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打稿,仅供参考)

 

《楞严经》第61课 笔录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央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吐协么多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坚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央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特吉辛拉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楞严经》。《楞严经》里面,现在正在讲有25位大士,他们通过不同的因缘获得证悟。前面我们讲五根,然后六尘,还有六识和七大等等,这样讲的。

 

我们前面讲了9位尊者,他们是通过不同的根,或者是境获得开悟。今天我们讲第10位,主要是身根证悟的——毕陵伽婆蹉。

 

毕陵伽婆蹉,如果我们翻译出来,叫余习,剩余的习气。他是为什么叫余习呢?他有前世的一些习气。什么样的习气呢?他曾经当过500世的婆罗门,今生也是特别的傲慢。他也有一些神通,过恒河的时候,对恒河神,水神,经常用非常歧视的这种语气来说:“小奴婢,你给我流断恒河。”他就经常这样的。后来那个水神有点不开心,他就告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去了。

 

然后释迦牟尼佛也呵斥他:“对任何众生都是不能生傲慢,这样歧视他。”但是这个时候那种习气难改,他还是跟河神说:“小奴婢,你不要生气,你不要生嗔恨心。”还是用这个字。有些佛陀说了也是改不了的。为什么呢?说是因为这个河神,以前也是当他的仆人,所以两个众生的这种习气,互相都一致呼应。也有这样的说法。

 

不管怎么样,他叫做余习。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

 

这个余习他就从自己的坐垫坐起,向佛的双足下进行顶礼,然后恭敬白佛说:“我最初发心,跟着佛学道,这个时候我就数数地听到如来说世间的一切万法‘不可乐事’,没有什么可欢喜的,可快乐的事。”

 

因为世间大家都知道,一切都是苦、空、无我、无常。我们觉得是有一种欢乐的,觉得是比较稳固的,最终也是不可信的,也是坏灭性的。

 

“佛陀就常常告诉我,世间当中没有什么可乐的。”这个教言。

 

这样以后——

 

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

 

这样以后,我一直经常思维。有一次到了城市里面去乞食化缘的时候,还是心里一直想着,心里一直思维着刚才前面讲的,世间没有什么快乐的苦空无我的道理。因为心可能太专注的原因,不知不觉在路途当中,毒刺刺到自己的脚上面。因为它是有毒性的,整个全身疼痛难忍。

 

(好像很痛苦的表情看着我,没事。不知道这个身体……)

 

他整个身体上下非常疼痛,这样以后他就特别疼痛。这个时候他自己忆念思维,实际上这个疼痛主要是有知觉的原因。

 

这样的知觉,虽然确实是在妄想当中,在世俗当中,它是一种痛觉,然后再次详细观察的话,实际上所知觉的这种感受还是疼痛的,但是能觉知的心,进行观察的时候,是清净的、无染的,没有任何的这种痛觉。

 

这样以后,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既没有痛的所感受,也没有能痛的能感受,也就是说能取和所取,一切双亡。

 

真正在观察的时候,这个我们可能大家也知道,如果你用自己的智慧去观察的时候,我们特别疼痛的时候,你未经观察的时候,确实在那里,不管是扎刺也好,或者说是用刀砍着也好,就有痛苦,但是你真正去观察的时候,能痛所痛全部都,可以说显现当中有这样的疼痛感,但是你真正观察这个心,这样的疼痛是怎么成立的?在这个时候,所谓的痛也是了不可得。

 

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

 

他又再次地思维:“其实我所有的这些,一切的疼痛,主要是来自于这个身体。”我们这个身体,如果你没有证悟空性的话,不管到哪里去,都痛苦是带着的。

 

我看《成实论》当中有一句话也说得很好的:“身是苦因,持此苦因,随所至处,则受诸苦。”身体实际上是苦的因,如果我们持着身体的话,苦因也还是同样持着的,身体不管到哪里去,感受的痛苦还是有的。

 

有些人觉得是:“可能在喇荣身体很不好的,到了成都去好一点。”成都可能更痛,然后“到别的地方去可能好一点”,又还是有这样的。

 

如果心没有证悟的话,心里的痛苦也是不间断的;如果身体没有证悟的话,身体也是一直感受种种的痛苦,只要带着苦器,所以很多佛经里面讲,我们的这种身体相当于是一种苦器、苦缘、苦根,用这样来表示。

 

