专注在法义上禅定力也会逐渐逐渐增强。所以我们在了知一切万法空性、无自性的理论之后,还是应该去修行。

课堂上的十分钟观修让我们有了一个体验之后,平时也稍微坐一坐,观一观,尽量延续这种状态,在两个小时之后,再观五分钟,然后再过一段时间之后,再观个几分钟,逐渐逐渐连成一片。座上面的力量是会影响座下的,如果在座上观得很好,在座下与别人接触,看到一切万法都能体会到虚幻的感觉,实执心会很弱。为什么有些大德规定一天四座、六座,有座上座下的安排,这样就有很好的连接。所以平时如果有可能,在两三分钟、一两分钟当中,也让你的感觉延续,回忆一下修法,这样对你调伏烦恼,对待一切万法的态度,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们要结合闻思和修行,当然现在是以闻思为主,以后见解很强了,以修行为主时,现在十分钟的修行也许会发生很大的作用。

 

今天讲到这里。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宣讲龙树菩萨所造的《中观根本慧论》。本论分了二十七品,宣讲的是一切万法究竟离戏的实相。如今宣讲第二十品——观因果品,主要是观察因和果之间是否和合接触,不管承许因接触果而生果,还是因不接触果而生果,两方面都无法合理安立。在名言谛中固然有因缘和合而生果,但是在究竟实相当中,不管因接不接触果都无法安立实有的因生果。

现在宣讲的是第四个科判——以观察是否接触而破,前面对于过去果、现在果、未来果和三时的因是否接触作了观察和抉择,实际上从哪方面都无法安立。今天我们继续观察因和果是不是真正地接触而生果。

 

若不和合者,因何能生果?

若有和合者,因何能生果?

 

如果因和果不和合无法生果,如果和合也无法生果。

 

“若不和合者,因何能生果?”如果说因和果不接触(不和合),那么因就无法生果。为什么呢?因为因和果不接触,因就没法给果以力量,怎样让果产生呢?不接触的缘故,因对果就没法起作用,故无法安立因生果的观点。如果因不接触果也能生果,那就会出现很多错乱产生的过失,东山和西山没有接触也能生果,或是东山的种子和西山的苗芽不接触也能生果等等,有很多过失,所以因和果不接触就无法生果。

 

有些人会举出例子来说明因和果不接触也能够生果的现象。比如磁铁的比喻,磁石和铁屑二者之间是没有接触的,中间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磁石还是能够吸引铁屑或铁块,会发生这种因果关系,所以因和果不接触也能生果。对方认为以磁铁的比喻能够推翻中观宗的观点,但真实分析时,这只是一种假立的因果关系,假立的因果就不需要严格去分析,稻种和稻芽之间到底是接触还是不接触等等一系列观察在名言中根本不需要。

 

那么我们分析磁石与所吸引的铁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是真实的不接触就能生果呢?

 

首先观察所谓的磁石是不是自性的能吸。对方认为磁石是一种能吸的自性,这种能吸的自性是否真实?如果磁铁能够吸引其他法的自性是真实的,那它就不仅仅能吸铁,因为有能吸的自性,所有的物体都应该能吸,把能吸和自性实有的特点加到一起,磁石就应该成为能吸一切万法的真实能吸者。但是磁石只能够吸铁,不能够吸其他的物体,原因何在呢?它只有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因缘和合,它受因缘和合支配的缘故,磁铁不是自性的能吸。具备了因缘它就能够吸铁,不具备因缘没法吸石头、木头等等,它观待其它的因缘,因此所谓磁铁的能吸是假立的。

 

再以另一种方式观察。磁石吸铁是它的作用,大家知道,在一定的范围中磁铁对于铁能够起作用,如果超越了范围,磁铁的作用就失坏了。比如把磁铁和铁屑放在半米或是一尺之内它就有吸的能力,如果把铁放到房子外面,或者离开几米远的地方就没办法吸了。为什么它受到这种制约呢?因为也是一种因缘法,它受到距离这种因缘的制约,必须要观待距离,距离得近,它就能够发生作用,离得远就没法发生作用。

 

