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 1 课

 

 

由于因缘成熟,今天我们有幸一起学习龙猛菩萨 这部非常殊胜的中观论典—— 《中观根本慧论》。这部论揭示了佛陀第二转法轮的究竟密意,内容非常甚深。 由于较难掌握,所以需要仰仗各大论师的注释,否则很难趋入。这次学习我们主要依靠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同时也会参考其他一些论师的注疏 1。

 

参考的注疏主要有月称论师的《入中论》和《显句论》、清辩论师的 《般若灯论》、青目论师的《中观》讲义、宗喀巴大师的《理证海》、 宗喀巴大师弟子岗日江村著的《中观略义》、果仁巴大师的《正见之 光》、华智仁波切的《中论》略义、印顺法师的《中观论颂》等注疏。

 

◎ 传承来源

 

早年,我在法王如意宝面前听授过《中论释》。 当时我有辅导的责任,每天都会为道友们再次传讲,所 以,我有这部法非常清净、圆满的传承。

 

在我来学院之前,法王曾讲过一遍《中观根本慧 论》,听早期来的道友说,那次法王是从颂词上直接宣 讲,阐释得特别广。我来学院时已经讲完了,两三年之后,法王如意宝才传了这部《中论释》。

 

◎ 介绍《中论释》

 

《中论释》是由麦彭仁波切所著。在尊者所有的 著作当中,有些是由他亲笔所写,如《中观庄严论释》 《辨中边论释》《辨法法性论释》《经观庄严论密意疏》 以及《智者入门》等;有些是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尊者的笔记整理而成,如《亲友书释》《俱舍论释》以及《现 观庄严论》注疏等。

 

《中论释》并不是由麦彭仁波切亲自所著,而是他 的弟子——协亲结美白玛南加和堪布根桑华丹仁波切, 在尊者圆寂后,根据他在书上写的科判和注释整理而成 的,本论后面的小字有说明 2。现今德格印经院 3 麦彭仁 波切著作印经版中收录了这部论典。我们再三商量之后 认为,这部论典应该包括在尊者的著作当中。

 

2  根据雪域中部之语狮子,了义大全知麦彭蒋扬南加加措亲书之笔记,承 蒙前噶托寺加衮思德仁波切提供誊写顺缘,并赐写前后颂词。然因其余 志未了而匆匆辞世,故令校正等不甚周密。十五胜生周之丙寅年(1926 年)   ,于协亲寂地胜乐吉祥增善寺,由协亲结美白玛南加,与自在演说 教理之(成就者)  —— 堪布仁波切根桑华丹对照颂词注释反复校对,并 最终定稿。愿以此善根能圆满文殊怙主金刚持师徒之心愿,并成为正法 与众生获得广大利益之因。

 

3 德格印经院: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 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等盛名。它位于四川西北部的德格,是 萨迦派更庆寺内的一个印经院,由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却吉  · 丹巴泽仁  (1689-1750)  创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   至今已有 260 多年的历史。

 

《中论释》的全称是《中论释 · 善解龙树密意庄 严论》。它是以作用立名,即依靠这部注释,能完全通 达龙猛菩萨的密意,了知其真正的智慧,可见这是一部 非常珍贵的庄严论。宗喀巴大师也将自己的《中论》注释称为《理证海 · 善解密意疏》。由这样的论名就可了知,若想真正通达龙猛菩萨的密意,必须依靠高僧大德 们的注解,仅凭一己之力,将很难通达其中的密意。

 

◎ 辅导的重要性

 

这次学习《中论》,大家也要参加堪布堪姆们的辅 导,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多请教,如果自己不懂又不 愿听闻、请教,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之所以希望大家 参加辅导,一方面因为中观确实难懂,另一方面,你们 自己把几部讲义结合起来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  《中论释》顶礼句

 

深广浩瀚智慧虚空界,遣除常断黑暗之光芒, 离边中观璀璨之杲日,恭礼绝伦导师遍知佛。

 

此颂是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深广浩瀚的智慧虚 空界当中 (虚空比喻佛智)  ,出现了一轮散发着遣除常断见 4  黑暗的光芒、远离四边八戏的大中观之璀璨太阳 (太阳比喻释迦牟尼佛)  。作者以三门恭敬的方式,至诚顶礼 整个世间都绝无仅有、无与伦比,并且通达世出世间一 切万法的导师—— 遍知释迦牟尼佛。

