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

108-2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二十七、观邪见品

 

这是最后一品。上师的注释当中对于邪见有几个层次的不同解释,一种是平常意义上所讲的五见当中的邪见,这种邪见就是不承许前后世,不承许解脱道,不承许因果,称之为大邪见。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邪见,广义的邪见还有很多其他的理解方式,比如说,在这个地方邪见是指我见和边执见,这是本品当中要破斥的。我见就是认为有我存在的萨迦耶见,因为毕竟不是正道,和实相不相符合的缘故,所以说萨迦耶见也叫邪见。还有边执见,前面我们讲过,承许有无两边的见就叫作边执见。本品当中的邪见,主要是我见和边执这两种。

 

还有,上师在注释当中也引用了无垢光尊者的教言:针对最了义的观点而言,大乘显宗的这些抉择方式也称之为邪见。从远离一切戏论,彻底地抉择明空无二的观点,从证悟的智慧角度而言,分别念所抉择的见也称之为邪见,当然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邪见了。我们在讲中观的时候,常断见也是分了几种,中观自续派的见解也是常断见之一,是最微细的常断见。就像这种意义一样,从最了义的智慧本体来观察,只要通过分别心抉择的见都称之为邪见。这方面大家都可以理解的。

 

本品主要抉择的就是边见和我见,实际上我见和边见本体也是空性的,我和有无也是空性的,所以破斥这种邪见。

 

丁二十七(观邪见品)分二:一、经部关联;二、品关联。

 

戊一、经部关联:

 

佛经当中讲:如果能够通过智慧正确地观察缘起实相的话,就会远离前际、中际和后际。这里要观察的就是所谓的我在前际、中际、后际是否存在,或者是法在前际、中际、后际是否存在。我们如果能够通过智慧了知缘起空性,就能够远离认为前际、中际、后际存在的邪见。当然此处认为前际、中际、后际存在,不单单是说时间是存在的,而是说所谓的我和所谓的法在前际、中际、后际是不是存在。如果能够了知缘起性空,通过智慧真正照见缘起空性的话,就可以远离我、法在三际当中存在的观点,说明三际不存在。也就是说缘三际而引发的我见和边见,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

 

戊二、品关联:

 

前面我们讲五蕴不存在,对方说五蕴应该是存在的,因为诸见存在之故,我存在的缘故,有无的见存在之故,所以五蕴应该是存在的,或者前面所讲到的轮回当中的五蕴应该是存在的,从这方面可以观察。月称菩萨的注释当中解释品关联:既然经典当中讲,通过智慧照见了缘起性就能够远离三际,那么怎么样远离三际呢?前际、中际、后际怎么样远离的?本品就抉择远离三际的具体理由。

 

此品分二:一、认知相违之见;二、宣说破见之理。

 

己一、认知相违之见:

 

认知相违之见,我们首先要确定所破斥的见解是什么样的,相违之见和实相是怎么样相违的。有两个颂词,第一颂破斥或者认定依靠过去而引发的八种邪见;第二个颂词是认定依靠未来而发生的八种邪见。

 

我于过去世,有生与无生,

世间常等见,皆依过去世。

 

这是本科判所讲的第一组八个邪见,第一句第二句有四种,第三句第四句有四种。“我于过去世,有生与无生”,我在过去世当中有没有出生,是有生呢?是无生呢?还有隐藏的亦有生亦无生、非有生非无生。缘我的有无是非四种见。

 

第二句的“世间”,很多时候我们认为世间就是山河大地的世界,也有的时候世间指我,但是此处世间是指五蕴而言的。五蕴包括了狭义上的山河大地的世间,五蕴当中的色蕴包括自己的身体的色蕴,还有外面的色蕴,除此之外还有受想行识的心法也包括在内。世间是常呢?是无常呢?是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也是有四种见。这四种见也是依靠过去世而有的,就是我在过去世有无是非,五蕴在过去世有无是非,我过去到底有没有这些有无是非等的观点呢?有些人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是依靠过去,还有依靠未来提出来的八种邪见。