不仅仅磁铁是这样,地球的引力也是这样,在一定的范围中,它可以发生吸引,如果超越了范围,在外太空就没法发生这种引力的作用了。这也是一种因缘,同样观待了距离,观待了某种因素,它才能够产生所谓能吸。它明显地观待了其他因缘,所以它不是自性的能吸,否则不管距离有多远它都能吸。如果不观察,磁铁的能吸似乎是实有的,但是经由分析,它自己本身也是因缘和合假立的现象,是一种缘起,说明所谓磁铁能吸的本性不是实有的。

 

以上是观待因和果之间的因缘而作的观察。

 

再进一步地观察磁铁本身是不是真实成立。磁铁或磁石也是色法组成的一种物质,它的本体是否存在呢?我们可以使用离一多因进行分析,究竟观察时它连微尘都不存在。自己的本体都不存在,又何来吸铁效应的因呢?它无法作为因,那么因和果接触不接触等一系列的后续观察也就不需要了。

 

或者观察:磁铁本身是不是观待因缘有的果法呢?磁铁当然是观待因缘而产生的果法,具备了某种因缘后就产生了磁铁这种果,既然是观待因缘产生的果,它自己是无自性的。磁铁本身也是一种假立现象,那么它和果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实有的。

 

对方认为因和果不接触也应该有果,中观宗认为,在名言现相中不认真观察可以假立不接触有果,但如果要成立是真实的,那么通过前面的几个步骤逐个分析抉择,哪一个步骤都无法得到所谓实有的磁铁吸引铁屑,所以“若不和合者,因何能生果?”不接触有果无法真实安立。

 

“若有和合者,因何能生果?”对方说,既然不和合接触不能生果,那因和果和合总能生果吧?实际上因和果和合接触也没法生果。为什么?因为因和果要接触,就说明在有因的时候果法已经存在了,这样才能够接触。比如瓶子接触柱子,在两个法都有本体的前提之下,才有所谓和合接触的情况。但是在有因的时候果能不能存在呢?从能生所生的角度来讲,有因的时候无果,果存在的时候因早就灭了,永远不可能发生有因的时候就有果的情况,因此无法安立因和果有和合接触。接触的前提必须是因果同时,但如果承许因果同时,一方面可以成立所谓的接触,但另外一方面就失坏了因果的特质。因和果的特质是彼生相属,一定是前因后果,所以没法安立因果同时存在,否则果成无因生,因成了恒常,若详细分析还有很多过失。所以因和果和合,也绝对无法生果。

 

因和果接触不接触都不能生果,到底怎样生果的呢?名言中只有一种缘起生,假立的生。通过分析,接触不接触都没法得到本体,因为因果本来是假立的,经不起任何观察,在名言中只能说因缘集聚时可以产生果法,因是假立的因,果也是假立的果。虽然是假立,但在名言中仍然有现象、有作用。比如说你造了善因,后面感受善果,你造了恶因,后面感受恶果,你犯了戒律最后要堕地狱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假立的,但也有它的作用。

 

如果没有加入空性的概念,我们会认为造了恶业受果报是真实的,但是通过中观宗的理论分析,这种现象和作用存在,但不可能是实有的。罪业如果是实有的,那就永远无法忏悔清净了,正因为罪业无自性,如果具备对治的因缘,它的果法就会完全消失,就是说罪业的本体也会消失。为什么我们要在果法没有成熟之前励力忏悔?如果以空性正见去忏悔,忏罪的效果会非常好,因为在胜义中的确不存在实有的罪业,它是一种虚幻假立法。如果具备了某种因缘,就会把罪业消尽,是这样一种原理。

 

辛五、以观察是否空性而破:

 

若因空无果,因何能生果?

若因不空果,因何能生果?

 

本科判观察因和果是否空性而进行破斥,对方解释所谓空性就是不存在,而中观宗的空性是无自性的空性,二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因无自性可不可以有果呢?因无自性可以有果。

 

“若因空无果,因何能生果?”有时因是根据的意思,因为什么所以什么,但是这里的因是因果的因。前面分析了这个地方的空不是中观宗所讲的现空双运的空,只是分别念面前理解的空,是不存在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如果在因上面根本不存在果法,那么这个因就没法生果。在《青目释》中讲,如果一个妇女没有怀孕,她就没办法生孩子。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在因上面有果法,它就可以产生。因是妇女,果是小孩,如果小孩在妇女胎中已经存在,即因上面存在果法,最后就可以出生;如果这个妇女没有怀孕,那么后面就不会产生孩子。这个比喻说明,如果在因上面完全不存在果法的话,“因何能生果”呢?这个因就没法生果了。