 

4     常见:又作常邪见、常论。主张世界为常住不变,人类之自我不灭,人 类死后自我亦不消灭,且能再生而再以现状相续,即说我为常住;执着 此见解,即称常见。

 

断见:又称断灭论。即偏执世间及我终归断灭之邪见。执断见者谓无因 果相续之理,世间及我仅限于生之一期,死后即归于断灭。

 

这些比喻说明了佛陀具有的功德特点:散发着璀璨 的智悲光芒、能遣除众生内心常断见的黑暗,并且远离 了四边八戏。所有这些功德,都是从佛陀深广无边的智 慧当中起现。

 

要想通达佛陀甚深和广大法门的究竟密意,必须依 靠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的智慧。《中观根本慧论》属于 甚深的中观论典,因此,作者顶礼的第二位本尊是文殊 智慧勇识。

 

无始沉卧心间三有魔,密布有实无实束缚网, 能以智慧利剑斩除尊,至诚顶戴文殊智慧藏。

 

无始以来,沉卧在众生心间的三有 5 魔一直存在 (三 有魔,即障蔽众生心性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生死轮回习气)  ,就如虚空中密布着有实无实的云雾一样,众生 心间的虚空也一直密布着有实无实的束缚网。只有依靠 本尊文殊菩萨的智慧利剑,才能斩除所有束缚,出离三 有。为了让自他获得文殊菩萨的加持,作者至诚顶戴文 殊智慧藏。

 

5  三有:三有者即三界之别名。谓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六道众生各随所 作善恶之业,即成善恶之报,因果不亡,故名为有。(一)欲有,谓欲 界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各随其业因而受果报, 故名为欲 有。(二)色有,谓色界四掸诸天,由昔往修习有漏禅定而报生此天。 虽离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净之色,故名色有。(三)无色有,谓五色界 四空诸天,由昔往修习有漏禅定,报生此天。虽无色贡为碍而亦随其所 作之因,受其果报,故名为无色有。

 

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的智慧藏,观世音菩萨是一切 诸佛的大悲藏。希望大家能经常祈祷文殊菩萨和观音菩 萨。尤其痴心较重的人,应好好祈祷文殊菩萨,这样自 己生生世世都不会变成愚昧之人。

 

1987 年的时候,法王如意宝要求每位弟子念诵一 亿遍文殊心咒,当时法王还说:“谁能和我一起去五台 山朝拜文殊菩萨,谁就能打开智慧!  ”大家听后欢欣不 已,藏地将近一万人,包括很多堪布活佛,都跟随法王 去了五台山。大家回来之后,智慧果然有了很大提升。

 

作为凡夫人,依靠一些方便法开启、增上自己的智 慧非常有必要。可以经常观文殊菩萨的塑像或唐卡、念文 殊心咒或文殊赞等经咒、学习般若或中观方面的论典等 等。如果即生实在生不起智慧,也要经常持诵文殊心咒并 发愿“愿自己生生世世不要变成旁生一样的愚笨众生”。

 

下面顶礼龙猛菩萨和他的传承弟子,作者把龙猛菩 萨比作龙王,以此赞叹他的超胜功德。

 

堪忍法海甚深之谛义,顶部蛇冠宝饰极显赫, 发出缘起空性之轰鸣,敬礼龙树父子传承师。

 

“堪忍法海甚深之谛义”,大海里虽然藏有如意 宝,然因大海深不可测,一般人寻而不得,只能望洋兴 叹,唯有龙王凭其超凡能力才能无碍获取;同样,空性法门虽然能生三乘 6 解脱之果,然因极为甚深,一般人很 难理解,唯有龙猛菩萨才能堪忍佛法大海甚深之谛义,凭其超胜智慧无碍通达。

 

6  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闻乘又名小乘,缘觉乘又名中 乘、菩萨乘又名大乘。

 

