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打稿,仅供参考)

 

《楞严经》第62课 笔录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央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吐协么多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坚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央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特吉辛拉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我们继续讲《楞严经》,明天也讲《楞严经》。《楞严经》当中,佛陀的25大弟子都得到佛陀的印证,同时他们也讲了一些自己不同的开悟经历。

 

我们前面大概有14个弟子当中,大多数都讲了自己当时证悟的一些境界,大多数都讲了,可能有个别的一些没有讲。比如说我们前面的五根,然后六识,根据自己的根或者识开悟的。有些是我们看得到,他们各自在自己的描述过程当中,已经说了是自己的,但有些讲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总的来讲,他是依靠这个根,或者是依靠这个识,或者是依靠这个大而证悟的。这个也应该清楚。

 

我们前面已经讲了五根和六尘,11个,然后在这11个上面加眼(识)、耳(识)、鼻(识),14个已经讲完了。现在六识里面后面的几个,舌识、身识、意识,今天我们六识当中三个识先开始讲。

 

这样的话,应该是25个弟子当中,第15个弟子是富楼那。他是弥多罗尼子,我们叫满慈子,前面也讲过他的故事,好像在其他的经还是在这个里面,所以我在这里不介绍。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

 

他这里说富楼那尊者,实际上在佛的弟子当中他是说法第一。他当时从自己的坐垫起立,向佛的足下进行顶礼以后,白佛这样说的:“我是旷劫以来,很多劫以来,辩才无碍。”

 

“辩才无碍”,比如说辞无碍、义无碍、法无碍,还有乐说无碍,辩才也是有分好几种的。他是旷劫以来的,不是这一辈子辩才无碍,应该是在旷劫以来,无始劫以来。《指掌疏》里面说,他是在九十一亿佛面前是辩才无碍,他不是仅仅一世两世。

 

以前我们看到有个别的一些班智达的历史当中,说是500世当班智达,包括萨迦班智达,他也是有说法当中,(上师念藏文)我们《量理宝藏论》最后的偈颂里面说,他生生世世都成为智者,有些注释解释的时候说他是500世当班智达。

 

但是富楼那尊者,不仅仅是500世,多少劫以来,在很多佛面前都是他当过辩才无碍的。这样的话,他宣说佛法的苦、空、无常、无我,这些道理讲的时候,已经深入到实相当中,并不是表面上简单地讲一下。

 

其实说法者他的境界跟说法的内容,很有差别的。如果说法者他自己没有通达甚深的意义的话,他说出来的法也是仅此而已;如果说法者他的境界很有深髓性,那他说出来的也是深不可测。

 

所以他当时讲的法,每次都是讲得特别特别深奥,而且一直讲到诸法的实相上去。

 

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

 

他说:“我不仅是这么短短的时间吧,乃至恒河沙数的如来的秘密的、甚深的这些法门,”包括显宗的法、密宗的法,广大和甚深的这些法门,“我对这些所有法当中的微妙开示都没有任何的畏惧。”因为他对众生说法,他是了知众生根基,了知众生根基的话,一般他们也不会对你进行诽谤。

 

本来众生的根基都是良莠不齐的,千差万别,我们一般的凡夫人要给他们讲的话,确实是有个别的众生欢喜,个别的众生不一定欢喜。但是真正了知诸众生根基的人来讲,他应机施教,随顺众生的意乐而讲的话,那众生也是能接受,所以自己在讲的过程当中,也不会有任何的畏惧。他也是在“众中”,不同的众生当中,讲微妙深细的法就绝对不会有任何的畏惧。

 

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

 

“世尊他也发现我辩才是无碍的。”

 

所以一般来讲,世尊是知道他自己眷属当中,哪些是有辩才的。我们法师也好,辅导员也要知道我们当中有一些辩才无碍的人,也要去关心他们。

 

有时候可能我是在这里不敢大量地“这个很好,那个很好”,不敢这么说。其实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的话,比如说我们眷属当中,哪些是辩才无碍,虽然没有到达无碍,学得比较不错的人,应该也有必要值得赞叹。

 

没有这样的话,虽然有些人是很有辩才,非常不错,但是法师和上师没有认可的话,可能别人也不一定对你怎么样。人都是有各种嫉妒心的,不一定发现。所以有必要像佛陀,哪些是辩才第一,哪些是说法第一,哪些是持戒第一,他完全都是明白的。所以说也会知道的。

 

佛陀因为知道他大辩才,这样的话,“以音声轮”,以这个声音,因为他是以舌根而证悟的嘛,佛通过声音来给他讲。

 

讲的时候“教我发扬”,在不同的场合当中,佛陀教他,因为他的这种境界与众不同,就开始宣扬。

 

佛陀这样对他进行评价和赞叹的话,“我于佛前,助佛转轮”,他也是在不同的如来面前,也是经常助力佛转法轮。自己也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始随顺佛陀,帮他转法轮。

 

这样的原因,“因师子吼成阿罗汉”,最后他就在不同的场合当中都会讲法,这样的讲法当中,他就成了阿罗汉。

 