 

还有在《显句论》中讲,如果因上面没有果,那么这个因就和非因相同了。因为非因上面没有果,因上面也没有果,所谓的因就和非因一样。

 

非因为什么没法产生果呢?因为非因上面不存在果法,比如说,沙子里面没有油,沙子就是油的非因,不是油的正因,所以无论怎样压榨沙子也无法从沙子里面榨出油来。以此安立因和非因的差别。既然因中没有果法而安立成非因,那么对方承许因中空无果,难道不是和非因一样吗?非因之所以成为非因,就是因为它里面没有果法,在对方所谓的正因中也没有果法,那么这个因和非因相同。沙子中没有油安立成非因,菜籽中如果没有油,它和非因就一样了,为什么说菜籽是菜籽油的因呢?因为在菜籽中含了油,果法在因上面具备或者说因具备生果的能力是能生。如果果法在因中完全不存在(不是无自性的不存在,是真正的不存在,因为我们所破的对方都是实有宗,他们安立因上无果,是实有的没有),在因上面是实有的没有果,那么再怎么集聚因缘都没法从不存在的法中产生所谓实有的果。

 

因此说“若因空无果,因何能生果?”因就没法生果了。如果能够生果,那么所有的法就会错乱产生,不管是因和非因都会有产生它的果法,是因和非因是相同的缘故。

 

“若因不空果,因何能生果?”在因上面没有果法,就没法生果,那么对方转而承许另外一种观点“若因不空果”,在因上面有不空的果,就是说在因上面果法是存在的,总该是实有的,或者说总该安立因生果了吧?比如,刚才说这个妇女没有怀孩子,就没法产生孩子,那么现在承许因中有果,就好像孕妇已经怀了小孩,那么总能够生果了吧?

 

中观宗说,孕妇怀了小孩,后面生小孩,在因中有果法存在可以生果,这是一种假立的因果,不是实有的,如果是实有的,则有过失。什么过失呢?因就没法生果。为什么?因为果法在因中已经有了,那又何必让因去产生呢?所谓的因生果就是因为果法不存在,因让果法产生,这是因的作用,是因生果的意义所在,如果果法已经存在了,那么因的作用、存在的价值就没有了。

 

孕妇生小孩的例子又怎么解释呢?这是从假立的角度来讲,母亲是因,小孩是果,似乎可以说果在因上存在。但是因生果,因为果法不存在,因才可以把果生下来。是什么意思呢?妇女怀胎时,小孩在母胎中还没有真正地产下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小孩在世间中是没有的,因让他产生,这个因具有因的作用,从缘起方面解释是可以的,这是假立的。如果已经真实地存在果法,那么这个果法就不能再产生了。

 

还有一个问题,所谓的因果关系,果法在因中存在也是假立的,这个小孩住胎九个月零十天,而在他住胎之前是中阴身的时候,母亲没有怀他,所以果法还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中间掐一段来观察似乎有什么过失,但是如果多观察几步,实际上还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从世间假立的角度分析有合理之处,但是要安立实有的观点,真正的果法在因中已经有了,那么绝对不需要再生。果法有了再生,就会有《入中论》中讲的无穷生、无义生等种种过失。这个理论前面我们讲了很多次,今天不再重复。

 

庚二、观察果而破:

 

前面观察的重点全都是在因上面,这个科判观察的重点放在了果上面,虽然和前面的理论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绝对不是重复,因为前面是观察因,下面是观察果。我们看颂词时一定要把科判看清楚,知道龙树菩萨在此处已经把重心移到了果上面。

 

(观察果而破)分四:一、以观察是否空性而破;二、以观察一体异体而破;三、以观察有无本性而破;四、以能遍不可得而破。

 

辛一、以观察是否空性而破:

 

下面两个颂词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颂,如果果不空的话就应该没有生灭;第二颂,如果果是空的,也应该没有生灭。

 

为什么果不空不应有生灭,果空的话也不应该有生灭?不生不灭不是中观宗所承许的吗?为什么此处把果不生不灭作为一种过失来进行分析呢?因为中观宗的不生不灭和这个地方所讲的不生不灭不是一回事情,这个地方的不生不灭成为一种过患,中观宗的不生不灭成为一种善巧的安立。

 

