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81课

下面继续宣讲第二十二品《观如来品》,通过前面观察,无论实有的如来,还是假立的如来都不能成立。上节课从“自性他性不成立”和“取受不成立”两个方面遮破了假立的如来,今天从“所假立之法(即所取受之法)——设施处不成立”方面观察。

 

子三(所假立之法不成立):

 

若于一异中,如来不可得。

五种求亦无,云何受中有?

 

藏文译本颂词:

 

若于五种求,一异之如来,

悉皆不可得。云何受中有?

 

如果通过五种理论观察寻求,与五蕴一体异体关系的如来都了不可得,那怎么会在取受中有如来呢?

 

前面中观宗运用了五相推理,对如来与五蕴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观察:两者之间一体、异体、能依、所依、互相具足的五种关系都不能成立,由此推出,如来无有本体。

 

既然已经观察过,此处为何再次宣讲呢?看了科判就会明白,两处观察的角度并不相同。前面主要是破外道为主的有实宗,他们认为如来与五蕴都是以实有的方式存在,如来就是五蕴,除五蕴以外,没有别的如来。本品第一个颂词就遮破了对方这一观点,而此处是破假立的如来,即犊子部所谓的不可思议之如来。通过五相推理的胜义观察,假立的如来与五蕴也都不成立。实际上,五相推理具有周遍性,以此推断,无论实有的如来,还是假立的如来,悉皆不可得。

 

既然如来与五蕴以任何方式都得不到,对方为何说在取受中有如来呢?可见,他们这种说法并不合理。

 

◎显现不破,执著破

 

清辩论师的《般若灯论》中此颂的译文是:“一异无如来,五种求不得,云何当以取,施设有如来。”清辩论师认为,虽然依施设而有的如来在第一义中(胜义中)不成立,但在世俗谛中应该是存在的,通过五相方式并没有遮破。

 

如来在名言中的显现破不了,也没必要破,比如,佛陀的如海功德、度众的无边事业等等,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如果矢口否认,就成了毁谤真理者。《般若灯论》中引用佛经说:“十力无垢轮,一切三有日,无量众所归,普照无明暗。”意思是:具有十力等无垢功德的佛陀,就像三有世界光芒万丈的太阳一般,是无量众生的皈依处,能普照一切所化众生,遣除其内心中的无明黑暗。这个教证充分说明了佛陀在世俗中不可否认的圆满功德。

 

《释迦牟尼佛广传》中云:“转生在旁生的众生都能因听闻佛号而再得人身、获证涅槃果位,从中我们就可了知听闻称诵佛号的威力与可产生的神变。”“无论观想佛陀、对之起信或祈祷佛陀等善根大小,都有永不会耗尽的无量功德。在轮回中,它们会成为众生生生世世获取快乐之因。不唯如此,圆满菩提果之前,它们将一直为得大菩提之因。”

 

虽然通过一体异体等五相推理,可以抉择出如来、五蕴乃至一切万法皆为空性,然而对其在世俗中的显现却不能一概否认。但承许的同时也要明白,所有的显现都无有本体,不应执为实有,而应视为如梦如幻。

 

壬二(所取受之五蕴不成立):

 

有些人提出:如来所取的色、受、想、行、识五蕴之自性是存在的,这样与之观待的领受者如来也应该存在。但这种观点同样不合理,如颂云:

 

又所受五阴,不从自性有。

若无自性者,云何有他性?

 

所取受五蕴的自性并不存在。如果没有自性,怎么会有他性呢?

 

◎无自性,故无他性

 

中观宗驳曰:所谓的五蕴,从其本身自性的角度而言并不存在,因为它是观待而有的缘起法。

 

关于五蕴不存在的道理,我们在第四品《观五阴品》中曾做过观察,如颂云:“若离于色因,色则不可得。若当离于色,色因不可得。”意思是,因色和果色观待而成立,离开了色法的因——四大种,果色也不可得;离开了果色,色法之因也得不到。通过这种方法遮破色蕴之后,以此类推,就遮破了其他四蕴。

 

此处可以同样以观待理来观察:所取五蕴需要观待能取如来以及其他因缘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法成立。这说明五蕴并没有真正的自性。因为,如果五蕴的本体已完好无损地存在,就无需依靠任何他法。《显句论》亦云:“色、受、想、行、识近取五蕴也不是自性存在,因为是缘起。”

 

既然五蕴没有自性,怎么会有观待五蕴的如来他性呢?不可能有,就像如果车的零件都不存在,就不会有所谓的车;石女儿的身语意都不存在,就不会有石女儿一样。可见对方观点根本不合理。

 

◎无自性之法,无法依他性而成立

 

对方又提出:虽然五蕴自身的本体不存在,但依靠其他法作为因缘,就能使其成立。

 