所以我们的任何一个方法,实际上它是可以证悟的,只要是一门深入的话应该是,比如说有些是光讲经也有证悟的,光扫地也有证悟的,光依靠一种方便方法,也有证悟的,不是整天都是想一会儿变一个,一会儿变一个,那这样的话,可能确实是心散乱了。

 

朝三暮四,天天都是一会儿想一个,一会儿想一个,就变来变去,那这样的话,可能是确实,不管是依止善知识也好,听闻大小乘的话,心态很重要的。如果自己选上了的话,确实比较强力度的,自己从这个上面下手。

 

我们有些法师说,我现在讲经说法这么多年了,现在不开悟不行了,现在放弃讲经说法,一定要去别的地方。但是像富楼那尊者那样,他如果放弃了,去闭关的话,那他不一定开悟。他在不同的如来面前,不同的善知识面前,经常以讲经说法为主,后来以师吼声而获得了阿罗汉果位。所以讲经也好,我们说法的话,确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都会说的:”你不闭关,不修行的话,那光是说着、听闻这样的话,不一定证悟的。”但是前面,有些也是通过耳闻而开悟的,也是有;通过讲说,依靠你的舌根来证悟的,意思就是说你的舌根——舌根前面也讲了嘛,一个是尝味道的,一个是说话的。那说话的时候没有舌头,没办法证悟的,但因为有舌头,有了它的话,有舌识,有了舌识以后,以这样的因缘获得证悟。

 

所以我们在座的人,我们前面所讲到的这些道理,基本上我们都具足吧。前面的五根也具足的,然后六尘也具足的,然后在六识当中,眼识、耳识、鼻识、舌识,现在每个都有。所以我们看看,在自己说法的过程当中,说着说着,因为他的说法的声音,实际上是跟心有关系,依靠舌根而发的音跟自己的心识有关系,然后依靠这样的因缘获得开悟。

 

世尊印我说法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佛陀当时亲自印证富楼那尊者,说是他的教法当中,他是说法第一。因为他在说法过程当中开悟的,肯定是说法第一。他说着说着开悟的。

 

这个还是我们也很希望,说着说着开悟,不然的话,其他的有些开悟也是,有些是比较难的。

 

他是说法第一。

 

如果佛问我菩提圆通的因是什么,“我以法音”,对他来讲,依靠舌根和舌识,“以法音降伏魔怨”,降伏所有的四魔。

 

我们的魔有烦恼魔、蕴魔、死魔、天魔,但说法的话,实际上是这四个魔都可以摧毁的。因为你说法过程当中,烦恼可以断除,没有说法的话,没办法;如果烦恼断除,五蕴的执着也可以消失;在你说法这个时候,非时的死亡也可以断除的;你在说法的过程当中,天龙夜叉等其他的非人也不会对你有机可乘。

 

所以很多四魔通过说法来断除,这个我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堪布堪姆也好,法师们也好,包括我们每天都是互相辅导这些的话,实际上这可以叫做说法,如果自己的意乐跟得上的话。很多注释里面也是讲,说法在一生当中远离四魔,如果说法是远离四魔的。

 

这一点,我也有这种感觉。到了学院以后,不管怎么样,说法的话,好像是很多保护军可能就出来了,就没有什么的,但一出去的时候也比较担心。每次出去的时候,我两次冬天出去的时候,被他们不让哪里去,然后在一个地方待了接近半年的时间,前几年啊,今年不知道怎么样?

 

所以如果说法的话,可能是也没有那么,因为说法的过程当中,可以四魔都降伏。所以大家也是,说法是一种——从富楼那尊者作为我们的榜样的话,确实在一生当中来讲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在所有的功德当中,说大乘法、闻大乘法应该是最有意义的。

 

所以因为这样的原因,销灭所有的这些烦恼,贪嗔痴等这些。

 

对富楼那尊者来讲,实际上是说法,或者是舌识,应该是菩提觉悟的最上的因,最好的一种圆通因。

 

这是15个,下面应该是25个弟子当中第16个。刚才是眼耳鼻舌,现在是身识,身体的识而证悟的。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踰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

 

他这里讲“优波离”尊者,他也叫做阐陀尊者,有些注释当中说,他就是当时佛陀出家时候的车匿。但是这个原经文当中不是很明显的,如果是车匿的话,这个人物的解释上稍微有一点难。这个等会儿我们看一下也可以。

 

优波离,他应该是,不管怎么样,从后面的经文来看,它是持律第一,戒律方面。前面我们说迦叶尊者是头陀行第一,这个是持戒第一,护戒如眼。他是在历史上,在佛陀的教法里面,他是持戒最好的一个。

 

他从自己的坐垫站起,顶礼佛足,而白佛陀这样说的:“我亲自随从佛陀,越过当时的迦毗罗卫国的王城,净饭王的城市,显现出家。”出家的时候,他说他当时是亲自看到如来在尼连禅河边,六年苦行。六年苦行以后,后来到了菩提迦耶金刚座,现前正等觉的果位,那个时候降伏一切的外、内魔。所有的魔障,当时魔障当中代表性的,什么青春的、可爱的、美艳的,各种魔,当时降伏了。

 

还有“制诸外道”,他们制伏各种外道吧,因为当时外道产生嫉妒心,而且当时外道也是比较兴盛的,他们有些是用毒药,有些是放醉象,还有拿着各种各样的兵器呀,种种方式来开始攻击佛陀,但是全部对他无济于事。

