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86课

今天继续宣讲第二十三品《观颠倒品》。前面已经讲了“总破三毒”的第一部分“破贪嗔”,下面开始讲第二部分“破愚痴”。

 

癸二(破愚痴)分二:一、以理破颠倒;二、以此破成立之果。

 

子一(以理破颠倒)分二:一、破颠倒非颠倒之差别;二、破执著者补特伽罗。

 

丑一(破颠倒非颠倒之差别)分二:一、外境之成不成相同;二、执著不成立。

 

寅一(外境之成不成相同)分二:一、常等颠倒不成立;二、无常等非颠倒不成立。

 

前面从理论上已经抉择出贪嗔的来源、因、果、本体都了不可得,这样一来,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举不出贪嗔存在的理由。所以,贪嗔只是人们的执著而已,并不真实成立。痴心也是如此,虽然名言中众生确实具有愚痴,对此谁都不能否认,但以中观理抉择时,愚痴也同样消于法界,无踪无影。

 

◎何为痴心

 

什么是贪心和嗔心一般人都很清楚,但对于痴心的概念,没有闻思过《俱舍论》、中观等相关经论的人不一定很了解,可能认为痴心就是指昏沉、喜欢睡懒觉等等。

 

实际上,所谓痴心,可以从世俗和胜义两方面解释:从名言角度讲,痴心是指“常、乐、我、净”的执著——将每一刹那都在坏灭的五蕴执为常有;认为原本痛苦的五蕴为快乐;将不同于人我法性的五蕴执为人我;将不净的身体执为清净。因为这些执著完全是颠倒的,故而属于无明愚痴。从胜义角度讲,不仅“常、乐、我、净”是愚痴,“无常、苦、无我、不净”的执著同样是一种愚痴。

 

虽然在名言中,具有正见的人都视“常、乐、我、净”为颠倒,“无常、苦、无我、不净”为非颠倒,如因明等抉择名言的论典,只将“常、乐、我、净”抉择为不存在便就此为止,但《中论》的主旨并非抉择名言,而是抉择最究竟的胜义实相,故本品将“常、乐、我、净”和“无常、苦、无我、不净”一并遮破,全部抉择为空。

 

首先宣讲“常”等颠倒不成立。

 

卯一(常等颠倒不成立):

 

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有常,何处有常倒?

 

藏文译本颂词:

 

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处有常倒?

 

将无常执著为常有,叫做颠倒。但空性中没有无常,这样何处会有常的颠倒呢?

 

◎名言中常等执著是颠倒

 

凡对佛法稍有了解、具有名言正见的人都认为,世人所认为的“常、乐、我、净”都是颠倒的。比如,柱子本是刹那无常,但没学过无常法的人却认为它常有,觉得昨天的柱子和今天的柱子没有丝毫变化;本来所有感受都不离苦苦、变苦、行苦三大痛苦,而人们却认为五蕴的感受是快乐的;本来“我法”并不存在,但人们却认为真实存在;本来身体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构成,可人们却认为自他的身体都非常清净。

 

关于名言中常等执著是颠倒,无常等见解符合真理的道理,因明的《释量论》和《量理宝藏论》中都有详细阐述,比如“一切有为法是无常,所作之故,犹如瓶子。”这是以自性因来抉择(在因明中,因有能立因和所破因42;能立因又有自性因43和果因44);又如,内道认为外道的推理“大自在天是常有,存在之故”完全是颠倒的。

 

[42] 所破因:某一能立因所立之事物,是应当破除者,此能立因,名所破因。如彼成立全无可得之因。

 

[43] 真因包括自性因与果因两种。自性因,是指依靠同体相属来证成,即因和立宗无二无别的一种推理。

 

[44] 果因:将与所立彼生相属的果安立为因,证成欲知法,三相齐全,就是果因的法相。也就是说,由彼生相属证成果的因,就像以火的果作为因(理由),就叫做果因。

 

《中观四百论》前四品抉择名言的时候,也广说了如何破除“常、乐、我、净”四种颠倒,让世人认清诸法“无常、苦、无我、不净”的名言本性,从而对轮回生起厌离之心。很多经论都对此理讲得非常清楚。

 

◎胜义中常等颠倒不能成立

 

虽然名言中可以承许常等执著是颠倒、无常等执著是非颠倒,但在抉择胜义的时候,无常等执著也是一种颠倒。因为,五蕴本来以自性而空,即在胜义空性中根本没有所谓的无常,比如,通过观察,柱子的本体为空性,这样柱子上的刹那无常就不可能具实有本性,既然如此,缘柱子而产生的“无常”念头也不能成立。

 

既然空性中没有所谓的无常,那么与之相违的常有何处能得到呢?当然得不到。既然没有常有,又何来常有的颠倒执著呢?