 

我于未来世,有生及无生,

有边等诸见,皆依未来世。

 

我在未来世到底是有生无生?亦有生亦无生?非有生非无生?这是从我在未来世到底有没有存在。“有边等诸见”,就是世间在未来世是有是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我和世间分别的有无是非等诸见,“皆依未来世”,这些都是依靠未来世而提出来的。

 

有的时候我们想,我在过去世有没有四种边,为什么就变成一种邪见了呢?实际上通过中观宗的观点观察,所谓的过去世过去完之后,已经不存在了,连一点的本体都不存在了,没有一点本体你还去耽著,去追寻过去世到底有没有,从一个意义上来讲就成了邪见了。而且在注释当中说,这也是过去外道相续当中有很深的实执,在佛面前所提问的十四无记当中的其中几个问题,是由于非常深厚的实执提出来的问题。

 

未来世也是一样的,按照中观宗的意思,未来世也是假立的。为什么呢?因为未来世还没有出现。未来世还没有出现,所以有生无生、亦有生亦无生、非有生非无生也是不合理的。既然这样,中观宗怎么样认知这个问题呢?实际上中观宗的意思很明显,过去世已经过去不存在了,未来世还没有出现,也不存在的。现在存不存在呢?现在因缘和合了,现在就存在了。

 

可能有些人就会想,中观宗只承许现在世,不承许过去未来世,那和顺世外道有什么差别?顺世外道也是只承许现在,不承许过去和未来。我们现在分析一下中观宗的观点,中观宗的观点:你一味的耽著于过去、未来是没什么意义的,你要修行,把心放在现在当下去修持。那么现在的心到底是不是存在的?现在的法在因缘和合时,它已经显现出本体,比如,现在通过因缘和合显现出经堂,显现出我们讲闻的事情,那么这是不是存在的呢?这是通过因缘和合而有的,针对已灭的过去和未生的未来似乎是存在的。但是中观宗不可能说,过去未来不存在,现在是实有的,和顺世外道一模一样,当然不可能这样的。中观宗说实际上这也是假立的,依缘而起的法是假立的。

 

依缘而起的法时间到底有多长呢?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时间似乎有一天吧,今天应该是存在的,或者一个小时应该是存在的,或者这一分钟应该是实有的,应该就是现在,乃至于一秒钟应该就是现在吧。但是中观宗真正分析时,每一刹那都不住,当一个刹那显现的时候,显现的当下就灭掉了,只是因缘当下集聚了当下显现,然后一过去之后马上就灭掉。所以这也是一种幻化的自性。

 

中观宗是不是否认过去未来之后承许一个实有的现在?如果是这样,那就和顺世外道差不多了。但是中观宗从来没承许过现在实有,有的时候抉择见的时候三世都不存在,都是依缘而起的。但是在修行的时候,把握现在把握当下,因为当下离实相是最近的。如果你在走路时,当下能观照的话,就很容易趋入到实相当中。而过去和未来毕竟是分别念假造的,一个是已经灭的法,一个是还没有的法,你一味地耽著过去、耽著未来离实相就很远。如果你能够安住当下、观照当下的话离实相就很近,只不过在修行的时候,这个方法靠近实相而己。并不是说中观宗对现在很耽著,中观宗对什么法实际上都是不耽著的,没有任何耽著。过去的法是因缘和合的,因缘散掉之后已经没有了;未来的法将要出现也是因缘和合的,但是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完全和合;现在的法因缘和合出现了。

 