 

最后“解脱世间贪欲诸漏”,解脱了所有世间当中的贪欲,贪欲的这些漏,世间所有贪欲的漏,都已经获得解脱。

 

如果他是车匿,因为说车匿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往外出游,在四门当中看见生老死病的痛苦的相,然后回到之后,他离开王宫出家。后来实在没办法,依靠四大天王,然后车匿驾着马车,飞到虚空,超越城门,到了清净塔那里须发自落,或者说佛陀自己削了发,然后把剩下的头发、马车这些都是让车匿带回去。

 

后来净饭王有点不忍心,他就派了五个大臣和车匿,到那里去跟佛陀一起修行。修行的时候,五大臣后来变成五比丘。车匿他后来也是一直跟上。所以从历史上看,车匿应该对佛陀是非常恭敬的,但是他也有一些,从律藏当中看,车匿他的恶口骂人有点厉害,他自己很傲慢,他甚至可能看不起舍利子和目犍连,他就觉得这是凭什么,以前是学外道的,他经常也是看不惯,后来佛陀在世的时候都是他没有获得证悟。

 

佛陀离开人间的时候,佛陀也告诉阿难尊者,说是如果车匿实在是不听的话,暂时你们断绝交往,这样可能好一点。后来佛陀涅槃以后,他们暂时对车匿断绝交往以后,他就从内心当中升起这种恐惧心,再精进修法的时候,才好像依靠阿难的引导获得阿罗汉果位的。

 

所以如果解释成车匿的话,应该是不是有点——因为这里说他已经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并且持戒第一,但实际上车匿应该是六群比丘之一,他是比较调皮的,比较难度化的,所以这个好像变成持戒第一是不是有点困难?这个方面大家可能到时候要看一下。

 

那这里怎么说呢?其实在这里,虽然看起来好像和车匿比较相同的,随从佛陀,看到他出家,看到六年苦行,看到包括佛陀成就的这些现象,都看在眼里,实际上如果是优波离尊者,我们也不能排除,他虽然没有跟到一起,但是很有可能他对整个过程全部都也是可以……

 

当然好像优波离是后来出家的,佛陀成佛以后。他以前是专门的理发师,也是当时的净饭王家里的一个仆人。他就看到佛陀出家以后,觉得是非常有信心。但是自己觉得是,因为印度的这种成分,四种种姓的成分都比较明显,自己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出家。后来问佛陀,佛陀说可以出家。

 

他先出家守净戒,后来好像五个王子,还是500个王子,他们来佛陀那里的时候,他们也出家了。出家以后,佛陀说是你们按戒龄来,先受戒的应该对他顶礼,然后这几个王子准备顶礼的时候,原来他们的仆人已经变成了上座的比丘,当时他们特别不服,觉得凭啥啊?他以前是种姓也这么低劣,地位也这么低劣,但是今天我们要向他顶礼,他们实在是有点儿接受不了。

 

后来佛陀呵斥说是在我的教法当中,种姓也不是重要的,地位也不是重要的,唯一的戒腊很重要,摧毁他们的傲慢。所以优波离应该是他的种姓算是比较低劣的,也算是比较低贱的这么一个种姓出家的。

 

所以他这里的人物,好像有些注释当中,他就前面一直解释车匿,到后来好像就变成了优波离。但是这个可能,是不是你们再看一下?我也没有时间翻大量的佛弟子的这些故事,不一定是不是车匿?如果是车匿的话,那可能解释有点难。

 

这里说佛陀是当时六年苦行也好,制服外道也好,所有世间贪欲的有漏当中解脱。

 

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

 

当时优波离,他承蒙佛陀的传教,守持戒律。那戒律守得怎么样呢?“三千威仪”和“八万微细”都守得很清净的。

 

三千个威仪,一般比丘有250条,由行住坐卧四个威仪来乘,250乘以4,这样应该是1000个;这个1000又乘以3,未来、过去、现在,优波离以前也是守的这样,现在也这样,过去也守的这样。这样守持的话也是可以的。

 

有些注释当中写这1000个威仪,按照菩萨戒的摄受善法戒、严禁恶性戒、饶益众生戒,菩萨的这三个戒来乘的话,就已经变成三千个威仪,也有这样的解释。

 

八万细行,刚才三千个威仪,用身语的七支,身体不杀盗淫,语言不说恶语、离间语、妄语、绮语,总共身口有七个自性罪,三千乘以七,然后再乘以四——贪、嗔、痴、等分烦恼,这些来乘,总共有八万四千的威仪,八万四千细微的戒条。

 

这些有些是自性罪,有些是佛制罪,“性业遮业”,“性业”是我们经常说的自性罪,就像杀盗淫妄等等这些;佛制罪就是佛制定了以后,佛遮止以后的这种罪。

 

当时优波离尊者,他对整个三千威仪也好,八万细行也好,全部守得非常清净的,就像阿底峡尊者,他说是别解脱戒守得很清净的。

 

可能如果我们的别解脱戒,一般的一个比丘来讲,他从身语意,还有用其他的细微来这样分的话,总共有这么多的,前面是稍微粗一点,后面是最细微的,总共有这么多的戒律,守得很清净的。