“顶部蛇冠宝饰极显赫”,   龙王的头顶佩戴着珠宝 珍贵头饰,是大海中的庄严;龙猛菩萨的顶部以蛇冠珍 宝装饰,极为显赫,世人共称他为世间的庄严。

 

“发出缘起空性之轰鸣”,龙王能发出非常恐怖 的声音,以此能降伏大海里的所有众生;龙猛菩萨能发 出缘起空性之轰鸣法音,以此能断除所有众生的边执邪见。

 

“敬礼龙树父子传承师”,作者在此恭敬顶礼龙树 父子—— 龙猛菩萨和他的心子圣天论师 7 ,以及后来所有 的中观传承上师。

 

7  圣天菩萨:胜嘎拉国(今斯里兰卡)的王太子,宿具不共悲心与智慧, 自幼精研诸明处学术,显非凡的特质。稍长弃王位出家,依班智达玛 哈德哇受具足戒,学习三藏。后为朝礼各圣境,游历至南天竺吉祥山, 遇龙树大士,圣天一心依止龙树大士,尽得显密佛法之教授及一切明处 学术,遂于南印度助师广弘正法。圣天论师是南赡部洲的六大庄严之一  (其余五庄严为龙树、无著、世亲、陈那、法称)   ,著有《中观四百 论》《中观学中论》《断诤论》《成就破妄如理因论》《智慧心要集论》 《摄行明灯论》《理智成就净治心障论》等,密宗方面也有多部著作。

 

如果看了龙猛菩萨的传记,就会知道尊者的很多 超胜功德。我已经把藏文《菩提道次第传承上师传记》 里龙猛菩萨的传记翻译成了汉文,放在了《中论释》的 前面。希望大家能把此传记和《中论释 · 前言》都看一遍。

 

学习任何一部论典,首先要对作者生起信心,这 样才会对该论生信。麦彭仁波切在讲《中观庄严论释》 时,就对作者——静命论师特别予以赞叹。但我们有些 道友却对此比较漠然,有时甚至连所学论典的作者是谁 都不清楚,这样怎么能对该论生信呢?如果没有信心, 学习效果不一定很好。

 

大家最好能了解一下龙猛菩萨,在整个佛教当中,龙猛菩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大家一致公认的大菩 萨。释迦牟尼佛在很多佛经中都对他做过授记 8。

 

8  《楞伽经》中有云:“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龙,能破有 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国。”《大云 经》亦云:“我灭度后,满四百年,此童子转身为比丘,其名曰龙,广 弘我教法。后于极净光世界成佛,号智生光。”《文殊根本续》等经中 亦有如此之授记。

 

我已经把龙猛菩萨的传记辛辛苦苦地翻译出来了, 希望你们这几天能看一遍。有的道友在路上忘记向我顶 礼,就觉得好像很对不起我一样,一直道歉说:“对不 起啊堪布,对不起……”其实没向我顶礼,我并没有不 高兴,但我费了这么大力气翻译出来的论典,你们如果 一点不看,我心里还是会感觉有点可惜的。

 

在《印度佛教史》《青史》等很多书中,都有龙猛 菩萨的传记。我在网上查过他汉文版的传记,虽然有几 部,但有些是唐宋时期翻译的,语言比较古,看起来不 太好懂;有些没有介绍清楚龙猛菩萨的真正身份。可能 因为编著者的学术思想比较强吧,所以把龙猛菩萨也看 成是一位学者,像在《印度佛教史》等书中,主要是从 他精通什么知识方面做介绍。事实上,从佛教的角度, 尤其从中观的角度讲,他们对龙猛菩萨的介绍并不全 面。鉴于以上几个原因,这次我下决心翻译了这部龙猛菩萨略传。

 

继龙猛菩萨之后,出现了很多弘扬中观的传承上 师,包括龙菩提、噶里晋美、佛护论师 9 、月称论师 10 等。

 

9  佛护论师(约 470-540),亦作“觉护”,古印度大乘中观学派论师,据 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记载,为南印度人,出家博学,是龙友弟 子,从僧伽罗苦什达学龙树的空宗教义,为龙树、提婆等人所撰的诸论 作注释,著有《根本中论注》等,发展中观学派学说,为中观应成派祖师。

 