此处所讲的不生不灭成为过患的原因:世间中的果法不是不生不灭的,而是有生有灭的,不管是须弥山,还是我们的身体、想法,实际上这些都可以安立成一种果,世间当中任何一种果全都是有生有灭。如果承许果不空,不生不灭就会成为一种过失;果空,不生不灭也会变成一种过失,不符合世间中果法生灭的现象,所以此处把不生不灭的果作为一种过失来进行分析。

 

首先讲如果果不空,不应该有生灭的过失:

 

果不空不生,果不空不灭。

以果不空故,不生亦不灭。

 

“果不空不生”,如果果不空,它就不会有生。此处的不空是实有存在的意思。

 

果不空所以不生可以分两步观察,或者说有两种过失:

 

一、我们把观察的重点放在果法已经有了,果法是不空的,而且是实有的,那么果法就不会有生。为什么呢?因为果法不空,已经是实有了就不会再产生。这是第一种观察的方式。

 

二、世间当中不空的法全都是不显现的法,所以它是不生的。为什么呢?因为世间当中所有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法都是无实有的、空性的,真正不空的法在世间中绝对不存在,不存在的法才不生。如果承许果法是实有不空的法,是堪忍自性的法,它就绝对不可能出生。

 

这个道理在《中观庄严论颂》,尤其是《中观庄严论释》当中讲得非常清楚。麦彭仁波切在讲完离一多因之后说,一切万法因为无自性、空性的缘故才可以产生,如果法有稍微的自性存在,那么这个法在世间中是无法产生的,就像恒常的法无法产生一样,实有的法也绝对不可能产生。真正实有的法是绝对不观待因缘的,在世间中哪里去寻找一个不观待因缘的法呢?有为法是观待因缘产生,无为法是观待有为法而假立,世间中任何一个法都需要观待因缘。实有的法不需要观待因缘,没有因缘的缘故,它绝对不可能产生。

 

这是第二种观察方式,如果果是实有的果,它就是没有的法,没有的法是绝对不可能产生的。

 

“果不空不灭”,如果果是不空的法,它也不会有灭失。为什么?因为这个法是实有的法。重点放在假设这个法已经存在,在这个前提之下果不空,它是实有存在的缘故不会有灭。法要灭是观待了灭因,有灭因它就会灭,如果果法是实有的不空的法,不会观待因而生,也不会观待灭因而灭。这个法有了,也没有灭因,所以不空就不灭,不灭就会恒时存在。但是我们观察整个世间有没有一个恒时存在的果法呢?根本没有。这是第一种观察方式,如果果不空它就不会有灭。

 

第二种观察方式和前面一样,不空的法是不存在的,在整个世间中不会显现,没有显现当然不会有灭了,所以也不会有灭。

 

“以果不空故,不生亦不灭”,如果承许果不空,就会有不生也不灭的过失。前面分析了为什么把不生不灭作为一种过失,因为在整个世间中果法的现象都是有生有灭,最初不存在,后面因缘和合存在了,因缘散坏后又消失了。但是现在如果承许果法不生不灭,就会出现果法要不然从来不产生,要不然产生之后就永远不会灭的过患,这绝对不符合名言现相。通过这个理论没法解释名言中的果法为什么是有生有灭的,因此这种观点不是一种善巧的安立,而是作为一种过失。

 

实际上果法不可能是真实不空的,只有安立无自性、无实有的果法才非常合理。就像幻术一样,幻化象马的产生是无实有的,就是在无实有中才可以显现。幻化的象马在过去没有产生,在未来也没有,在当下,咒术师念咒语等因缘具足时,在观众面前显现了幻化的象马。但是正在显现时也不是真实的,因为让它显现的因缘是咒术师嘴里面不断念诵的咒语,如果咒术师停止念咒,这个因缘一断,幻化的象马马上就会消亡。消亡时趋向于哪里呢?它本身是一种无自性生,消失时也不会有实有的灭,不会有实有的去处。

 

幻化象马是因缘和合产生的,正在显现的当下是无自性的,这个果法观待了因缘是无实有的果法。它的生因是什么?它的生因就是幻术师念动的咒语,它的灭因是什么?幻术师把咒语一停,它就灭掉了,它的显现明显观待于咒术师的咒语。我们通过幻术师的比喻完全可以推知一切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法。

 