 

因为他身体这样守得清净——

 

身心寂灭,成阿罗汉。

 

他身心都是守持清净戒律的原因,获得了阿罗汉,身心都是没有烦恼,没有染污,非常清净寂灭,这样的原因成为阿罗汉。

 

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为上。

 

“我当时在如来的教法当中,是‘众中纲纪’,”相当于是所有的僧众当中,我是应该称为持戒第一嘛,我应该是他们的标杆,守戒最好的。藏文当中是最好的,是守戒的典范,他们的模范。大家都认为要像优波离那样,大家都向他学习的。他是全部的“纲纪”,他们的模范。

 

“而且佛陀亲自印证我的心,”他这里的“心”应该指的是——因为身体来护持戒律,护持戒律的时候,护他的这种心也很重要的,如果你心不护的话,那身体就变成一种无情法嘛,不可能的。所以印证我的这种心“‘持戒修身’,因为这个原因把我在僧众当中,推上

守戒第一。”也可以说,我是依靠守戒而证悟的。

 

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佛如果问我的圆通菩提因是什么的话,我首先应该说是以‘执身’,”因为执着身体,护持、保护,以正知正念来护持自己的身体,然后“身体达到一定的自在。”

 

有些我们出家很多年了以后,身心都很调柔了,他就不管是处在任何一个环境当中,也不会有什么担心破戒,担心染污,自己都已经身心,尤其身体已经获得自在,不会有什么跳啊、闹啊,或者说是各种各样不如法的行为,威仪上是没有的。

 

然后次第地,他对身体这样的护持的心,护戒的心已经得以通达。因为可能别解脱戒大多数以身戒为主,对身体的威仪和外在的行为非常重视的。一般别解脱戒是行为为主的,菩萨戒是内心,密乘戒是心的秘密,也就是说心的奥秘更要通达,它有这样的差别。

 

次第地他护戒的心已经得以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达。最后身和心,因为他已经依靠戒律来开悟,依靠身体的这种守护的心来开悟。大乘佛教也是这样的,六波罗蜜多全部是心上安立的,所以持戒也是在心上安立的。那这样的话,到后来他的身和心一切都通达。

 

对他来讲,也就是说对优波离来讲,持戒或者说身识,这个是在所有的证悟当中是最好的一种因缘,菩提因。

 

接下来,第17个应该是目犍连尊者。目犍连大家都知道,舍利子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对吧?

 

他是以意识——我们六种识当中的意识,而获得证悟的。肯定得神通的话意识为主,不是眼睛为主,不是身体为主。

 

我们前面从优波离的公案来讲,有些只是守持清净的戒律,然后同时认识到它的本性,不需要其他的,即使你没有修行的话,依靠戒律而证悟的。优波离也没有说我因为禅修多少多少年我才证悟的,没有这么说,他主要是依靠清净戒律,他细微的这种戒条都不染,以这样的方式来开悟的。这个大家也要明白。

 

大目揵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葉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

 

目犍连也是他从自己的座位站起来,向佛足下顶礼以后白佛这样说,我最初的时候怎么样开悟的呢?他就直接说,他是去城市里面去化缘,在路上,偶尔的这种机会,遇到了“三迦葉波”他们,前面也提过,三个兄弟,舍利子也是遇到他们,目犍连也是遇到他。其实这些公案《大智度论》当中是有的。

 

当他遇到的时候,有三个迦叶种姓的人,一个叫做是“优楼频螺”,他好像身上有木瓜一般的什么东西,因为这个而取名的;“伽耶”,有个山叫伽耶,我《梦尘回忆录》里面有,加雅山,佛陀专门在那里,有这么一座山。当时我们去印度金刚座的时候,晚上住在那里,只是在窗户上看了一下,没有亲自去到。还有“那提”,“那提”是一条河的名字。

 

他有些是人的特性来取的,有些是他住的地方的山来取的,有些是旁边的河来取的,他们三个迦叶,比如说“伽耶迦叶”、“那提迦叶”,或者说“优楼频螺迦叶”,是这样。

 

这三兄弟接触以后,他们就开始聊如来所讲到的甚深法。他们应该是先皈依了佛陀,或者说他们先已经通达了缘起法方面的一些教言。

 

他当时跟他们一起聊的时候,“我顿发心”,他就顿然,因为他以意识而证悟的嘛,他们一讲到缘起法的时候,他可能心里面思维缘起的甚深意义,当他思维的过程当中,因缘已经成熟,所以已经开悟了。开悟以后得大神通,尤其是他神通第一嘛,这样的话,他得到了特别大的神通。

 

所以这个历史,跟刚才前面讲的迦叶尊者的历史,和其他的有一些佛经里面的历史,稍微有一点不同,但是不同的话,实际上我觉得是每一个历史,它着重强调那个时候的重点。比如说以前我们讲他们遇到马胜必丘的公案,他当时主要讲马胜比丘的威仪是什么样,但是他在这里依靠缘起法的这种意义,通过心里思维以后,目犍连马上通达超越的这种神通,他可能也是这样的。

 