 

◎类推遮破“乐”等三法

 

本颂只着重遮破了“常”的颠倒,并未直接遮破“乐、我、净”的颠倒。在月称论师的《显句论》、宗喀巴大师的《理证海》以及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等讲义中,都以类推方式遮破了此三法。比如,把颂词“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空中无无常,何处有常倒”改为“于苦著为乐,是则名颠倒,空中无有苦,何处有乐倒”便可遮破乐的颠倒;改为“于无我著我,是则名颠倒,空中无无我,何处有我倒”,便可遮破我的颠倒;改为“于不净著净,是则名颠倒,空中无不净,何处有净倒”,即可破掉净的颠倒。

 

也就是说,如果把苦执为乐,认为苦是非颠倒,乐是颠倒,但空性中没有所谓的苦,这样与之观待的乐之颠倒如何成立呢?不可能成立。同样,如果把无我执为我,认为无我是非颠倒,我是颠倒,但空性中没有无我,这样何处会有我的颠倒呢?“净”亦如此,如果将不净执为净,认为不净是非颠倒,净是颠倒,但空性中没有不净,这样净的颠倒当然也不会有。

 

◎无有颠倒,故无有无明愚痴

 

人们通常认为依靠四种颠倒产生了无明愚痴,现在龙猛菩萨以智慧宝剑把众生相续中的愚痴掏了出来详加观察,让我们知道产生无明愚痴的因——四种颠倒并不存在,既然没有颠倒,无明愚痴也就自然消于法界了。

 

《显句论》引用教证说:“如世尊说:‘无明缘生法,永时皆非有,无明世间无,故我说无明。’”意思是,无明是因缘所生之法,这样怎么会有本体呢?始终不会有,所以佛说无有所谓的无明。

 

◎愚痴即解脱

 

《显句论》在遮破无明之后,又引用教证云:“文殊请问:‘世尊,愚痴如何是陀罗尼语?’世尊告言:‘文殊,愚痴即解脱,故名愚痴……’”

 

为什么说“愚痴即解脱”呢?此为大乘了义经典的教义,这是从实相角度而言的。关于此理,密宗修行人都比较清楚,但显宗行者一般都无法理解、难以接受,其实万法的实相即是如此。有些人把“色达五明佛学院”误认为是“色达无明佛学院”,如果从实相角度讲,这样说应该也是可以的。

 

◎依道次第阶梯,才能渐近实相

 

要想真正通达万法的实相,一定要依道次第而修。华智仁波切说过:最初一定要抛弃世间并在自相续中生起出离心;之后要依靠《入菩萨行论》等大乘修心法门生起菩提心;然后要依靠《中观根本慧论》为主的中观法门将万法抉择为离戏空;接下来要闻思解释佛陀第三转法轮的经典,比如弥勒菩萨所造的《宝性论》等,了解如来藏光明;最后将二转和三转法融会一体而修。这就是真正的智者。

 

尊者所讲的是真正的道次第。作为一名修行人,首先必须看破世间,一定要希求解脱,这一点至关重要!学佛并不像有些气功师、瑜伽师所提倡的为了治病、发财等目的。虽然他们的说辞非常吸引人,很多人受到欺惑而一心跟随,但这些都无法解决我们最关键的生死大事,不应成为究竟的所求。所以,大家首先一定要生起出离轮回的心,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应该依靠《入菩萨行论》等修心法门,真正生起利益众生的心。要不断提醒自己:我现在学习佛法乃至希求佛果,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所有众生离苦得乐、获得菩提佛果。大乘佛法的不共特点就利益众生,所以自相续中一定要生起菩提心。

 

第三步,只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还不足够,在此基础上必须具有无二慧。生起无二智慧并非易事,应该先闻思《中论》等解释佛陀第二转法轮教义的经论。《中论》的推理就如宝剑一般锋利,能把我们对任何法的执著都斩断无余。要想了知佛陀第二转法轮的究竟观点,一定要通达本论。

 

如果没有理性智慧的推断,只是口头上说万法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等,想在自相续中对般若的究竟义生起定解是非常困难的。正因如此,历代很多上师都特别重视中观的闻思。

 

第四步,仅仅将万法抉择为空,还不能解决最终的问题,要想知道“如来藏是如何在众生相续中完好无损地存在”并对此进行论证,就要依靠《宝性论》等了义经典。闻思之后就会明白佛陀第二转和第三转法轮的教义并不相违,且对如何以结合的方式修行也会了然于心。

 

这是显宗最殊胜的窍诀,与宗喀巴大师《三主要道论》的观点是一致的。大家务必遵照这样的道次第闻思修行!以前上师如意宝再三强调过,表面看《三主要道论》只有短短十几颂,好像很多人片刻间也能写出来,但实际上,《三主要道论》摄集了八万四千法门的所有精华,凡夫人以分别念绝不可能写出。

 

卯二(无常等非颠倒不成立):

 

下面讲“无常等非颠倒不成立”。颂词前三句与上一颂前三句的意思基本一样,只是最后一句不同。这两颂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但表达的意义却有很大差别。

 

若于无常中,著无常非倒。

空中无无常,何有非颠倒?