这种说法更不合理,如果自身连本体都不存在,那绝不可能依靠他法而成立。《显句论》云:“石女儿自性不存在,他就不能由他法来安立。所以,近取也不存在。”用上节课所讲的镜喻也可以说明:镜中影像的自性并不存在,这样依靠镜子等因缘(他性)也无法使其自性成立。

 

本品运用的比喻有非常甚深的含义,希望大家不要听完就过了,应该反复思维,在自心当中哪怕对一个比喻留下了深刻印象,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非常有利。

 

有人可能想,前面已经分析过自性他性不成立,此处又分析,是否重复了呢?并不重复,虽然推理方式基本相同,但角度截然不同,前面是从取受者如来的角度分析,这里是从所领受五蕴的角度分析。

 

这一颂宣讲了所取五蕴的自性以及如来他性都不成立的道理。学习之后大家应该明白两个问题:一、在名言中,观待关系非常重要,万法皆观待因缘而产生;二、如果某法观待他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性,依因缘而生的法没有一个不空。

 

壬三(彼等之摄义):

 

以如是义故,受空受者空。

云何当以空,而说空如来?

 

根据以上所讲的意义,所取受之法与取受者皆为空性,既然如此,为何说本空的如来存在呢?

 

通过以上观察,所受法与领受者无论从一体异体的角度、自他的角度,还是能取所取等观待的角度,以任何方式怎样分析都为空性。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说如来存在呢?怎么会有一个不空之法呢?

 

藏文颂词的后两句是:“云何空如来,安立说实有?”意思是,前面通过能取所取两个方面观察,取受者如来和所取五蕴皆为空性,这样怎么能说如来实有呢?

 

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云:“所领受的五蕴以及领受者,无论从自他角度,还是一体异体等角度而言都为空性。既然像这样的一切法,或者领受与领受者都为空性,则如来也应当为空性。因此,又怎么能妄自安立而说如来存在呢?这种说法不可成立。”

 

辛二(以此理舍弃一切见)分二:一、如来离一切戏论;二、执著戏论不见如来。

 

壬一(如来离一切戏论)分四:一、离空等四;二、离常等八;三、离如来有无;四、离如来灭后有无。

 

癸一(离空等四):

 

空则不可说,非空不可说,

共不共叵说,但以假名说。

 

如来的本体不可说空,也不可说非空,空不空二俱与空不空二非也都不可说,只能以假名而说。

 

在真实义中,不能说如来的本体是“空性”,如此会堕入无的一边,这也是分别念的境界;也不能说如来的本体“非空”,如果不空,如来就成了成实之法,但通过以上观察,不空的观点并不合理;也不能说如来的本体“空与非空两者皆俱(二俱)”或者“空与非空两者皆不俱(二非)”。总之,绝不能说“以上四种情形的如来存在”,因为,在真实义中不存在四边戏论。

 

对方疑惑地问:那如来到底是什么样,该如何理解呢?

 

答曰:如来及其所转之法轮等,在名言中只能以观待来假立,以假名来宣说,在胜义中远离了有、无、有无二俱、有无二非四边,超离了一切言思戏论。

 

◎善知真俗,方解佛道

 

有些人提出:我们舍弃了密行、胜论、数论等外道导师之后,是善逝如来以不可思议的功德以及大悲心使我们皈依佛教,并引导我们寻求解脱真义。你们居然敢说如来不存在,这岂不是在断绝我们被拯救与解脱的希望吗?这样你们不也成了外道吗?

 

可能有些初学者也会这么想,觉得怎么能说如来不存在呢?这不是在造业吗?这样太可怕了!嗡班扎萨埵吽,嗡班扎萨埵吽……(众笑)

 

中观宗答曰:我们并不是说如来在名言中也不存在,如果这样说,的确与外道无别了。作为佛教徒,不能否认释迦牟尼佛在名言中的一切显现,而应如实地承认佛陀首先在兜率说法、之后入胎、降生、学习技艺、享受生活、游观四门、出家、苦行、除魔、证道、广转法轮,最后示现涅槃13(按照了义经典,释迦牟尼佛永远住于世间广利有情),但所有这些显现都如梦幻一般,没有丝毫自性。而在胜义当中,如来等一切万法皆为空性,远离了四边八戏。这一观点以理证、教证都可以证成。

 

