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KB】《中论》对应讲记 96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寅二、(别说佛道不成立)分二:一、佛与菩提不观待之过;二、精勤修道亦不得成佛之过。

 

卯一、(佛与菩提不观待之过):

 

汝说则不因,菩提而有佛;

亦复不因佛,而有于菩提。

 

按照有实宗的说法则有两个过失:不因菩提而有佛陀;不因佛陀而有菩提。

 

菩提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证悟、觉悟或一切种智。佛陀也是梵语“布达”的音译,意思是觉悟者、证悟者。觉悟者是在印度示现十二相成道的补特伽罗——释迦牟尼佛,他所觉悟的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就是菩提。显而易见, 觉悟与觉悟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按照有实宗的观点,一切万法实有存在, 那就有两个过失:觉悟者佛陀可以不依靠菩提而成为觉悟者,或者不依靠佛陀也可以有菩提存在。这两个过失都来自对方所承许的万法实有的观点。因为,万法实有就不需要观待,这样觉悟者就不需要观待觉悟,觉悟也不需要观待觉悟者。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了觉悟的境界才叫佛陀,如果没有这种境界也可以安立为佛陀,那么世间上所有的众生都是佛陀了; 再者,菩提也必须要依靠觉悟者才能安立,如果不依靠觉悟者,那么觉悟是谁的觉悟呢?如果觉悟不依靠佛陀也能安立,那任何人也都有觉悟。所以,承认自性实有,就会同时失坏觉悟和觉悟者。在名言中,佛陀是了知一切万法的觉悟者。

 

《皈依七十颂》云:“于所知慧增,摧毁无明地,正觉如莲启。”在藏文中,佛陀就是遣除一切障碍,证得一切智的“正觉”。“正”有清净的意思,所有烦恼障和所知障全部清净叫正;“觉”是觉性,觉悟通达万法的真如就叫觉。既然佛陀是正觉,就应该依靠觉悟来安立,就像知识分子要依靠知识来安立一样。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观点,那就没有这种观待关系了,因为“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但这一点对方也不敢承认,因为按照小乘的观点,圆满了三十七道品以后才能成就正等觉佛陀的果位。

 

卯二、(精勤修道亦不得成佛之过):

 

若先非佛性,虽复勤精进,

修行菩提道,不应得成佛。

 

如果先前不是佛的体性,那么虽然精进地修行菩提道也不应该得佛果。

 

不论是小乘还是大乘都承认释迦牟尼佛最初是凡夫,后来变成菩萨,最后成佛。许多经典也记载了佛陀对某些补特伽罗的授记,如: 某众生将于恒沙劫以后于某刹土成佛……谁都不能否认这种从凡夫到佛陀的转变过程,但这只能在空性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自性实有则不可能。《法华经》亦云:“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

 

但是,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观点来看,那以前不是佛陀以后也无法变成佛陀,因为他们承认一切法实有存在。实有的法则应该以前什么样以后也这样,所以先前不是佛的凡夫即便发了菩提心,在三大阿僧祇劫中精进行持六度万行、积累资粮,最终也无法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所以有实宗的观点是错误的。

 

子三、(无有因果之过)分三:一、无有罪福作者之过;二、无有罪福也应有果报之过; 三、若有罪福果报则应成立空性。

 

丑一、(无有罪福作者之过):

 

若诸法不空,无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作?以其性定故。

 

如果诸法不空,则无有造作罪业者与造作福德者。不空的法该如何造作呢?无法造作, 因为它的自性是决定的缘故。

 

前面对方向中观宗发太过说:如果一切万法是空性,那就“坏于罪福”,没有罪福业也就不会有痛苦和快乐的果报,这样一来世人就无恶不作了。

 