以器世界为例,佛陀在经典中讲器世间有成住坏空的阶段,在我们地球或者说这个世界形成之前,它是空无的状态,一大片虚空而住;后面坏劫之后,不管是用七火烧,用七水淹,还是风去吹,毁坏之后它又不存在了。所以我们的地球在过去是没有的,在未来也是没有的。

 

那么现在地球是有的,是怎么有的呢?通过有情众生的业力显现,中间积聚因缘,各种因缘和合之后,就形成了地球,就像咒术师的咒力催动幻化出了象马。形成器世间的因缘主要是有情的业力,有情的业力没有消散,通过有情业力这个“咒语”的催动,就会逐渐形成须弥山、地球、山河大地。

 

后面当这股业力的力量不再那么强大,开始消亡时,器世间就逐渐开始衰败,最后这股业力消失之后,这个世界就失去了和合的因缘,通过火烧水淹等,它就彻底消散了。有情业力的“咒力”消失的时候,这个现象中的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将来有情还会重新显现业力,第二股业力出现时,器世界又形成了,然后又灭了,又形成、又灭……所以这一切也是幻化的。观待有情的某种业力形成这样的器世界,因缘消散之后,器世间也就没有了。我们看起来这么稳固的须弥山、铁山、铜山等等难道是幻化的吗?当然是幻化的,和幻化师幻化象马的原理完全一样,没有丝毫差别,器世间的法都是假立的法。

 

再观察有情世间,和幻化的原理也一模一样。在最初的时候是没有的,未来也没有,从长远或暂时的角度都可以分析。

 

从长远的角度,按照《虚幻休息》的讲法,在有情轮回之前,众生是不存在的,在未来有情成佛之后,也是不存在的,在中间这个阶段,通过众生相续中俱生的无明种子习气等等因缘和合,突然产生了众生。众生的显现,完全是依靠因缘和合,就像咒术师的咒语一样。

 

让众生显现五蕴的因是什么呢?无明、我执、业、烦恼,这些法让有情幻化出身体和心,显现出“咒力”。如果这种因缘一直存在,那幻术就会一直演变下去,什么时候这种因素终结,比如说通过修持无我空性断掉我执、业力,断掉心识的流转,这个时候众生就会彻底从法界中消失。

 

但是消失之后是不是就完全断灭了呢?按照小乘的观点,入了无余涅槃的话,可以说这个众生在法界中就永远没有了,灰身灭智,五蕴都没有了;按照大乘的角度来讲,一个众生消失了,一尊佛显现了(一个众生的消失代表一尊佛的出生),不会成为断灭。要让众生的现象完全消失的话,就要停止咒语的力量,这种咒语的力量就是我执、烦恼、业,就是心识的流转。

 

通过小乘的人无我空性可以把我执灭掉,通过大乘的法无我空性不仅仅把我执、业、烦恼灭掉,而且可以把心识的流转灭掉,不管是阿赖耶识、意识,还是种种识,完全可以灭掉,然后显现佛智,同时这个众生的现象就消亡了。这是从总的方面讲过去、现在、未来。

 

从短期来看,过去的法已经不存在了,比如说前世已经不存在,所以说这个众生是没有的;未来后世还没有出现,也是没有的。现在这个众生在当下显现了,是通过什么因缘呢?通过众生的我执、烦恼、心相续等等各种因缘的和合,众生就会出现,我们今生投胎,经过父精母血的助缘形成了身体和心,形成了想法、习气、根性等等,如果因缘继续存在,我们还会继续流转下去。

 

因此,有情界也是无自性的,只要因缘中断,有情的流转就不会再出现,我们有漏的身体和想法就不会再相续下去,这就是佛陀开示的一切有情流转和还灭的道理。

 

世间上的众生没有学习佛法,不了知这种幻化的道理,尤其是不了知幻变的因素,所以一直不间断地在维护流转相续的因缘,还在不间断地催动咒语。有一部分人通过佛陀的教化明了了,让众生流转的因素是业力、我执、烦恼、心相续,开始修持二我空,把该灭的灭掉之后,他就不会再流转了,这就是获得解脱道的道理。

 

只要因缘不再具备,因缘一散众生的现象马上就会消散。所以身体和心的确是幻化的,没有丝毫的自性存在。

 