[13] 依据弥勒菩萨《宝性论》所言,将佛陀一生应化的事迹分为十二个阶段:一、兜率下降,释迦牟尼佛在未成佛前,于最后一世生于兜率天上以大菩萨身份说法,名为护明菩萨。在观察众生因缘、降生时间、降生地点、国家、家族父母等五事后,菩萨知晓娑婆国土众生得度的因缘已具足,便决定于公元前623年,于印度的迦毗罗卫国降生,父亲为释迦族的净饭王,母亲为摩耶夫人。二、乘象入胎摩耶夫人于睡梦中,见到一人乘着六牙白象从右胁进入身体,同时祥瑞的征兆涌现。三、树下降生,在蓝毗尼园中缓步悠游的摩耶夫人,将手轻放在无忧树上,这时太子自右胁降生。太子向四方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一时之间大地震动,龙王自虚空降下温凉双泉,灌沐太子的金身。净饭王为太子命名为悉达多,意思是『一切功德皆得成就』,而摩耶夫人于产下太子后七日便离世,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育。四、太子习艺,悉达多太子聪慧过人,老师们所教授的学问、技艺、武术,太子很快就能得心应手。五、宫中受乐,因太子出生时,曾有占相师预言太子若非成为贤王即是出家成为觉者,净饭王为防止悉达多出家而王位无人继承,便想要以诸种享乐将太子留在宫中。净饭王为悉达多太子迎娶耶输陀罗为妻,又兴建寒、暑、雨三时宫殿,希望以无忧无虑的生活让太子生起恋栈之心。六、游观四门在四次出城的游历中,悉达多太子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外,看到老人、病人、死者以及清净的修行者,太子遂开始思考生命的方向。七、削发出家,在一个宫中人人均酒酣耳热的夜里,太子骑着犍陟马带着仆役车匿出城。并且将所有宝饰交给车匿,又削下头发,请车匿回去向国王表达出家的决定,并誓言:『若成道后,必定回来教化大众出离生死之苦。』八、林中苦行,太子于尼连禅河附近的苦行林,度过了六年的苦修生活,但对解脱之道并未有所进展。在接受牧羊女供养的乳糜后,调养色身,悉达多决心要离开偏向于苦或偏向于乐的修行方式。九、降伏群魔,悉达多来到菩提树下静坐,誓愿『不成正觉不离此座』。此愿一发,魔王波旬大为惊慌,即让三名魔女诱惑太子,后又派遣魔军以箭攻击,见太子仍寂然不为所动,魔子们惶恐逃窜而走。十、成正等觉,悉达多端身正坐、摄心思维,在第四十九天时,目睹天上明星,而豁然了悟。他看到了生命的缘起,以及受苦的原因。这时已成正等觉的佛陀说:『奇哉!奇哉!一切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十一、大转法轮,悟道后的佛陀,因明白众生顽劣未必能接受他的教法,正思考是否该向他人讲说他所悟得的道理。在梵天的劝请下,佛陀仍决定将此法弘扬于这个堪忍世界中。首先佛陀来到鹿野苑,以四圣谛–苦、集、灭、道度化了五比丘,法轮在此初转,佛、法、僧也在此时具足。十二、双林入灭,八十岁的佛陀,于拘施那罗的娑罗树间进入涅槃。在入灭前,佛陀切切叮咛:如来灭度后,以戒为师,于法精进,安住于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虽然为了适应所调化者的根基,佛陀也会建立一些增益之说,比如“虽以谛实而空,但于名言中不空”等诠释方式,但从究竟实相而言,这一切都不能成立。如了义经典《般若二万颂》云:“一切法如梦如幻,涅槃亦如梦如幻,较涅槃有胜法者,此亦如梦如幻。”这是佛陀最殊胜的教言。

 

因此,是你们自己没有真正理解如来的无我狮吼声14而造成了这种误解。

 

[14] 狮子吼语出《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演法无谓,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

 

◎不学空法,解脱遥远

 

很多人之所以有这种误解,是因为从未学过般若空性法。就像以前很多外道徒虽然皈依了如来,但因为自相续中从未播下过空性种子,故而无法堪忍与外道不共的无我之理,就像狮子吼叫的时候,小狮子听了非常欢喜,而其它群兽听了却惊恐万分一样。如果一直认为佛陀、佛法,乃至我、我所的一切法都真实存在,那么虽然皈依了佛陀而超胜于外道,但实际离解脱还有极其遥远的距离。

 

现在很多佛教徒也是如此,虽然皈依了佛教,但却从未学过中观等空性法门,有些人虽然天天念诵《金刚经》《心经》,但对经文的含义却一点不懂,故而一直认为自己、轮回、解脱、三宝等都真实存在,整天希求我要得加持、我要得解脱、我要……始终破不了自私自利的心和所缘的一切法,这是非常可怜的。

 

◎空法也要空

 

而有些人虽然接触到了空性法,但因为所学不究竟,也很容易落入单空的歧途。要知道,之所以宣说“空性”等,只是为了令世人趋入胜义之境,而需横扫一切增益之见的权巧方便而已,或者为了假立名言之目的,并不是要成立单空见。如果不以空性遮破执著与远离四边戏论相矛盾的违品诸边,那么即使是所谓的修行者,也不能真正了达这些道理。

 

总而言之,这一颂告诉我们,胜义中,包括如来在内的一切万法远离了一切戏论,即四边中的任何一者都不能成立,用任何言语都无法传递;名言中,这一切只能以假名而说,这就是万法真正的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