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密钥》52

 

 

 

第二颂是别破,首先是对于众生补特伽罗的往来进行破斥:

 

若众生往来,阴界诸入中,

五种求尽无,谁有往来者?

 

这一颂主要是破斥犊子部所承许的不可思议的我。 犊子部认为我是不可思议的,非常亦非无常。可以往来于诸界,并能作为解脱与束缚的因。针对这样一种所谓不可思议的人我,下面进行分析。

 

“若众生往来”,如果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实有的人我,能够往来于前后世,我们从五种观察去寻求到底有没有。前面在讲燃无可燃的时候,讲到观察人我不存在的五种木车因,如果在这五种观察中找得到人我,那就说明人我是真实的;如果找不到人我,就说明人我的确只是一种概念,只是没有根据的一种立宗而已。如果在殊胜的理论面前找不到实有的人我,犊子部就只有放弃所谓不可思议人我的执着。

 

怎么观察呢?就是在“阴界诸入中”五种观察。阴,就是五蕴;界,就是六根六境产生六识叫十八界;诸入,就是十二入或者十二处,六根和六境叫十二处。就是说在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中,以五种寻求去观察有没有呢?

 

也就是观察人我和五蕴是一体?他体?还是具有?还是能依所依的关系?一体是不可能的,因为五蕴有五个,人我只有一个,如果是一体的话,不是人我变成五个,就是五蕴变成一个。或者五蕴是无常的缘故,那么人我也成无常、毁坏的自性;要不然因为人我恒常,则五蕴也变成恒常永不毁坏等有很多过失,所以不可能是一体。那是不是他体呢?谁也没办法离开五蕴之外单独有一个所谓的人我的存在,所以二者之间不可能是他体。然后二者之间是不是具有呢?具有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体的具有,一种是他体的具有,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成立一体他体的具有,必须首先要成立一体他体, 但前面已观察一体他体丝毫不成立,当然不可能有一体和他体之具有。而能依所依必须要在他体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不管是以人我为所依五蕴为能依,或者五蕴为所依人我为能依,都没办法安立,因为没有他体故。所以能依所依的关系也不存在。

 

把这五种观察方式同样放在十八界、十二处中观察,理论是一样的,只是基不同。这样分析后,“五种求尽无”,尽无,就是完全不存在,完全得不到一个所谓的人我存在的根据。 “谁有往来者?”倒底是谁往来呢?根本没有一个所谓的不可思议的我在往来。你认为有一个不可思议的,不是常不是无常的人我存在,如果它有自性,必须要经得起观察,但是通过这五种观察一无所获,因此你所说的人我的确不存在。不存在这样的人我,何来往来和前后世呢?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第三、是通过分析前后往来中间的身体不存在而破。这个中间的身体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前世的五蕴和后世的五蕴之间,有没有一个中间的身体作为连接者?找不到连接者。以此而破,科判就是这个意思。

 

颂词当中讲到:

 

若从身至身,往来即无身。

若其无有身,则无有往来。

 

“若从身至身”,身就是蕴,就是说从前世人的五蕴往来至今世天人的五蕴,观察这中间有没有一个五蕴身作为连接。

 

 

如果没有中间的身体,就不会有前后世的往来。上师著作中讲,如果中间没有身体,就会有前世的人我与后世的人我变成一体的过失,或者不是一体,但同时存在的过失。因为,前世的身体灭了之后,以中间的中阴身作为连接,然后中阴身灭掉之后,产生后世的五蕴。如果取消中间的连接,则前世和后世之间变成没有一点缝隙或间隔,那么前世和后世就变成一体。那么前世的人我和后世的人我,就会变成同时存在。而且下面进一步说, 有六道众生的人我同时存在的过失:既然前后世两个相续可以同时存在,那么当你再转世的时候,你的这两个身份和下一世的身份角色也是同时存在,三次轮回都同时存在。如果你再转到阿修罗道,你前面的三个再加上后面的这个同时存在,就变成四个。这样类推下去,就变成一个人在一时间之间六道轮回,显然不可能。所以说,如果前世后世中间没有一个身体作为连接,前后世就成了无间接触,前世和后世的人我就变成同时存在的过失。

 

如果认为前世身死了之后,转成中阴身作为过渡,然后再转为天人,中间有一个身体做连接。这样的承许避免了前面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其他过患。前世的人身和中阴身之间有没有连接?人和中阴身之间,不可能有一个身体做连接。如果中间没有身体做连接会怎样呢?将导致前世人的五蕴和中阴身无间和合,变成一体。