“但如果再进行思维,刚才那样,把所感受的心和能感受的心,这两个观察的时候,其实一个身体上面怎么会是有两种感觉?这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我摄受了自己的妄念,这样以后很快的时间当中,”这个主要是余习他自己讲的。

 

后来他就不断地修,“没有多久,身心就忽然就已经空了。”没有感受了,没有痛苦了,完全都是安住在他的境界当中。我们禅宗经常说,保任此境界,也就是维护这样的一个境界吧,身心双空。

 

这样的境界,不断地维护,“三七二十一天当中就所有的漏法全部都已经清净了,成了阿罗汉果位。”那个时候佛陀亲自印证,说他已经现前了无学的果位。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佛陀如果问我菩提的因,圆通法是什么样呢?凭我修行所证悟的境界来讲,应该是‘纯觉’和‘遗身’。”

 

“纯觉”是彻底清净的觉悟,然后离开了,或者说是遗弃了,或者遗忘了自己不清净的身心。主要是我们现在的这种身体是苦缘嘛,如果我们认识它的本体,那可以说是清净的,证悟的一个因。

 

所以对他而言,“斯为第一”。刚才身体也看作是证悟的唯一的,最好的一个条件,依靠身体来证悟的。虽然他显现上是有一些痛苦,但是这种痛苦也是一种证悟的因。

 

有时候我们可能不小心身体上扎了刺,或者说是遇到了一些痛苦,就开悟的。前两天都是我的脚上插了一个东西,但是还没有开悟,就有点儿痛。应该这样观想,但是……

 

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是第10个。

 

第11个,应该是依靠意根而证悟的,这个是须菩提。须菩提大家也知道,我们汉语当中经常说“空生”。因为他降生的时候,家里的好多资具,好多物品全部都空了。

 

当时家人非常害怕,具体怎么样?他们当时请了一些相士,看相的师父。看相的师父也很厉害,说这是将来对家人、对世界是很吉祥的一个人。所以后来就人们都称他为叫善吉,善吉祥的意思;还有叫善现,我们(师说藏语),也有善现的意思。

 

须菩提,他在佛陀的教法当中应该是解空第一,包括《金刚经》也好,般若,好多法门佛陀是对须菩提说的。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

 

他这里也是一样的,从自己的座位起立,然后向佛的足下顶礼以后,白佛这样说:“我是旷劫以来,多生累劫以来,心得到无碍的,”不像我们一样的,他前面的习气是非常非常好的,他是无始劫以来,很多时劫以来,心没有什么障碍,而且他“自己有寿命通,能回忆特别多的生世。”受生的多少多少生世他能回忆,而且回忆的次数,就像恒河沙数那样的生生世世,他就回忆。

 

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

 

他在母胎当中的时候都已经知道——我们降生以后学了好多字,然后长大以后头发也白了,还不知道空性。须菩提,在母胎当中的时候,知道一切万法全部是寂灭的、空性的、清净的,这样道理,而且乃至十方世界的一切万法都了知为是空性。

 

从自身的角度来讲,自己从五蕴开始,一切都是空性的;然后从万法的角度来讲,乃至十方,所有的一切法都了知为空性。不仅是自己知道空性,而且他让很多众生,也是依靠他自己的觉知来证悟空性。

 

我们前面也是讲过,当时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来到人间的时候,当时莲花色比丘打着各种各样的这种打扮、装饰,去佛前去迎接,须菩提一直坐在山洞里面没有去接。后来佛陀说:“莲花色比丘没有见到我,只见到我的色身这不是真正的我。须菩提他观空性,其实他真正地见到我。”当时佛陀也是赞叹须菩提,原因也是这样的。

 

他当时是为令一切众生,就证悟了这样的空性,那证悟空性的方式是什么样?

 

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

 

他说,因为依靠如来的这种加持,依靠如来对他的这种启发,或者说保护,他已经“性觉真空”,他已经觉悟了觉空无二的意思吧。“性空真觉”也好,或者说是“性觉真空”也好,这样的真正的如来藏的本来面目,空性和光明双运的境界已经了达了。

 

这样了达的境界,其实是空性圆满、光明、周遍一切的这么样的一种境界。这个境界得到了以后,自然而然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他这里的“阿罗汉”的话,须菩提一般是我们大乘的成就者,但是有时候“阿罗汉”,就是我们说的“出有坏”,“出有坏”实际上是摧毁一切三有的烦恼,具足一切的功德。所以“出有坏”也有小乘的阿罗汉,也有大乘的阿罗汉。真正的大罗汉就是我们出有坏如来正等觉,就是佛陀。佛陀是真正的大阿罗汉。