所以有时候有点儿不同的历史,现在有些学者就是这样的,不同的话,一个是正确的,一个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话,他又找一大堆的理由,因为这个原因,这个是正确的,另外那种不正确的。其实这个是很难的。

 

包括一个人的传记,我们现在一个人活着写传记,两个人给我写传记。但写传记的话,也许我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情,两个人写下来的表达方式都不一定相同的。即使不相同的话,那是不是一个是错的,一个是正确的,也不一定的。

 

我不知道我们这边的有些人,有没有探索历史这些方面的。其实现在世界上最重视的就是,公元多少多少年,他在某一个时期里面怎么做的,那个时期跟当时的其他国家的国王执政的年代符不符合,然后那个时候的社会背景什么样。很多的书他们还是去翻阅,翻阅的过程当中,他们有他们的一种治学的理论。

 

但是有些时候,他可能是对我们这里面所讲到的一些,比如说业力不可思议,或者佛的加持不可思议,再加上众生的这种显现不确定等等这些道理,可能不一定有深入的研究。这样一来,仅仅是以观现世量来,哪些是正确,哪些是不正确的话,在有些时候他们判断的应该是比较好的,但有些时候也不一定的。

 

所以这里,他当时这样通达的。

 

如来惠我袈裟著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

 

他当时这样通达的话,如来就开始对赐予他袈裟,“袈裟著身”,这个时候他就开始,自己的胡子、头发都不用剃了,自然就掉下来了。

 

这个还是挺好的。我们现在剃发,一定要先第一次剃一下,然后第二次法师又要给他剃,然后第三次自己也是摸一摸,“还在这里留一点,再剃一下吧。”就这样的。

 

目犍连先遇到这三个兄弟,然后到了佛陀那里,给他穿上袈裟的时候,头发和胡子自然就,“呜——”就掉下来了。

 

然后他就出游十方,没有任何的挂碍。因为那个时候他应该已经获得了这种成就,获得成就的话,他的这种神通,也就是说意识带来的这种神通,就完全已经开发了。然后佛教当中把他推为是神通第一。确实目犍连的有些神通一讲的时候,我们都很难想象。

 

成为阿罗汉。

 

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不仅仅是世尊赞叹我神通第一,乃至十方如来,对我的神通力量都特别赞叹。正因为这样他就圆满的、光明的、清净的这些境界自然而然出现,然后在整个世间当中“自在无畏”。

 

有了目犍连的神通,我们也是不怕的,谁都不怕。不管是什么狼也好,阿苏罗也好,紧那罗也好,什么都不怕。因为只要有特别大的神通,比如说门口上啪啪啪啪啪敲门,然后自己变成一个很小的蜂,“嗡——”从窗户当中飞上去,然后看看,在虚空当中飘来飘去,又“嗡——”就进来了,所以肯定不怕的。这个就没什么说的了。

 

如果佛问圆通因的话,“我以旋湛”,“旋湛”意思就是他的意识已经转成清净的智慧。“旋”是原来的这种不清净的。有些注释说,这是他的戒定慧当中的定学。因为他的禅定也是很好的,他的意识变成清净,不被外境所束缚,是澄清的、光明的。

 

“心光发宣”主要是慧学,他的智慧,也就是说心的这种光芒、智慧,这种光明也是极其明了。就像是浊水慢慢慢慢变清一样的,他原来的这种意识,就转成清净的智慧。

 

对他而言,意识是成就上面最重要的。因为他在自己证悟的时候,只是讨论了一下缘起法,然后从内心当中就开发智慧,开发神通,然后就开始成为神通第一。所以对他而言,意识是很重要的。

 

下面叫做乌刍瑟摩,我们藏文当中是(师念藏文),跟维摩居士的名称有点相同,但是可能不是一个人。他这个也叫火头金刚嘛,可能是不是大势至,或者是金刚手菩萨?

 

下面我们讲到七大,前面是五根讲完了,六尘讲完了,六识讲完了。然后佛的弟子里面应该是第18个弟子了,他是依靠火大而成佛的。

 

本来是四大的次第是地水火风,但在这里为什么是火大?火是代表贪心,要摧毁这些烦恼的话,先从贪欲开始,别解脱也是先从贪欲上面下手。我们建立的话,地大很重要的,但是要摧毁的话,先从火大开始摧毁的话,那所有的这些功德有机会产生。

 

乌刍瑟摩

 

火头金刚。

 

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

 

他这里跟前面有点不同,有些注释说,因为他要护法,护法不能随便坐着,像管家的话,经常站着起来的,不能随便一直坐着,不然的话就不能成为护法嘛。所以他没有说是从自己的坐垫坐起,没有这么讲,他应该是一直站着的。

 

他直接就到如来面前“合掌”,“合掌”也是表示一种恭敬。本来护法他手里也是拿着自己的一些法器,或者是柄杖,这些都有。但他就非常恭敬地在佛的足下顶礼以后,“而白佛言”,他说:“我常常自己回忆,”回忆什么呢?久远以前他是变成一个贪欲特别严重的人,“性多贪欲”,贪欲很严重的,变成这样的人,久远劫以前。

 

那个时候——

 

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

 