 

或者说没有身体做衔接就没有所依,因为人我,必须要以五蕴作为载体,作为设施处。如果身体没有了,人我是谁的人我呢?这也不可能。按照《俱舍论》等大小乘的论典,中阴身也是有五蕴的,只不过它的色蕴相当的细微,细微到没什么阻碍地穿墙过壁。似乎觉得它没有身体,其实它不是没有身体、没有色蕴,而是有很细微的色蕴。但没有粗大的身体做所依的缘故,它的心漂浮不定,很想找到一个更稳固的所依投生,所以它想方设法去投生,原因在此。而人的五蕴比较粗大,墙壁对其形成障碍无法自在穿过。

 

所以中间有没有五蕴都有过失。“若从身至身,往来即无身”。你认为有身体无身体都不对,所以说:“往来即无身”。“若其无有身,则无有往来”,因为中间的身体不存在,那就没有往来了。实有的往来,通过观察中间有无身体做间隔也可以破掉。

 

下面破涅槃存在,一个颂词中分开前后两个问题来进行抉择,第一二句说诸行无有涅槃,第三四句说众生没有涅槃:

 

诸行若灭者,是事终不然;

众生若灭者,是事亦不然。

 

诸行就是指五蕴。灭是指涅槃,涅槃也就是寂灭或圆寂之义,把苦谛和集谛完全的寂灭掉叫做涅槃。圆寂是圆满功德获得寂灭。佛陀获得涅槃,我们说佛陀获得圆寂的功德。但有时候,圆寂也有去世的意思,主要还是指圆满功德,寂灭烦恼。

 

五蕴到底有没有寂灭呢?没有寂灭。五蕴只有两种情况,常有的五蕴或无常的五蕴。常有的五蕴,不可能寂灭,因为它常有的缘故,不可能变化,若是变化,先有后无就不是常有。如果五蕴是常有,则众生永远都不可能涅槃,因为诸行之苦和集永远没办法灭掉的缘故。

 

无常的法也不会灭,因为无常的法刹那生灭,第一刹那生的当下就灭掉了,已经灭了,本来就处在灭的状态,就不可能再灭。所以无常法也不可能涅槃。

 

第二个问题是众生有没有寂灭,“众生若灭者,是事亦不然”众生也只有常有的众生和无常的众生两种。常有的众生,就永远没办法寂灭。无常的众生也不可能寂灭,已经灭了怎么可能再灭呢?所以寂灭也不存在。

 

涅槃不存在的道理讲得比较简单,大家可以依前类推。如果存在轮回,肯定会有涅槃。轮回不存在,涅槃也不存在,可以类推。缚解当中也是,束缚讲得多,解脱讲得少,束缚不存在,解脱就不存在,比较容易类推。

 

所以我们知道,我们现在想要获得的涅槃,并不真实,因为轮回不存在的缘故。或者说,所谓的涅槃,只是迷乱的分别念消尽的状态。实际上,这样的涅槃它没有一个实体。在《辨中边论》中讲到了这个问题,如果你想要获得大涅槃的佛果,你必须要息灭对它的执著,不息灭对涅槃的执著不可能获得涅槃。

 

我们为什么要抉择涅槃不存在呢?尤其对大乘行者来讲,中观主要调化的是大乘行者,对大乘行者来说,如果你对涅槃有执著,这种执著心牵引着你使你根本趋入不了涅槃。涅槃是什么呢?涅槃就是分别心完全不存在,或者证悟一切万法离戏空,而你的执著,恰恰与之背道而驰。这种执著障碍你趋入涅槃,障碍你没办法现见实相。所以如果你想要成佛,你必须要打破对成佛的执著。你想要涅槃,你必须打破对涅槃的执著。你如果不执著了,心的状态自然趋入涅槃当中,自然趋入成佛的状态中。

 

所以大乘的教义讲了很多如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于胜义空、涅槃空,就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我们要了解佛陀以及龙树菩萨和弥勒菩萨等所讲的空性的密义,息灭对轮回涅槃的执著,安住空性,它的本体就是解脱、就是成佛的自性。

 

今天讲到这个地方。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中观根本慧论》二十七品,每一品都在观察抉择一切万法的究竟实相,在二转法轮中究竟实相体现为离戏空性。离戏指离开一切执着和边戏,可以归纳为有、无、是、非,或有无二边。