10 月称菩萨:生于印度一婆罗门家,幼年学习外道,长大后,经父母同意 而入了内道出家为僧,赴那烂陀寺礼月护阿阇黎受沙弥十戒而得月称之 名,岁足圆受具足戒。他广闻多学显密教法,修证生圆次第,获证希有 神变等。月护阿阇黎请月称回那烂陀寺作主要传法的大堪布,并以弘扬 甚深了义的中观应成派为主。月称菩萨开显了龙树菩萨的究竟密意,抉 择了第二转无相法轮中最为甚深了义的大中观,故造有很多显密论著, 如《中论注释 · 显句论》《中观四百论注释》《六十正理论注释》等。 最具权威的论著是《入中论》及《入中论自释》。

 

作者为什么要在最后一句顶礼传承上师呢?因为凡 夫人被二障遮蔽,想要真正解读佛经、了知释迦牟尼佛 的究竟密意极其困难,只有得地的菩萨,尤其像龙猛菩 萨等佛陀授记的大菩萨,才能究竟开显如来密意、解释 佛经内涵。如果龙猛菩萨、无著菩萨,以及他们的传承 弟子们没有解释,后人很难通达佛陀甚深广大的教义。 因此,麦彭仁波切要对他们恭敬顶礼。我们也应对所有 的传承上师恭敬顶礼。

 

中观根本之善说,汇集众论之精华, 以文殊喜胜妙智,亲笔撰著之注疏。

 

《中观根本慧论》这部善说是中观的精华,《中论释》亦是如此,里面汇集了众多论典之精华;《中论释》的作者是麦彭仁波切,因尊者的异名叫“胜妙智慧”,故称他为“文殊喜胜妙智”。《中论释》中大部 分内容都由麦彭仁波切亲笔撰著,后人整理后结集成了本论。

 

◎ 介绍《中观六论》

 

《中观根本慧论》是龙猛菩萨所著的《中观六论》 中的一部根本论典。关于《中观六论》包括哪些论典, 藏地各派论师的观点稍有不同。像《胜乘宝藏论》和 《布顿佛教史》里的观点,就与宗喀巴大师及果仁巴大 师的观点不同。

 

一般来讲,宁玛派所许的中观六论是:《中观根本 慧论》《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细 研磨论》《成名言论》;格鲁派宗喀巴大师不承许《成 名言论》,而许《中观宝鬘论》为第六论;萨迦派果仁巴大师只许中观五论,认为《成名言论》《中观宝鬘 论》皆非中观所摄的论著,因其并非主要抉择般若空性 之故。

 

关于《中观六论》中的《成名言论》,历史上有过 很多辩论,我在《中论释》前言里曾讲过。全知果仁巴 等有些论师认为:不要说在藏地,即使在印度也没有这 部《成名言论》,月称论师在《显句论》中只提到参阅过其他理集五论,并没有提及这部论,既然连广闻博学的月称论师都没有言及该论,或许在印度的论典中,该 论也是子虚乌有。按照宗喀巴大师的观点,应该将《中观六论》中的《成名言论》换成《中观宝鬘论》。

 

◎ 本年度学习计划

 

今年我们主要学习中观方面的论典。《四百论》和 《入中论》大家在堪布堪姆面前已经听授圆满了。这次 讲完《中论》之后,如果有时间,我还想给大家讲一下 中观六论中的《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 和《细研磨论》,内容都不多。

 

中观论典中还有一部《中观宝鬘论》。喇拉曲智仁波切为这部论写过一部注疏。以前我在一位老堪布那里 得过它的传承,现在这位堪布已经圆寂了。这个传承很 难得到,是老人家有一次来学院住了几天,我才趁机得到的。

 

如果我们今年能把龙猛菩萨的《中观六论》讲完或 者把传承过完,并圆满了《中观庄严论释》,再加上月 称菩萨的《入中论》和圣天论师的《中观四百论》,那 么中观方面的主要论典就全部圆满了。时间比较紧,能否完成也不好说,但我很有希求心,你们的心态我也很 了解,知道大家现在都信心满满,不过到后面破对方观 点的时候,就不好说了,希望那时你们不要打瞌睡啊。(众笑)

 

◎ 宣讲《中论》论名

 