 

所以我们一说阿罗汉的时候,“哦,肯定是小乘的”——也不用这么理解吧。凡是阿罗汉,有时候菩萨也叫阿罗汉,佛也叫阿罗汉,然后声闻缘觉当中,《俱舍论》里面所讲到的无学地的行者,也叫做阿罗汉。

 

所以须菩提他说,他当时得到了阿罗汉,然后顿时证悟如来的这个珍贵的、光明的、空性的、如海一般的这样的境界。这个时候他的这种见解,“同佛知见”,也就是须菩提当时的见解像佛一样的。

 

因为从断除烦恼和证悟空性方面,有些注释当中说,见解是跟佛陀相同。我们不是讲中观的时候,有些宗派认为,只要是获得阿罗汉果位的话,那跟佛所证悟的空性方面没有什么差别,有些也有这样的说法吧,但是他的有些显现上面有差别,有些也有这样讲的。

 

有些说,因为须菩提曾经也是早已成佛过,像《正脉疏》和有些注释当中说,以前早已成佛过,他那个时候的名号,叫做是青龙如来,青色的龙,青龙如来。

 

所以他当时也是说,他当时顿入这样的最高境界的时候,其实跟佛没有什么差别,已经获得佛果,也有这个意思。反正是成了这样的无学的果位。

 

然后他就解脱烦恼,证悟了空性。正因为这样,“我为无上”,他就成为在佛教当中的解空第一。在证悟空性方面,或者说了知空性方面,他是第一的,最了不起的。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如果佛问我,成佛的圆通的因是什么?根据我所修的证悟来讲,一切相实际上是入于非。”一切相非相,也就是说,瓶子非瓶子,柱子非柱子,我们现象的东西没有。有些认为这是一个单空,因为破一个边的。

 

“非所非尽”,单空所拥有的这种空实际上也是没有的,也是尽了的,这个是破二和三的边的。

 

“旋法归无”,最后所有的这些二法也是不成立的。反过来说,凡是所有的法,刚才前面讲的相也好,空也好,空和相二者也好,或者是非空非相也好,所有的这些都是无有。所谓的无有,是大空性的。

 

这里看起来好像是意根,要知道意所摄的法,意的对境是法,这个全部是空。所以对他而言,“斯为第一”,所谓的意,应该是证果方面是第一的。

 

每个圣者他们的情况都是不相同的。

 

这些根讲完了以后,就是六识。六识当中,第12个是依靠眼识而证悟的舍利弗。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

 

今天的内容不是很难,我也就没有必要太细的,应该大家都比较清楚的。

 

舍利弗大家也知道,他是以他的母亲的名字取的。他也是非常有智慧的,智慧第一。他应该八岁的时候都是精通所有的印度所称为的十八大学问,而且在母胎当中他就非常有智慧的原因,当时他的母亲也是辩论很厉害的。

 

他也是从坐垫坐起,向佛的足下顶礼白佛这样说:我是从旷劫以来,“心见清净”。

 

下面讲的我们看起来都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全部都是跟六根有关系的,但是下面真正证悟的时候,都是从心上证悟的。应该这个可能也是大家了解,因为我们所谓的根,是一种肉体嘛,它不可能证悟的。其实所有六根识,跟自己的心识有关系的,如果心识没有关系的话,有眼睛看到也不一定反应过来嘛。所以下面的每一个根识,实际上是从心上证悟的,并不是从眼睛上证悟的、耳朵上证悟的,只是跟它的因缘有一点关系,最后深入了悟的时候,就直接从他的心上切入的。

 

这个方面可能大家也要看一下,为什么这个是眼识呢?它有差别的。

 

他说,我无始以来,因为他的习气也是非常好的,他从旷劫以来,“心见清净”。他不像我们一样的,我们是心也不清净嘛,见到什么都是马上心里产生分别念、邪见,这样的。

 

但是舍利弗,他这里“心”,有些包括蕅益大师,有些里面讲“心见”,实际上是眼睛见到的。眼睛见到以后,他的诸根清净,比如说我们眼睛见到的美色,或者说是生贪心和嗔心的因这样的,但是他眼睛一见的话,全部都变成清净,不但对自相续不会带来烦恼,反而产生智慧的,这样的。所以他的眼识得清净的。