 

藏文译本颂词:

 

著无常为常,即是为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有非颠倒?

 

执著无常为常有,这就是颠倒。空性中没有无常,又哪里会有非颠倒呢?

 

如果把无常执为常有,佛教徒会认为这是颠倒的。比如,学过《开启修心门扉》的道友,都知道柱子是刹那生灭的无常法,虽然表面看没有动摇,但实际一天比一天衰损,若将其执为常有则为颠倒。当然,一般世间人都认为昨天、今天、明天的柱子没有任何变化,诸法常有才是真相,常执才是正见、非颠倒。

 

虽然学过佛理的人都视无常为非颠倒,但实际上,胜义空性中并没有所谓的无常,这样怎么会有非颠倒呢?以此类推,“苦、无我、不净”在胜义中同样不存在,由此引生的三种非颠倒自然也了不可得。

 

◎胜义中,颠倒非颠倒无有差别

 

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云:“因为诸法的实相自性是无论如何也不可成立的,在空性当中任何常与无常都不可成立,所以无常的执著以及常有的执著二者,在是否符合诸法实相方面,没有任何差别。”

 

抉择名言时,需把诸法分开,比如,常有和无常在名言中是分开安立的,诸法刹那生灭的缘故,说无常符合实际道理,说常有不合理,执持常见和无常见的地位有很大差别。但抉择胜义的时候,万法皆为空性,在空性境界中,若无常于理有害,则常、常无常二俱、常无常二非也同样于理有害,因为对于实相而言,它们都是戏论,故无有差别皆应遮破。既然没有常无常等,所谓的颠倒非颠倒也就不可能成立。

 

以前我们学习《中观四百论》的时候,前八品破斥了世人“常乐我净”的颠倒,将“无常、苦、无我、不净”安立为世间正见,因为前八品是讲名言世俗的修法,故没有抉择甚深的胜义境界,但该论后面主要宣讲胜义谛的修法,这时圣天论师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所谓无常、无我等一切边戏执著全部遮破无余。

 

◎中观法值得伴随一生

 

去年我们学了《入中论》和《中观四百论》,道友们收获都很大,这样的学习机会极为难得。以后大家身处什么环境也不知道,希望你们千万不要忘了学过的中观法,因为空性善根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平时最好经常串习,中观法理非常甚深,虽然现在学的时候记得特别清楚,但如果长时间不串习,两三年之后可能就会慢慢忘记。

 

只要稍微复习一下,恢复也不是很难。我学因明《量理宝藏论》距今已经十几年了,以前用藏文给喇嘛们讲过几次,1997年的时候,从颂词上给大家讲过一次,之后一直没有机会再讲。时隔多年现在再看,感觉学过和没学过还是完全不同的,有一种既新鲜又熟悉的感觉。当时觉得特别难的地方,现在看起来也不是很困难,稍微思考一下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也许人老了经验比较丰富吧。

 

大家学《中论》《入中论》《中观四百论》也是如此,里面有些道理非常甚深,想一下子全部搞懂是极其困难的,但只要自己一辈子不离开中观,逐渐逐渐就会通达的。

 

无论学哪门法,一定要深入进去,不要总换来换去,否则不一定会有很大收获。如果今天依止一位上师学扎龙、宝瓶气,半年以后没什么感觉,又到别处求《时轮金刚》,修了《时轮金刚》五地瑜伽三十三天之后,觉得也不好,又转而去求《密集金刚》,几天之后还不行,又去求大圆满……这样一直换来换去,最后可能一事无成,没有多大意义。大家把自己一辈子该闻思修的经论定下来之后,在这上面长期、不断地下功夫,最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总之,以上两颂说明了,虽然名言中“常、乐、我、净”被视为颠倒,“无常、苦、无我、不净”被视为非颠倒,但在实相离戏境界中,二者的本体都了不可得,故而无有任何差别。

 

寅二(执著不成立):

 

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

是皆寂灭相,云何而有著?