 

学习《中论》,通过抉择了知一切能执、所执,一切二取都不存在,万法的本体是既非有边也非无边、什么都不存在,什么都不是的离戏空性。这种空性是通过殊胜的正理抉择之后了知的,而不是在没有观察、抉择之下的懵懵懂懂地认为什么都不是的状态,此二者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我们必须经由正理观察获得殊胜的定解,在这种定解中反复串习观修,这就算是修习空性。

 

如今宣讲第十六品——观缚解品,本品对束缚和解脱进行观察。本品的品关联主要针对有实宗进行破斥,所破是对方想要通过缚和解作为根据(能立)来证成诸法实有的观点。

 

所谓的轮回和涅槃、束缚和解脱,暂时观待众生的分别心时可以说是无欺存在,但这种无欺存在是一种假立,并非真实存在。束缚和解脱都是现而无自性,只是名言中的假立现象,胜义中一切缚解不存在、缚和解都是平等空性的。

 

前一科判遮破了轮回和涅槃,今天讲第二个科判―——遮破束缚和解脱。对束缚和解脱进行观察有总破和别破两种方式,第一个颂词是总破缚解,后三个颂词是别破,别破中前两个颂词主要是别破束缚,后一个颂词是别破解脱。

 

己二、遮破束缚与解脱:

 

诸行生灭相,不缚亦不解,

众生如先说,不缚亦不解。

 

颂词分为二层,第一层讲诸行(即五蕴),第二层讲众生。颂词意思是:诸行、五蕴是不缚不解的;众生也是不缚不解的。也就是说无论执着五蕴束缚或众生束缚都不成立。如果不成立束缚就不成立解脱,束缚与解脱都不成立就是一切万法的实相,万法本体本来就是离戏、空性的。颂词针对众生不同的执着方式分为破蕴的缚解和破众生的缚解。

 

首先观察“诸行生灭相,不缚亦不解”,诸行指一切有为法或一切五蕴。一切五蕴是不缚不解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诸行都是生灭之相,生灭之相观察到后面的时候就是很细微的刹那生灭,而对此生灭之相无法束缚,如果没有束缚就不会有解脱。

 

具体如何安立一切诸行生灭相不缚呢?一切万法在产生之前不会有束缚,因为本体不存在。产生之后也无束缚,因为这个法产生之后马上就灭了,它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停留时间,没有一丝一毫的安住。如果它有安住就可能被束缚,但是它没有安住,生之后马上灭的缘故,还来不及对它束缚,法的本体就马上灭了,所以没有被束缚的基础,无法安立被束缚的前提。所以以生灭相安立了不缚不解,这是一种方式。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如果一切诸行的本体存在,就可以说它有缚,有缚就可以安立有解。但一切诸行从色蕴到识蕴,每一个法都没有本体,如此又如何能安立成所缚呢? 无法安立。所缚没有,也就不会有解脱。一切万法是否真的如此呢?从色蕴乃至于受想行识(每一个蕴)进行分析,每一个法的本体都是空性的,也就绝对不可能安立一个所谓的所缚,而且这种所谓的五蕴空性不是证悟之后才是空性的,当下就是空性的。所以它现在就没有束缚,如果现在没有束缚就没有解脱,这就是它本来的自相、本来的实体。

 

假如所缚不能安立,能缚是否有呢?能缚是什么呢?有人说烦恼是能缚,人我是能缚,实执是能缚。我们来分析这些能缚的因缘到底存不存在?真正对每一种烦恼观察分析,从贪欲、嫉妒、骄傲,乃至于根本烦恼、随烦恼,八万四千烦恼中每一个烦恼都是依缘而生的,都没有丝毫的本体。如果它自己的本体都不存在,又如何去束缚别人呢?如何安立真正的能缚呢?因此,所缚不成立,能缚也不成立,一切的束缚都不成立。

 

从以上分析观察即可了知:一切的行,从它的诸行生灭相的角度是不缚不解的;从一切万法所缚和能缚的本体是否存在的角度,也是不缚不解的。正是“诸行生灭相,不缚亦不解。”

 

下面分析众生有没有束缚?“众生如先说,不缚亦不解。”在本品前面遮破轮回与涅槃科判中讲到:众生是既没有轮回也没有涅槃。前面讲 “诸行往来者,常不应往来,无常亦不应,众生亦复然”中,众生是否在轮回当中有往来呢?如果没有往来,当然就没有束缚了。所以“众生亦复然”意思是常的众生不应该有束缚,无常的众生也不应该有束缚。