 

他这样眼识清净多少年呢?实际上也是在整个恒河沙数那样的受生的时候,他在生生世世当中,眼识或者是心识得以清净的。

 

他对世间和出世间的种种变化,包括生生灭灭,生住异灭等等,所有的这些法相和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他一看到这些法的时候,马上了达了这个法的本体,没有任何障碍。

 

我们好像不是的,我们连一个人的性格要了解都是很困难的。但是舍利弗,世间和出世间的这些法,只要在他的眼前一晃的时候,马上一目了然,马上了达于心,不会有任何的障碍。

 

我们是很有障碍,接触很长时间以后,“哇,这个人原来是这个样子。”我们看了瓶子很长时间,“哦,原来是瓶子是无常的,原来是这样的”,很长时间以后才反应过来,有些反应得还是不准确。但是舍利弗对万法的这种洞察,就完全是一见就开始了达,对所有的智慧也是这样的。

 

然后他说,他是怎么开悟的呢?

 

我于路中,逢迦葉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

 

他是怎么开悟的呢?他有一次途中的时候——我们有些注释里面说,他遇到了马胜比丘,然后一起同往佛陀那里——他这里说,他在途中的时候,遇到了迦葉波兄弟。他们是有三个兄弟,迦葉什么什么,反正有三个兄弟嘛,好像《大智度论》和很多里面都是讲得比较清楚。

 

这三个兄弟他们一起在讨论因缘法,他也跟他们一起讨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道理,他当下“悟心无际”,他就开悟了,无有任何边际的境界。这样的境界,他已经得到了。当时跟目犍连一起去的还是什么的。

 

但是《大智度论》里面是怎么讲的,《大智度论》里面好像是听到的,并不是眼睛见到的,你们到时方便的时候看一下。我去年冬天的时候稍微翻译了一些藏文的,它前面有一个公案,说是一个叫做长爪梵志嘛,为什么叫长爪梵志呢?他是很了不起的,当时印度的一个学者,非常了不起的。但后来他跟他的妹妹辩论,辩论的时候他就辩不赢。

 

后来他觉得肯定不是妹妹她自己了不起,她肚子里面的孩子可能很了不起的。他就担心,他没有降生之前,如果再没有学好,他降生以后可能更不行了。然后他就前往印度中方还是什么,开始去求学。求学的时候,他说我如果没有精通十八部学处的话,我不回去,同时我也不剪指甲,他就发了愿。

 

他后来就一直很努力地学,有些人跟他说:“你不可能,十八部学处,你一生都没办法,这个是精通不了的。”后来他非常努力,他的智慧也很高超,然后学完了以后,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外甥是吧,他妹妹的儿子,就不在了,问他哪里去了?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去了。他就特别生气。

 

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去的时候,当时刚好,舍利子好像在释迦牟尼佛面前,给他扇扇子,诵戒的时候维护他,这个时候他有点不服气,才开始从中观的般若方面跟佛辩论,辩论辩论,当时舍利子在旁边听到,最后长爪梵志就输了,他对佛的智慧不得不佩服,当下就了悟了般若空性。

 

这个时候舍利子也是旁边听到了,他们两个辩论的过程当中,舍利子是当时而开悟的。长爪梵志当时在佛面前就出家,后来就获得阿罗汉果位。

 

龙猛菩萨说,为什么佛陀要讲般若空性的原因,也是这样的,像外道听到般若空性以后,最后也是开悟的。长爪梵志最后肯定他指甲也是……一般外道也有这样的,但是我们内道是……

 

法王如意宝的指甲,他是经常剪的,但那个还是比较长的。法王的身体确实有一点差别的。其实我们当时都是没有珍惜,经常出去的时候,有时候跟法王剪指甲,包括手指甲和脚指甲。有时候法王要睡觉的时候,我们给他要拔胡子。

 

有时候就好像法王睡着了一样的,然后就不注意的跟他(拔)的时候,就直接睁开眼睛看着,就很害怕。因为他真正睡着的时候不能使劲地拔,不然的话又醒了,然后慢慢慢慢好像睡着了一样的,然后这个时候突然就睁着很大的眼睛看,特别害怕。

 

所以那个时候好多事情都是,也没有特别珍惜吧。一般上师走了以后,这个时候可能发现,很多事情就需要当时是注意的。

 

所以他当时是这样开悟的。

 

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

 