有时候我们抉择法不存在,必须要用离一多因的观察方式一个一个地分析,从粗到细、从外表的现象分析到它的微尘。当然,在抉择见的时候,如果相续中的执著比较严重,通过离一多因观察非常有力量。对于小乘习气比较严重的人,他认为粗大的法都是通过微尘不断累积之后形成的,接受了这种观念再破斥法,肯定首先要破斥粗大的法,破完之后再去破中等的法,之后再去破微尘的法,最后再破最细的微尘,这样一个一个分析下去才能够把所谓法的本体全部破斥干净。因为他已经接受了粗大的法是细微的微尘组成的这个观念。

 

但不使用离一多因也可以破斥。假如从来没有接受过微尘观念的训练,知道一切万法是因缘和合而显现的,所谓微尘的法也是一种安立,比如接受了大乘唯识的观点,首先抉择唯心所造,这一切色法,身体也好,外面的山河大地也好都是心识的显现,就像梦中的山河大地、身体没有一点微尘的自性,连一点色法的本体都不存在。 如果我们接受了这种大乘唯心的观点,那么在观察时就不需要去破什么微尘了,因为本来就没有微尘,了知是幻化的就可以了,反正因缘具备,幻相就出来了。幻变的象马到底有没有微尘?没有微尘。 那么需不需要通过破微尘的方式去破呢?如果你把幻化的象马执为微尘组成的话,你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去破,否则就不需要通过微尘的方法去破。

 

那怎样破呢?就是通过因缘和合,因缘和合时就显现了,因缘一散就没有了,如同中止了咒术师的咒语。我们破自己所执著的身体或者其他法的时候,可以使用破微尘的方法去破,也可以通过缘起去破。因缘和合之后,就产生了这种法,因缘一散马上就没有了,大的现象没有了,微尘还有吗?哪有微尘存在!所以从大乘的角度来讲,一切都是幻化的,没有所谓微尘不微尘的问题,只要了知是幻化,马上就可以了知一切万法是无自性的。

 

万法生起、安住和消散的方式都是通过因缘来显现的,我们可以通过夏天彩虹的比喻来了知。 夏天的彩虹怎么生成的呢?是因缘具备而有的,下了雨,有阴云,再加上对面有阳光,这几种因缘和合出现彩虹。比如,下午阳光是从西边射过来,在东面有一大片乌云存在,然后又下了一点雨,这三种因缘一和合彩虹马上就出来了。彩虹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就是因缘和合产生的,没有一个实质的来处。住的时候,因缘都具备时它就存在了。散的时候,只要其中一个因缘散了,比如说雨停了,空中水气不存在,或是西面的太阳没有了,或者东面的障碍物没有了,它马上就消散。实际上生住灭的过程都是无自性的,尤其是灭,它没有灭到哪去,只要因缘一散,它自己的本体马上就没有了。

 

我们的身体、烦恼也是这样的,如果把某种因缘中止后,这个现象就不会再存在。多观察夏天彩虹的这个比喻,对于我们身体的安住、生起或消灭都是幻化的道理就完全可以了知。而且从中也可以找到相应的修行方式——怎么样让我们的习气、烦恼灭掉,怎么样显现出世间解脱道。

 

分析这个比喻,再对照如幻如梦的义理,我们就会知道,现在我们执著实有的身体、想法,或者有时候非常高兴,有时特别悲伤,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幻化的、假立的,这样就可以从大喜大悲中解脱出来,安住在一切万法的实相中,这方面是我们需要了知的。

 

有些时候因缘特别强烈,在佛学院时也看到过出现两道彩虹、三道彩虹的情况,有些时候彩虹非常明显,很浓、很艳;有些时候只是有一点点因缘,彩虹淡得几乎看不见,仔细分辨时,才看到有一道很淡很淡的彩虹。实际上很多很浓的彩虹和很淡的一条彩虹,从现象上看的确是有差别,一种是很让人悦意的,看得很清楚,一种是几乎看不到,但是它们幻化的自性是一样的。显现上有浓淡、多少的差别,但是幻化的本体没有任何差别,幻化的自性都是平等性的。

 

这个喻义是什么呢?通过这个比喻可以了知,世间中有些人显现上有财、有势、又庄严,方方面面都具备,这相当于又浓又艳的三道彩虹;有些人就是平平淡淡过一生,不显山露水,相当于一道很淡的彩虹。但不管是怎样的人,幻化的自性没有任何差别。在浓和淡的彩虹之间我们很容易了知,很浓也好,很淡也好,实际上幻化的平等性完全一样,在世间中显现高位或平淡的人,幻化也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

 