当时佛陀的名字叫做空王如来。这个空王如来,有些当中说是《华严经》当中讲到阿难的时候,当时佛陀和阿难一起在空王如来面前发愿,这样的话,很有可能其实释迦牟尼佛和刚才火头金刚是同一个时代。也就是说,在空王如来面前都是发过心的。

 

他也当时是空王如来专门对治他的烦恼,释迦牟尼佛和阿难也在那里发愿、发心的话,应该他们两个都在一起。但是有些注释好像,有些古文也不是看得很懂,但意思是好像这两个虽然当时是同一个时期,但是火头金刚因为贪心重,现在还没有证悟,释迦牟尼佛早已成佛了。可能也有这个意思吧。

 

当时佛陀告诉他,这种淫心比较重的人,贪欲很严重的这些人“成猛火聚”,如果人活着的时候,他是欲望的火焚烧自己的身心,死了以后,业力的这种火也是焚烧自己。所以一般来讲贪欲重的人,即生也是经常有火来燃烧自己。

 

一切烦恼的根本就是贪欲,贪欲比较严重的话,嗔恨心也可以产生的,嫉妒心也可以产生的,然后其他的傲慢,种种烦恼也接踵而生的。所以为什么佛陀说先要对治贪欲呢?我们经常讲贪嗔痴,先要治贪心,然后治嗔心,然后再治痴心。痴心是比较细微的,先把这两个如果能对治的话,其他的烦恼容易的。

 

所以这里当时佛陀给他讲,贪心焚烧自己,而且死亡以后会堕入到地狱和饿鬼当中感受痛苦的。所以当时教他普遍地观,相当于是我们不净观一样的,把就整个我们人体所有肢体的100个骨节,不同的全身的大的100个股骸,还有四肢,全部观想成一种冷气和暖气。

 

这个相当于是一个变化性的,他这种观,冷的时候暖,暖的时候热,它是白骨观的一种修法。他当时整个身体,通过这样的这种气息来让他观心。

 

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

 

他在观的过程当中,内观的时候,内观自己心的光明,内观它贪心的本体到底怎么样,或者是他刚才正在观白骨观,这种白骨观的各种暖的气和热的气,这样的时候,心再次内观,那原来的这些所有的淫心化掉,所有的这些贪欲的心就像是我们转识成智一样的,最后变成了智慧火。

 

他当时是这么开悟的,对他来讲火是很重要的。他在内观的时候,原来的这种贪心火,就慢慢慢慢变成智慧火。

 

其实我们欲界众生也很可怜的,很多人不管是明显还是不明显,贪欲的火时时地焚烧。大多数的出家人,应该相对而言算是好的,不然的话,他刚开始也是不一定能放下一切嘛,然后包括依靠他的身像,他的威仪,很多都是也有利于对治贪欲的。但一般欲界众生最难治的就是贪欲。这个贪欲的火,如果转成智慧的火,那就像乌刍瑟摩一样的,特别好的。他最后开悟的时候,他把贪欲观不同的这种修法,最后都是变成智慧火。

 

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

 

自从他的这种观想成功,修行成功了。

 

有些修修修,最后都生嗔恨心、痛苦,然后就发恶愿而离开的。但他不同的,确实有时候我们看这些圣者们很随喜的,通过这样的观修以后,佛陀也知道他的这种修行成功了。

 

自从那个时候这些佛,经常呼召他的时候就叫“火头”。

 

原来我小的时候他们给我叫红头,红头小孩儿,我很生气。因为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我小的时候头发都比较红,每次去参加开会的时候,我担心有些人又说我。我父亲叫优波嘛,“优波家的红头小孩儿来了没有?”有些人都故意挑起说,然后这样的时候我都很不好意思,又不敢抬头这样。

 

所以“火头”看起来好像是取恶号一样的,但是他变成了“火头”是因为他的修行很成功,用火来燃烧相续的烦恼。

 

他以这样的“火光三昧力”成阿罗汉的,对他来讲火是很重要,每次看到火的时候有这种亲切感呐。

 

可能贪欲比较大的人,不能变成智慧火,反而今生当中痛苦燃烧自己,然后来世于三恶趣当中燃烧的话,可能看到火都有点害怕。

 

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

 

他说当时应该发了大乘的大愿,“诸佛成道”,所有的佛陀成佛的时候,我就变成大力士,变成拿着金刚的,头上有火光的,这样的。

 

有些注释里面讲,有一个国王,有1000个儿子,他们通过自己抽签来发愿成哪些哪些佛,后来释迦牟尼佛都变成第四个佛,到最后是楼至佛。这个国王还有另外一个妃子,他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发愿:他们成佛的时候,一个是保护佛法,一个是请转法轮。最后成为帝释天和金刚手菩萨。有些引用了《正法念处经》里面讲的短短的公案。

 

所以“诸佛成道”的时候,所有的1000个佛,贤劫千佛,贤劫千佛出世的时候,我就发愿当护法,亲自降伏魔众。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他说:“如果佛问我圆通法是什么?我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来详细观察以后,身和心的暖触,”因为对他来讲暖是很重要的。

 

其实每个人应该是,可能成佛也好,获得一些境界也好,获得人生的转变的话,有些是可能一本书,有些是可能一位善知识,有些是一次的法会,有些是一次的接触,因为这个就转变了自己的人生。当然开悟是最好的,但即便是没有开悟,好像人生当中有很多的转折点嘛,在一生当中,这个转折点的因缘来讲很重要的。而且这种人和事物,我们也应该铭记于心,对他们有一种感恩心。