全论分三:一、首义;二、论义;三、末义。

 

甲一(首义)分二:一、宣讲论名;二、译礼句。 乙一(宣讲论名):

 

梵文:扎加那玛美拉芒达玛噶噶 Ra 噶

 

汉意:中观根本慧论颂

 

梵文“扎加”“那玛”“美拉”“芒达玛噶”“噶 Ra 噶”可分别译为“智慧”“所谓”“根本”“中 观”“颂”。

 

其中“扎加”是智慧之意,比如在《醒梦辩论歌》 当中,    “扎加”即为智慧;    “噶 Ra 噶”是“颂”之意, 藏文中说五十颂或三十颂时,就经常说噶绕噶。这些梵 文连在一起,意即“中观根本慧颂”。梵文论名中没有 “论”字的意思,但在汉文论名中加上“论”字应该也 可以。

 

经论取名方式一般有八种 11 ,即根据地名、时间、 祈请者、所诠义、颂词数量、作用、比喻、作者来安立 名称。本论以作用立名,宗喀巴大师等很多论师都持此 观点,因为在所有的中观论典中,《中观根本慧论》居 根本地位,起到根本性作用。

 

11 一般经论命名的方法有八种:依传法的地方而取名,如《楞伽经》等; 依传法的时间而取名,如《父子相会经》等;因弟子请法而取名,如 《宝月请问经》等;以所说义而取名,如《十地经》等;以颂词数量而 取名,如《般若十万颂》《唯识三十颂》《七十空性论》等;以作用而 取名,如《现证庄严论》等;以比喻而取名,如《佛说稻杆经》《白莲 花经》等;以作者而取名,如《维摩诘经》等。

 

“中观”,也叫般若、智慧、善逝等 12 ,是指远离 八边自性、平等无二的一种境界。它分为能诠句中观和 所诠义中观。

 

12   中观主要指对境;般若或智慧主要指有境。

 

能诠句中观,即能宣说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之文 字,也称文字中观。它分为经中观和论中观。经中观, 是指释迦牟尼佛第二转法轮所宣讲的般若经典;论中 观,是指龙猛菩萨、圣天论师、月称论师等应成派论 师、清辩论师等自续派论师,或者印、藏、汉等地区的 其他论师所造的中观论典。

 

所诠义中观,即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实相深义。有 基道果的分类:基中观是指现空双运的本基;道中观是 指为了通达果中观所必须经过的方便、智慧双运之道; 果中观是指色身、法身双运的究竟无住涅槃果位。

 

“根本”有两种含义:一、本论是所有中观论典的 根本,即其后涉及的所有中观论典,都是以本论为根本 衍生出来的;二、本论在龙猛菩萨的《中观六论》中起 根本性作用,其他五论都是其支分。

 

《中观根本慧论》的重要性由此便可一目了然。在藏地,凡学中观的人都对这部论极为重视!自古以来, 《中论》的注疏也不可计数。

 

宗喀巴大师也有一部《中论》注疏 —— 《理证 海》,里面阐释得非常广,虽然有些智慧较高的人喜欢 这样广讲并带有辩论的论典,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学到 中间的时候,就会感觉有些困难,容易陷入茫茫教理之 海而迷失方向。当然注释也不能太略,否则,连解释 颂词的基本意思都有困难。麦彭仁波切的这部《中论 释》,内容不广不略、层次分明,能完全阐释颂词的含义,揭示龙猛菩萨的究竟密意。

 

“颂”,包含品颂及偈颂,是由字数相同之诗文 组合而成。在藏文译本中,这部《中观根本慧论》共有 449 个颂词。

 

“论”,有对治和救护的作用。对治,是指对治相 续中的烦恼与分别;救护,是指从三恶趣乃至六道轮回 中得到救护,或者从一切戏论中得到救护,获得解脱。

 

“智慧”,是指菩萨入根本慧定的智慧和佛陀的智 慧。如果能闻思本论并依之修行,就能获得远离一切边 戏、照见万法实相的智慧。

 

学习中观时经常会提到“边戏”,边戏即执著之 意。我们经常说的“远离八戏”当中的“八戏”也是此 意。可能有人想“戏”是不是指戏剧啊?昨天有位道友 把三解脱门 13 解释成见解脱、系解脱和闻解脱。中观当 中哪里讲过这些啊?   (众笑)