现在中观宗破曰:万法实有存在,则不会有造作罪业者与造作福德者,因为作者要观待造作罪业或福德才可成立,但不空的罪福如何造作呢?不能造作罪福业,也就不会有造作罪福者了。但罪福及其作者在世间都是存在的, 如给孤独长者供养佛陀喜乐园,让僧众在此讲经说法,这是福德业,给孤独长者是造作福德者;大天比丘造了好几个五无间罪,这是罪业, 大天比丘是造作罪业者。假如因为罪福实有而失坏造罪与修福,那造罪的大天比丘与修福的给孤独长者也就没有差异了。

 

所以,只要承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不应该承认万法实有。我们一定要清楚:只有在空性的基础上才会有造罪与修福,罪业是空性的缘故,现在才可以造作以前没有造的杀生等恶业;善业是空性的缘故,现在才可以造作供养三宝、建造经堂等以前没有造的福业。

 

丑二、(无有罪福也应有果报之过):

 

汝许离罪福,而有诸果报,

罪福因所生,果报则无有。

 

既然你们承许离开罪福而有果报,那由罪福之因所生的苦乐果报就无从安立。

 

刚才抉择无有罪福作者的过失,现在抉择失坏因果的过失。万法实有,果报也自然实有, 如果果报实有存在,那它就成了无因,因为实有的法不需要观待因。这样的话,就不存在由罪福业所产生的果报了。

《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说:“如果这样承许,则与世间以及论典之理相违了。” 稍懂佛理的人也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如果像有实宗所承许的那样果报实有,便有无因有果的过失,这样也就失坏了从罪福因缘中生果的道理。所以这种观点无法安立。

 

丑三、(若有罪福果报则应成立空性):

 

若谓从罪福,而生果报者。

果从罪福生,云何言不空?

 

如果说从罪福中产生果报,那果既然从罪福中产生,怎么能说不空呢?

 

如果有实宗也承认快乐的果报从善业而生,痛苦的果报从罪业而起,比如供养佛陀会得相好圆满,杀生会短寿多病,那为什么不承认空性呢?如果不空,就不可能从善恶业中成熟果报。这就像种子只有是空性才有机会发芽并成熟果实,如果种子的本体不空,那它永远也不会变化。颂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万法的真相就是缘起空性,只有空性才能安立万事万物等一切缘起。

 

《中论释》


——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

麦彭仁波切 著

堪布索达吉 译

 

 

汝说则不因, 菩提而有佛; 

亦复不因佛, 而有于菩提。

 

你们承许佛陀的自性存在,则有不依靠菩提或者遍知智慧的过失,因为(佛陀的自性存在,)无需观待他法的缘故。

 

如果你们承许菩提的自性存在,则有不依靠令其现前者佛陀,也存在觉性果位的过患。

 

若先非佛性, 虽复勤精进, 

修行菩提道, 不应得成佛。

 

(原译:虽复勤精进,修行菩提道,若先非佛性,不应得成佛。)

 

按照你们的说法,因为自性存在,则首先并非佛陀的修道者,为了获得菩提果位,无论怎样精进修持菩萨行,也不能获得菩提果位, 因为先前的自性永远不可改变的缘故。

 

壬三、无有因果之过:

 

若诸法不空, 无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作?以其性定故。

 

(如果诸法不空,)就永远不会有任何补特伽罗可以造作法[福]与非法[罪]。其理由为:不空的法怎么能作呢?既然自性已经决定恒常存在,就不可能作。

 

汝许离罪福, 而有诸果报。

罪福因所生, 果报则无有。

 

(原译:汝于罪福中,不生果报者。是则离罪福,而有诸果报。)

 

如果承许果法的自性存在,则即使没有作为因法的法与非法,其异熟果也会因为你们的承许而在无因的情况下存在。如果这样承认, 则与世间以及论典之理相违了。

 

因为你们的果法不观待因法,所以从法与非法之因而产生的果报,也因为你们的观点而不可存在了。这样一来,则一切作业都成了无有意义。

 

若谓从罪福, 而生果报者。

果从罪福生, 云何言不空?

 

如果你们认为自法与非法之因而产生的果报存在,则观待法与非法而产生的果报又怎么会不空呢?因为(果报)是缘起之法的缘故, 如同影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