 

比如说刚开始谁让你引入佛门的,当时是以什么一个巧合,看起来是巧合的、偶然的,但实际上不是巧合的,这是一种很真实的自然,自然的因缘。这样的因缘让你遇到了正法也好,或者说一本书转变了你的人生,转变了你的见解,这个很重要的。

 

所以这些成就者来讲,七大里面的火大,对他来讲身心的这种暖触,“无碍流通”,因为他在观的过程当中这个暖气,所以我们冬天开暖气的时候,大家就看看能不能把暖气开得特别特别高的话,突然“啪”就成就了。哈哈,冬天有点冷嘛,就开悟,对我们每个人也是。

 

开玩笑,不要开得太大,不然万一发生火灾,那你开悟了,另外一个开悟了,那个时候你想待都待不下去。

 

火灾还是比较要值得注意吧,现在可能好多电路也换了,应该问题不是很大。以前我们冬天的时候主要是买牛粪为主,现在好像在学院里面基本上卖牛粪的人也看不到,牦牛也看不到,不知道怎么样,现在可能有了电。

 

那天我去县上的时候,我说这些牦牛现在有没有牛粪?我们学院里面都是看不到。他们说有是有,但是喇嘛和觉姆里面有些年轻的,现在根本不烧牛粪。

 

不烧牛粪也可以,如果电费可以的话也是行,凡是依靠比较温暖来开悟就可以了。

 

“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他生起比较大的智慧火焰,然后登上了“无上觉”,不知道这个火头金刚,证悟到什么样的境界,应该是比声闻缘觉要高的一个无上的觉悟。对他来讲,火大是所有的开悟当中的第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意思。

 

再讲一个,今天内容也比较简单。下面是应该第19个,依靠地大来证悟的,名字也叫做是持地菩萨。

 

其实这些里面出现的这些,我们前面刚开始讲哪些哪些菩萨,哪些哪些阿罗汉,这些里面都有这些人物。现在我们每个人就知道了火头金刚是谁,持地菩萨是谁,然后再回去看我们第一卷里面的内容,应该知道他是这样证悟的,他是角色这样的。就像我们演一个电影,电影里面刚开始可能简单出现人物介绍这样的。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

 

这个是一个发心人员啊,天天都是在外面扫地,也不闻思。我原来担心我们发心人员不开悟,今天我就下午看了以后就心里很欢喜,我想不一定非要去闻思,天天都是管什么工程,管路、修路,我们这边有好大的一群,每年我就比较担心,他们没有好好地闻思怎么办?现在就不担心了。

 

以后不开悟的话,那闻思的人也不开悟,天天闻思闭关修行,出关的时候嗔恨心大得不得了。如果真正是好好修行的话,那天天都是在工地上——我们有些道友还是可以的,天天都是拿个什么跟那些工人说:“你下来下来,你下来。”有些说:“不能这样,你必须做好一点,万一做不好……”(上师模仿)有些说:“哎,这个不行呐,你为什么这样做啊?”有些女众也比较厉害的。

 

所以天天都是管工程。不说了,再学的话,每一个人我要学一下。

 

他是从自己坐垫坐起,向佛足下顶礼,白佛说:“我往昔在普光如来,”“普光如来”,是我们五十五佛当中有一个佛,普光如来,我们经常礼拜的时候,普光如来。他出现于世的时候,刚才那个持地菩萨变成一个比丘。

 

他常常是去一些重要的路口,十字路口,或者说是一些河边,“津口”,还有“田地险隘”,田地和路之间特别狭窄,这样的路,凡是有一些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这样的不如法的地方,就经常妨损于车啊、马啊、人呐,这样的路,他就开始去平填,把这些平整。因为修路,他这里主要路。

 

还有其他的,比如说包括我们僧众的僧舍,我们学院当中,有一部分包括设计、监工,包括我们现在用的那几个经堂,确实这边我们降魔洲的几个发心人员,我也参与过,虽然我没有天天站在工地上,但是基本上是这里的路也好,连一个楼梯,基本上心里都有印象的。就一个水池啊,路啊,就整个全学院都是在眼前,应该都是这样一点一滴,一砖一瓦地上来的。

 

我觉得他们当时发心的话,确实闻思修行上面有一定的耽误,但是总的来讲,功德应该是他们也得到。你看现在我们这样的闻思修行,跟30年前学院的状况完全都是不相同的。

 

30年前,确实冬天也好,夏天也好,包括我们下大雨、下冰雹的时候都是,说法、辅导的人在里面辅导,我们都是在窗户外面,一直在听着,我刚来的时候这样的。后来一段时间,确实法王在的时候,学院很多讲经说法和学习的条件是不怎么样。

 

他当时这个,他就开始修路,包括比较狭窄的地方,这些地方开始平整。

 

或作桥梁,或负沙土,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

 

他这里说是,去这些地方,填平些地方,还有做一些桥梁,修一些路,还有背一些沙土,背水泥、背石头、背木头、背各种各样的。

 