中观宗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过去的法因缘散掉没有了,未来的法还没有出现也是空性的,现在的法正在显现的当下也是如梦如幻,也是无自性的。尤其是从一个小时、一分钟、一秒钟、一个刹那分析的时候,没有一个可以得到的东西。这样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对现世当中所有的法打破执著,趋入到中观宗所抉择的实相当中。世间人的执著很重,耽著过去,耽著未来,为什么会成为相违之见呢?因为的的确确和实相当中一切无生的见解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必须破斥它,破斥之后抉择到一切无生的本体,无生的观点。这是学习中观见解需要抉择的一个地方。

 

我们讲世间人怎么怎么样,好象我们是一个出世间的人一样,但实际上我们是跟随中观宗在讲。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中观见,还是与世间人一模一样,还是一个庸俗的凡夫人,内心当中对过去法很耽著,对未来法还很耽著,对现在的法仍然很耽著。

 

此处说我在过去世有没有?似乎是有、没有等等,或者说未来我到底有没有?有的时候从世间假立的角度来讲,当然你过去造了业,现在就要受果报,或者你现在造业,未来你会受果报,这是假立的观点。引导我们相续当中生起正见,这样讲是可以的。但是从中观宗的分析方法来讲,过去的法已经灭了,未来的法没有生,现在的法是如梦如幻的显现,也是不存在的。从这方面观察,没有一个所谓的过去让你怎么样后悔的,未来你有什么希望的,现在有什么耽著的。从中观的见解来讲,这些都不存在。但是一般的人没有办法一下子悟入到中观宗的境界当中,所以中观宗在名言当中也随顺众生的分别念,说你如果积聚了什么因缘你会是什么果报,现在你修空性未来会解脱,也是随顺众生的分别念这样讲而己。

 

实际上中观宗的究竟意趣来讲,这一切都不存在。如果你能够悟入你就开悟了,就和真正的佛菩萨祖师的密意一样。但是没有证悟,一方面你要修空性,一方面你要对过去的事情忏悔,对未来的成佛有一个希望,像这样才能够逐渐逐渐靠近中观宗的思想。否则的话,如果说过去不能想了,不能忏悔,未来也不能希望,现在什么也想不到,那就无所适从了,你让他怎么修行呢?真正中观宗的境界也安住不了,世间的修法也没办法安住,最后就会失坏。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你是个上根利智,中观宗所讲的空性一悟之后,完全悟入到超胜的空性当中,就不需要其他的希望或者担心了。但如果还没有真正地悟入这个境界之前,还是要跟随现在的分别念和中观宗的智慧相结合的方式,慢慢去走,对于过去做错的事情要忏悔,对于未来要得到的境界要去积累因缘,现在尽量安住在当下的空性当中,这样就能够逐渐相应中观的空性。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宣讲龙树菩萨所造的《中观根本慧论》。本论抉择一切万法的究竟实相,让我们抛弃相续当中的种种分别念、种种的妄执,而趋入到本来清净的法界当中。

 

本论有二十七品,每一品都能够帮助我们抛弃这样或者那样的邪执。现在我们讲的是二十七——观邪见品,前面讲了,这里的邪见是属于广义的邪见。本品主要宣讲的是我见和边见,也就是说认为我在三世当中存在是一种邪见,认为有边无边等存在也是一种邪见。如果我们相续当中存在这些邪见,当然会因为这些执著没办法看清楚一切万法的究竟实相。因此必须要通过详尽的观察来分析遮破内心当中存在的种种邪见。

 

昨天我们讲了认知相违之见,对于邪见已经作了观察,依靠过去安立了八种邪见和依靠未来安立了八种邪见,总共十六种见。

 

己二(宣说破见之理)分二:一、安住于名言缘起如幻而破邪见,或为别破;二、安住于胜义离戏而破邪见,或为共破。

 

破斥十六种邪见,一是安住名言缘起如幻,即通过如梦如幻的方式安立中道,破斥邪见,这是别别而破斥的;二是安住于胜义离戏,一切万法无所缘,没有任何见可以安立,这是共同的破斥。

 