乃至于佛陀的显现和众生的显现也是平等性的,都是幻化的,如果把很浓很艳的三道彩虹比喻成佛的三身,比喻成佛的功德法,把一道很淡的彩虹比喻成众生,显现上面的确有差别,但是在幻化的本性上面完全一样,只不过幻化的因缘不一样,所以出现了不同的显现。因此,对于处在高位的人,平时容易让我们产生嫉妒或羡慕的人,知道他也是幻化的,然后对于贫穷的人也知道是幻化的,了知都是平等幻化,就不会对高高在上的人产生羡慕、巴结的心态;对于地位很低的人也不会产生鄙视或傲慢的心态,都是平等的。

 

如果你能够安住平等义、平等心,就可以平等地对待一切;如果不知道这是平等幻化的,就会差别对待:这个是我的亲友,那个是我的怨敌,对亲友很执著,对于怨敌非常嗔恨。但实际上亲友怨敌与彩虹的显现一样,平等性方面是一样的。我们思维这种平等性和幻化性,能够帮助我们悟入一切万法的实相,在实相中全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平等,高低平等只是名言中的假相。佛陀证悟了平等性,所以佛陀能够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我们还没有证悟,所以对待众生的态度迥然有别,出现很多不平等、差别的对待法,如果悟入平等性,这样的想法就不会有了。

 

尤其是当我们真正安住在平等一味上(不仅仅是通过理论抉择),肯定会对众生平等对待,如果只是通过理论抉择平等,因为相续中实执还没有受到影响,对待众生还是有差别。佛陀当年也说,对待提婆达多和亲生子罗睺罗完全是一样的,因为完全证悟了幻化的平等性,所以他在行为上这样表现出来。我们没有证悟,在嘴上可以讲这个道理,但是在真正对待他人的时候仍然是有差别的。

 

显现的长短也是一样,因缘具备的时候,彩虹显现的时间比较长,因缘缺的时候显现得很短。但不管显现长也好、短也好,平等性还是一样的,反正是幻化,只不过幻化的因缘有长有短。与此对照,在世间中有的众生有长寿的因缘,也有小孩生下来就死的,长寿活得很长也不代表实有,活得很短也不代表无实有,都是平等幻化的。并不是彩虹显现的时间长就代表是真实的,显现的时间短就是虚假的,人的寿命长短也是这样。

 

再进一步讲,在轮回中如果漂流的因缘一直具备,比如我们现在还在巩固我执,增加烦恼、业力的话,那我们流转的因缘就长了,就像彩虹保持的时间长一样。有些人发现不能再流转了,他要中止“咒语”,首先修持出离心、菩提心,然后修持空性,修持空性就是斩断流转的因缘,对他来讲就可以控制流转的时间。所以轮回不是不可操纵的,只要听受了佛的教言,了知了流转的原理,轮回就可以有长短。幻术、彩虹显现时间很长是不是好事呢?对众生的流转来讲,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代表我们还要一直在轮回中流转。为什么会流转呢?因为因缘还在不间断地具足,我们现在还在有意识地造流转的因缘,或是保留流转的因缘,让幻术继续下去的“咒语”还在不间断地念诵,像这样还要一世又一世流转下去。

 

如果从现在开始好好发起利他心,好好地修空性,让显现幻术的“咒语”中断,我们很快就会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在我们前面很多有情中断了“咒语”的缘故,已经成佛做主,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了。现在我们就处在一个选择的阶段,是选择继续催动幻化的咒语还是选择中止咒语?如果是自欺欺人,流转的因缘非常容易具备,肯定会流转下去的;如果不愿再流转,现在就需要修习空性,修持殊妙的正法,这样很快就可以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以上是观察是否空性而破,使用了幻化和彩虹的比喻。果是无实有的缘故无生无灭,通过比喻与意义对照,很容易让我们了知一切万法的实相,了知实相之后,就非常容易从轮回中获得殊妙的解脱。

 

我们现在正在流转,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观待了咒术师咒语一样的业力,使我们继续保持这个相续。如果咒语不间断,幻术肯定会一直延续下去,这不用怀疑的,因为这个“咒语”一直催动着,让我们从无始以来流转到现在,现在如果还继续保留这个咒语的话,肯定还会流转。但要选择中断“咒语”,现在也是最好的时机,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时机。我们应该好好分析观察。

 

今天就讲到这里。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