现在有了机器以后还可以挖地,以前我们老经堂的那个地方挖的话,每个区每个区每个组都挖,挖了半天都是很少。包括我们学院的路,当时我们也是人工去挖的嘛,我们摩尼宝区的人,女众那个转弯的地方,我们花了好长的时间,但是一直挖不下去,就现在男众停车场旁边的,当时我也在摩尼宝区里面嘛,当时就挖得很难的。

 

所以当时,包括背土,背石头这些,修路、修桥等等这些。

 

“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他一直是这样的,他很多佛,不是一次两次,很多生世做这样的勤工苦,无量佛面前都是这样的。

 

还有一些众生在“阛阓”的地方,“阛阓”好像是不是街道,城市,在这些地方,人比较多的,人比较密集的地方,他就经常帮别人“擎”东西,“擎”就是搬运,拿包裹,知道吧?现在你们女众也经常是……但是他们不是免费的。

 

这里刚开还始免费的,后来饥荒的时候他也有收一点钱。他先给他们做,做完了以后,他就把这些东西放到他们所需要的地方,放完了以后立即就走了,他不收辛苦钱,免费的。

 

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

 

“毗舍浮佛”出世的时候,出现大的饥荒。这个佛,说是过去千佛当中的最后一个佛。过去劫叫做是庄严劫嘛,庄严劫当中最后一个佛叫做是“毗舍浮佛”,好像也叫做一切自在佛。

 

这个时候出现特别大的饥荒,在饥荒的时候他又帮别人背东西,这个时候他也不问近还是远,但是只是取一点点,可能生存的,他就取一点点,就不会接受很高的价格。

 

还有他经常看到人啊、车啊、牛啊,沉溺在淤泥当中的时候,依靠他的神力,经常把他们从中推出来,远离这样的这种痛苦。

 

时国大王筵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后来有一次国王“筵佛设斋”,这个时候他也去了。他去先把路不平的地方弄平了,然后在平地的地方一直待着,等待佛陀。佛陀出来的时候,看到他这么乖,对他进行摩顶,摩顶以后说了这么样的,这个是他开悟的教言,我们也把藏文、汉文都记一下,他说:“当平心地。”我们的心地要平。

 

为什么叫“心地”呢?长水子璇大师说:心是万物的所依,也是长养一切的因缘。所以心一般用地来称呼,就是心是一切所依,也是一切长养的根本。所以如果我们的心平下来的话,那世界可以平的,“世界地一切皆平”。我们不是讲“心净国土净”嘛,心平国土平,或者是心平世界平。

 

是也是,我们如果心很平等,每天都是一模一样的状态,那这个世界也是对他来讲很平的。包括当时动乱时候,有些修行人是好像没有发生似的,即便是天天给他批斗,他下来过后都是心平气和的,没有什么烦恼和痛苦。但我们有吃有穿,什么样都有,自然而然心就开始不平,心开始不平的话,那世界肯定不平的。

 

你看普京怎么样的,普京总统,他心不平,世界也不平。不过我们这里有些人肯定喜欢普京的,我一说普京就很不高兴的,他的铁杆儿粉丝,是吧?有没有?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肯定有,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呵呵。

 

心平的话,我们这个世界一切都平,“世界地一切皆平”。

 

当时他听到这个话之后——

 

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他当时就开悟了。开悟什么呢?见到自己身体的微尘和外面的世界的微尘都没有什么差别,全部融合一体了。

 

内在的这种身尘跟外在的微尘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呢?

 

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

 

所有的这些变成空性以后,微尘的自性也没有什么互相触摩的,包括我们的两只手互相摩的话,只是显现而已,实际上是空的,没有什么的。那这样的话,乃至刀兵,对他也是无利无害的。

 

就像是当时龙猛菩萨,他已经证悟空性了以后,他说你如果用刀来砍我的头,都没办法的,我很早以来都是把这个业力已经消了,但唯一的有一个吉祥草,如果你拿来砍的话,可能会有剩下一点业力的。还有六祖,最后也是用三次刀都没办法砍他的头。

 

所以通达了这样的时候就没有什么。

 

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

 

所以他在法性当中,证悟了无生法忍,这样成就阿罗汉的果位。

 

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

 

他说:我以前的这种声闻的心当中,今天入于菩萨位,听到了如来宣说“妙莲华”,“妙莲华”,《指掌疏》和有些里面说是《楞严经》,还有些里面讲的是一些心地法门,不一定是《楞严经》,因为《楞严经》一般叫做《大方广妙莲华王经》也有这样的。

 

他说,今天听到佛陀说《楞严经》,“佛知见地”,佛陀这种证悟的见地,“我先证明”,我可以先证明,佛陀讲的是对的,我当时这样证悟的。所以他完全用佛陀的知见,在众大僧众当中,他可以根据自己的修行来证明。所以当时他就以地大成为成佛因。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如果佛问圆通的话,我用智慧观察的时候,其实身体和世界的这种微尘就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如来藏的一种显现。我们虚妄的这些法尘,慢慢慢慢通过这样的地大来观察的时候,其实这种地大的尘完全是变成了圆满的智慧,这样成无上的道。对我而言,地大是最上首的菩提的因,最重要的。

 

今天《楞严经》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