庚一(安住于名言缘起如幻而破邪见,或为别破)分四:一、破依前际而安立之有生等四种邪见;二、破依后际而安立之有生等四种邪见;三、破依前际而安立之恒常等四种邪见;四、破依后际而安立之恒常等四种邪见。     

 

四个科判次第宣说。

 

辛一、破依前际而安立之有生等四种邪见:

 

依靠前际也就是说依靠过去安立的有生或者无生等的四种邪见。

 

第一颂所宣讲的意义主要是过去、现在的我不可得,从这方面进行观察的。

 

过去世有我,是事不可得。

过去世中我,不作今日我。

 

一般人认为,我在过去世曾经生活过,或者我在过去世曾经造过善业,现在的我才能够听闻佛法。过去世有我,这是如梦如幻的,但很多人都没有办法真正了知,而认为过去世当中有我。龙树菩萨说“过去世有我,是事不可得。”认为我在过去世当中曾经出生,实际上这是没办法安立的。“过去世中我,不作今日我。”过去世当中的我没办法安立成今日的我。(或者说过去世当中的我不生今日的我,或没有今日的我,也可以这样安立)。

 

“过去世有我,是事不可得。”(这个“我”字就是指现在如今我们执著的我)真正分析时,过去世的我和现在的这个我不是真正的一回事情。为什么呢?我们认为现在的这个我在过去世曾经生过,当然我们都是这样执著过,认为我在过去世曾经出生过,是什么什么名字,做过什么事情。但是过去世当中的我“不作今日我”,和今日的我完全不相同。原因何在呢?因为过去世的五蕴和今日我的五蕴完全不相同。

 

比如说前世我是一头牛,今世我是一个人。牛的五蕴和人的五蕴完全不相同:从形体来看一个是属于恶趣,一个是属于善趣的人身;还有外在的形象也是不相同的;牛的思维方式和人的思维方式也完全不一样,牛认为非常好吃的青草,在人的眼光当中是没办法享用的。除了大饥荒的时候迫不得已,煮些草根来吃之外,没有人愿意去吃青草,前世当中的牛非常喜欢的最好吃的东西,在今世人的习气当中就完全不存在了。所以,过去世当中作为牛的我和现在作为人的我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没办法安立是相同的,我们单单是从这个例子就可以了知。实际上还可以类推其他很多观察方式,在前面很多品当中已经讲过了。

 

“过去世中我,不作今日我。”五蕴不相同的缘故,所以说我在过去世当中没有出生过。过去世当中的我和现在的我实际上都是假立的、缘起的,名言当中不详细观察时,似乎我过去世曾经转生过牛,曾经做过很多善业和恶业,是可以这样安立的,但是详尽分析时都是如梦如幻的显现而已。

 

上师《中论讲记》当中引用《显句论》当中的观点:佛陀曾经转生为众敬王,或转生为其他很多修行者的身份,佛陀也说我过去是众敬王,或者我过去是莲花王等国王的身份修菩萨道。这是怎么回事呢?月称菩萨说,实际上这样安立主要是为了破斥他体,过去的众敬王和现在释迦佛并不是别别他体的。如果真正安立别别他体的身份,那么过去修积资粮就没办法在如今佛陀的身上实现资粮成熟的佛果。所以为了遮破二者是他体的缘故,说过去世当中我曾经转生过众敬王等等,这是有密意的说法。但是遮止他体之后,是不是真正安立完全相同的一体呢?也无法安立的。佛陀说这句话为了遮止他体,但是并没有安立二者是一体,也没有办法安立是一体。因为如果安立的话则有理证的妨害,实际情况也是不符的,所以没办法真正地安立一体。

 

我在过去世当中的法实际上只是假立的,主要是说明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并不是别别他体。下面颂词当中讲,主要是为了安立业果、修道的相续、资粮等等,从这个方面可以说我过去发愿,今生怎么样,我现在发愿,未来怎么样,都是为了安立一个假立的相续而如是安立的。实际上在过去和现在当中,并没有一个我的存在,我不可得。

 

第二颂主要是讲离蕴之外没有我存在。

 

若谓我即是,而身有异相。

若当离于身,何处别有我?