 

“若众生往来,阴界诸入中,五种求尽无,谁有往来者?”这个颂词中讲如果存在一个所谓的众生,那就可以有一个众生的束缚,但所谓的众生“五种求尽无”,通过五项观察,所谓的众生只是一个概念、一种虚妄分别、虚幻本体而已,既然它的本体都没有,又怎样被束缚呢?所以从这个颂词分析之时也可以了知无法安立束缚。

 

还有一个颂词:“诸行若灭者,是事终不然;众生若灭者,是事亦不然。”此处“众生若灭者,是事亦不然。”主要是讲涅槃不存在,涅槃也就相当于解脱。即常有的众生不会灭,无常的众生也不会灭;或常有的众生不会解脱,无常的众生也无法安立解脱。因此,“众生如先说,不缚亦不解。”

 

通过前面的道理一一分析之后,我们就知道所谓的众生的束缚是假立,所谓众生的解脱也是假立。在究竟实相当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束缚和解脱,了知这个就是解脱(真正安住不缚不解就是解脱)。

 

众生追求的所谓的解开束缚之解脱,最后却发现无缚无解就是最为殊胜的解脱道。上师的注释中引用了荣素班智达对众生执着方式的分析:很多众生认为轮回非常苦、非常的不自由,所以一定要追求一个解脱道,这类众生是小乘习气非常浓厚的表现。为何这样讲呢?因为在小乘的观念当中,轮回是一种存在的现象,涅槃仍然是一种实有存在的现象,所以轮回是一种所遣,涅槃是一种能遣,从这个角度安立之时必须要抛弃轮回,获得一个实实在在的解脱和涅槃。如果有这样的实执心,那还是一种小乘的习气。如果我们通过小乘的习气来学大乘的法,有时二者非常难以相应;或想要通过小乘的习气获得大乘的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求解脱非常困难。

 

荣素班智达并非说此方法不对,而是说这是相合于小乘习气的方式。其中的意思是讲,除了所谓的执着实有的涅槃,修持实有的涅槃道之外,实际上还有其他的方式可取——针对于大乘根性的一种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相应于大乘习气、大乘道的方法就是无缚无解。以了知一切万法缚解是幻化相,了知束缚和解脱是本来无生的道理,安住它就是最好的解脱。由于束缚本身是幻化的,了知实际当中没有所谓的束缚,所谓的能束缚、所束缚,束缚的方式、时间也不存在,无始以来都没有过束缚,了悟此理就是殊胜的解脱。除此之外,没有一个所谓的实实在在的轮回,也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涅槃。

 

如果你认为有个实在的轮回、实在的涅槃,这样的修行方式会花很大力气却收效甚微。小乘行人花很多力气修持这样一种法,但后面就得到一个很小的果——罗汉果。虽然从此果超越三界角度还是很殊胜的果,但针对于究竟佛果、究竟的菩萨道而言, 它就是个很小的果。而且获得小果之后,后面还要把此果舍弃掉,重新趋入到大乘道当中,重新发菩提心,重新又悟入无缚无解这样的境界,最终才能获得最圆满的佛果,所以小乘行人实际上走了一条迂回之路。而大乘者没有必要走这条路,因为还有比这条路更直接的修道方式——了知一切万法无缚无解。

 

大乘行者如果真正地认为有束缚和解脱可得,对于这样的大乘行者而言是无法获得殊胜果位。因此,真的要获得大乘的道果,则必须要相应它的道,即无缚无解的空性道、实相道。完全体会、消化此理之后,就按此道去行持,如是它的因正确,果一定正确;道如果正确,它的果一定是最为殊胜、最为迅捷的一种方式获得。针对大乘行者而言,必须了知哪一种法是小乘行者行持的,哪一种法是大乘行者行持的。大乘行者可以了知小乘认为轮回涅槃实有的观点,但不需要去走这条路。大乘通过直接观束缚的本体不存在,直接了知无缚无解,就可以获得解脱。中观宗、密乘都是直观它的本体,并没有首先安立实有的轮回和涅槃,然后再遣除,而是直接就了知一切都不存在,这就是解脱。我们一定要抛弃小乘的习气,尽量地培养大乘的修道习气。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