 

13   三解脱门:指得解脱到涅盘之三种法门,略称三解脱,三脱门,三门即 空,无相,无愿(一)空门,观一切法皆无自性,由因缘和合而生; 若能如此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二)无相门,又称无想门。谓既 知一切法空,乃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若能如此通达诸法无相,即 离差别相而得自在(三)无愿门,又作无作门,无欲门,谓若知一切法 无相,则于三界无所愿求;若无愿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若无生死之 业,则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

 

《中论释》中引用了陈那论师的教证“智慧度无 二,彼慧即善逝 14 ,修彼具义故,论道立彼名”,对智 慧做了进一步阐述。此教证在《现观庄严论》注疏里也经常被引用。意思是,智慧度实际无有分别,是无二的 本体,这种智慧即是善逝佛陀 (果般若)  ,为了修持这样 的善逝果位,故将论典般若和道般若等相似般若假立为 般若的名称。这个偈颂主要分析了什么是相似般若和真实般若。

 

14   善逝:为佛十号之一。又作善去、善解、善说无患、好说、好去。意即 进入种种甚深三摩提与无量妙智慧中。‘好说’之意,谓佛陀如诸法之 实相而说,不着于法爱而说,并能观察弟子之智慧力,或说布施,或说 涅盘,乃至说五蕴、十二因缘、四谛等诸法,而导引入于佛道。十号之 中,第一为如来,第五为善逝。如来,即乘如实之道,而善来此娑婆世 界之义;善逝,即如实去往彼岸,不再退没于生死海之义。此二名用以 显示诸佛来往自在之德。

 

“智慧度无二”,其中“智慧度”即般若。般若可 分为基般若、道般若、果般若;也可分为经般若、论般 若;或者分为相似般若、真实般若等等。真正的般若, 是远离一切戏论、现空无二的一种境界,因此叫无二。

 

“彼慧即善逝”,这种智慧也叫善逝。真正的般若 是实相般若 (基般若) 和果般若,即实相智慧和果智慧。 其他般若,比如道般若、经般若、论般若等都是相似般若或假般若,但也可以称它们为般若。

 

“修彼具义故,论道立彼名”,为了修持善逝果位,论般若和道般若等也可以称名为般若。论般若属于 文字般若 15 ;道般若是指有学道的智慧,比如资粮道、加 行道、见道、修道等智慧。有的论师认为,只有见道、 修道的入定智慧才是真正的般若;有的论师则认为,道 般若还包括资粮道、加行道凡夫胜解信地的妙慧。

 

15   文字般若可分为经般若和论般若。

 

学了这一教证,我们就能明白论名中“根本慧”的 真正含义:它是指实相般若 (基般若) 和果般若,即一切 万法远离戏论的实相,并非指相似的智慧。

 

知道什么是根本慧非常重要!学习月称论师的《入中论》时,必须清楚这一点。因为论名中的“入”字一 般解释为趋入的方法。趋入到哪里呢?即以深广的方式 趋入到根本慧当中,因此,这部论也被称为《入根本慧 论》。也可以说,通达根本慧的方式就是《入中论》。 如果连什么是根本慧都不知道,那怎么通达《入中论》 呢?

 

月称论师造过两部诠释《中观根本慧论》的论典: 一部是《入中论》16 ,它是从意义方面阐释;另一部是《显句论》 17 ,它是从词句上面解释。

 

16    《入中论》,为月称菩萨(560-640)所著。内容结构乃根据十地经而 来;前十品为十波罗蜜之解说,其后再加二品,则成十二品。其中第六 品阐述具缘派中观宗之学说甚详,讲解慧度、抉择二谛,盛破唯识,为 本论之中心。

 

17    《显句论》:全名为《中观论根本颂之诠释(显句论)  》简称《显句 论》。作者月称法师依龙树论师之中观根本颂,逐次地诠释。文思细 腻,破除“世俗心性、轻微习性”,从舍离观待中,惊鸿一瞥而超越。

 

今天只讲了题目,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中观根本慧论”的真正含义。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