 

藏文译本颂词:

 

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

是皆寂灭相,是故无有著。

 

执著的自本体、执著者、执著的方式,以及色声等所执著的对境,皆是寂灭的体相,因此无有所谓的执著。

 

对方认为:人们对常等颠倒和无常等非颠倒的执著是真实不虚的;既然执著本身存在,那么颠倒和非颠倒也理应存在。比如,一人执柱子为常有,另一人执柱子为无常,他们的执著都真实存在,这样颠倒和非颠倒的本体也应该成立。

 

中观宗驳曰:你们所谓的执著到底指什么呢?无论执著的行为或者说执著的自本体(可著)、执著者(著者)、执著的方式(著),还是执著的对境(所用著法)——色声等六尘,自性都是本来寂灭的。既然其自性无生,所谓的执著如何成立呢?不可能成立。

 

比如,心缘取柱子时,心会产生常有、无常的执著,该执著自己的本体(可著)不能成立;执著者的心或者补特伽罗人我(著者)也不能成立;执著的时候,从过去、现在等时间、东方西方等地点、红色黄色等形象差别出来的或粗或细的执著,都不能成立,也即执著的方式(著)不能成立;所执著的对境(所用著法)——柱子等也不能成立。既然这四种法都是寂灭的体相,怎么会有所谓的执著呢?

 

我天天拿柱子举例,柱子可能想:“有那么多东西,为什么偏偏总提我的名字呢?我的任务是默默撑起上面的梁,不想总被点名啊……”但不被点名也比较困难,谁叫你一直站在我面前呢?(众笑)

 

◎为何四法不成立

 

首先,执著的行为(可著)不成立。世间人执著柱子等法常有,闻思过无常法门的人又会生起无常的执著,但常与无常的执著皆是名言假立,胜义中都不能成立。本品前面的颂词“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空中无有常,何处有常倒”对此已经推断过。此外,在第二品《观去来品》中,通过观察去者、去法和去业,宣讲了身体、贪嗔痴等一切万法没有来去的道理,以里面的推理也可以类推遮破执著的行为。(执著的方式“著”,可以包括在执著的行为,即执著的自本体“可著”当中。)

 

其次,执著者(著者)了不可得。在第十八品《观我法品》、第十品《观燃可燃品》等品中,对我不存在之理已经做了详细宣说。以本品观察无我的教证“我法有与无,是事终不成。无我诸烦恼,有无亦不成”也可加以抉择。

 

最后,所执对境(所用著法)也不能成立,可以用本品前面的颂词“色声香味触,及法体六种,皆空如焰梦,如乾闼婆城”中的三喻来推知。也可以用第一品《观因缘品》里的推导方式进行推断,或者用第八品《观作作者品》的推理来抉择,推出作业不能成立。

 

通过以上推理,就可以了知作者、作以及作业三者的自性都不能成立,以此就可以将对方“执著存在”的立论驳得一无是处。

 

以智慧宝剑对常无常、空不空、苦乐、净不净等千差万别的分别念剖析之后,得不到一丝一毫的本体,最终都归于寂灭。虽然未观察时会有显现,但这只是分别心的假立,大家一定要对此生起定解。

 

◎分清“真假不执著”

 

无有执著本是相合于胜义实相的超胜境界,但很多人却经常以此为由来掩盖自己的烦恼。现在有些所谓的修行人、瑜伽士经常说:不要执著,不要分别,吃肉没关系……他们嘴上说“不分别”,而心里“吃肉”的分别却不停闪现,这哪里是“不执著”呢?

 

真正的不执著与这种所谓的“不执著”截然不同。以理抉择之后,彻底明白了执著的本体不成立,再通过不断修持,最后不管吃肉还是不吃肉,任何分别念都不住于心前,这才是真正的智者。如果有功德的分别念偏偏不起,无功德的分别念却连绵不断,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没有任何意义。

 

丑二(破执著者补特伽罗)分二:一、总破补特伽罗;二、别破补特伽罗。

 

寅一(总破补特伽罗):

 

此处是总破执著者补特伽罗,从具有颠倒心的角度观察也可以。颂云:

 

若无有著法,言邪是颠倒,

言正不颠倒,谁有如是事?

 

藏文译本颂词:

 

若于真实中,无有颠倒执,

颠倒不颠倒,谁有如是事?

 

如果在真实境界中不存在颠倒的执著,那么对于颠倒或不颠倒,谁会具有这些事呢?

 

对方提出:具有颠倒的补特伽罗肯定是存在的,如同具有颠倒的天授存在一样。

 

可能很多人也会想,世间充满了各种邪知邪见,比如唯物论、承许万法存在的常见、否认前后世的断见、认为抽烟喝酒打麻将是快乐的邪见等等,既然这些颠倒存在,那么具有这些颠倒的人肯定也存在。

 

中观宗驳曰:所谓的颠倒者(具颠倒的补特伽罗或者颠倒心)不可能成立,因为颠倒非颠倒的对境——常无常不成立之故;既然执著的对境和执著本身都不存在,执著者的本体如何成立呢?

 

也就是说,前面已从常、无常两个方面遮破了颠倒非颠倒的外境,之后又遮破了执著;既然对境及能境都不成立,怎么会有颠倒非颠倒的具足者呢?当然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