 

对方认为现在的我就是过去的我。“若谓我即是,而身有异相”,意思是我就是过去的我,只不过身有异相而已。比如过去的我是牛的形象,今世的我是一个人的形象,只不过身体有异相。

 

对方打个比喻,一个人他是演员,他早上可以穿一件西装跳舞,然后下午可以穿一件藏装跳舞,他穿的衣服不一样,但是上午的人和下午的人是一个人,所以不能因为衣服不相同的缘故,人就不相同了,没办法这样安立。对方说“若谓我即是”,上午的我、下午的我是一个我,只不过衣服有差别,通过这个比喻就可以知道现在世的我、过去世的我是一个我,只不过身相五蕴有差别而已,五蕴有差别不等于说我有差别。对方是通过这个比喻想要安立前世的我和今世的我是一个我。

 

“若当离于身,何处别有我?”对方认为我是一个,但是只不过五蕴不相同而已。龙树菩萨说,如果离开了身等五蕴的话,在何处去找一个别别的我呢?实际上在别处是没办法找一个别别的我的。还是这个比喻,如果这个人把衣服脱下来之后,他把衣服放左边,人站在右边,就是说离开了西装、藏装之后还有一个人存在。同样,离开了五蕴之外,还有一个我的话,你这个比喻和意义就成立了,没话可说了。但实际上离开了五蕴之外的我到底在哪里呢?离开了五蕴之外的我是根本找不到的。我们安立我是在什么上面安立的?(这个地方身体就是指五蕴)就是在我们的五蕴上面安立了我,除了五蕴之外的我根本找不到,所以,你这个比喻和意义实际上是没办法吻合的。

 

前面我们在宣讲五相推理时,曾经分析过,离开五蕴之外实际上是没有我的,因为一般人执著的我就是在五蕴上执著。比如说,别人打你身体一下,就说:你为什么打我?就把身体执著为我了。有的时候说:我想什么什么,我想应该这样办。这个时候的我似乎就是思想、想法。平时我们所执著的我,要么就是身体上执著的,要么就是心上面执著的,要么就是感受上面执著的(比如我很痛)等等,都是从五蕴上面执著的。除了在五蕴上面执著我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众生在五蕴之外还执著一个我,这是完全不存在的。

 

所以,对方所认为的观点实际上是不合适的,离开了五蕴之外的确没有我,按照现量观察没有办法在五蕴之外找到一个所谓的我。众生所执著的我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你认为离开身之外有一个我,那就是错上加错,本来认为有我就已经错了,现在你还认为在五蕴之外有一个我,就更加错误了。我们分析对方的观点,离开五蕴之外的我是不存在的。

 

还有,在《智慧品》当中也分析了这个比喻:上午穿一件衣服演节目,下午穿另外一件衣服演节目,实际上是一个演员,其实这是没有经过详尽观察。对方认为离开了衣服之外有一个人,衣服在变,但是人是没有变的。所谓的人没有变,是不是真的经得起观察呢?完全经不起观察,也就是说实际上衣服在变,人也在变。因为上午的五蕴和下午的五蕴已经完全不相同了,五蕴每一刹那都在生灭。不要说是上午的人和下午的人是一个人,前一刹那的人和后一刹那的人都不是一个人了。因为刹那生灭的缘故,第一刹那的人已经灭了,现在是重新生起的一个所谓的五蕴本体。认为是一个不变的人在不断地换衣服,就是没有经过详细观察,如果真正详细观察,所谓的人变得非常快,比衣服变得还快,换衣服是上午一件、下午一件,但是人早就换了无数次了。因此,详尽观察时这个比喻没有办法安立。

 

五蕴上面安立我或者五蕴之外安立我,实际上都是没办法安立的。此处讲离开蕴之外没有我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