舍利子原来是个外道嘛,然后出家,出家以后见到这种觉性光明圆满的境界,得到了四无畏的阿罗汉的果位,共同乘也有四无畏的,成阿罗汉的果位。

 

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自从那个时候开始,舍利子就变成了佛的首位长子,在声闻乘当中他是长子。他是佛陀说法,口中产生的这种佛子,就我们说的声闻,佛的语言当中证悟的,也可以说是佛的教法当中化生的。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如果佛问圆通菩提的因是什么?根据我的出家修行所证悟的境界来讲,‘心见发光’,”这里眼见也好,心见也好,因为他看到什么都是马上证悟了。其实这个眼见,归根结底还是和心见有关系的。心见这种无碍的智慧之光,心见而引发这种智慧的光芒。

 

这个智慧的光芒是最究竟的、最彻底的这种光明,这就是真正的如来藏的实相。“光极知见”是究竟的如来藏的实相。

 

所以对他而言,眼识也“斯为第一”,眼识是对成就和修行来讲最重要的。因为像他那样,可能这样的证悟也没有什么吧?他看什么就马上,而且有恒河沙数的这种习气的话,那也是比较容易的。

 

我们现在看到这些25位的,都很随喜,但是我们自己,看看怎么样好?

 

下面是第13个——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

 

接下来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也是从自己的坐垫坐起,向佛足下顶礼以后,白佛这么说的:“我是曾经恒河沙数那样,都是成为如来的法王子,如来的长子。”

 

我们《普贤行愿品》当中也是讲:“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所以普贤菩萨,实际上是一切如来的长子,很多如来把他当做是长子。

 

可能我们世间当中也是有吧,比如说有能力的人,有些人是给很多上师发心。有时候这个上师不高兴,那个上师不高兴,中间很痛苦的,有些时候成为这个上师的长子,那个上师的长子,就很多。

 

像普贤菩萨也是,在十方如来面前获得这样的菩萨的果位,十方如来把他当做弟子的。

 

“菩萨根者”,凡是十方如来,他们的弟子具有菩萨根基的这些,大乘根基的人,都是在修习《普贤行愿品》。《华严经》里面有长行文和偈颂的《普贤行愿品》,这些发愿都是从普贤愿王,普贤十大愿,以这个名字做起的。普贤十大愿,实际上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他们修的,实际上十方如来都是修。

 

我们现在也是应该知道,《普贤行愿品》不仅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所有的很多的大乘佛教都在修。藏传佛教当中也是各个教派的人都在念,汉传佛教当中也是都在修。那同样的,不同的如来的弟子都是会修普贤法。

 

这个是普贤菩萨他先讲了自己的一些功德。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

 

这里普贤菩萨说:“我是‘用心闻’。”你看本来这个是讲耳识圆通,但是在这里耳根的这种识,实际上归根结底也是跟心有关系的。所以普贤菩萨说“我是心来闻。”

 

闻什么呢?“十方世界当中有很多不同的众生,他们的所有的知见。”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的不同的知见,什么样的知见呢?

 

“于我们娑婆世界以外的恒河沙数的世界以外,如果有一个众生心里面开始念、发愿或者说修行普贤行愿,”普贤的十大愿在修行的话,普贤菩萨是怎么样?他马上,因为他的心能闻到所有的,只要别人“所有十方世界中”,他普贤菩萨马上就听到了,马上听到以后,他的六牙白象就在门口,他马上骑着六牙白象,跑到“啊,那里有一个念,这里有一个念。”我们经堂里面每一个人念的话,他就有点来不及,马上分身。

 

分身很容易,不然的话,现在有些人说嘛:“我下班的时候找不到车位的时候,我祈祷上师。后来又想上师肯定很忙,现在很多人找不到车位,都在祈祷,又不敢祈祷。跟上师添麻烦。”

 

所以我们不用担心普贤菩萨太累了,我们不要这么,他就马上在十方世界,恒河沙数以外的——娑婆世界都是很简单的,恒河沙数以外的这些世界当中,如果有众生,他“马上乘着六牙白象,然后分身千万,”——就像我们普贤云供,又化身,又化身,又化身,又一直化身很多很多百千万那由他,这样的——“都到达那里。”

 

确实,为什么是以前的上师们特别重视?其实法王如意宝真的对《普贤行愿品》那么重视。我们以前也是讲过一两遍《普贤行愿品》,从《普贤行愿品》的内容来看也很重要的。但我们作为一个学大乘佛法的人来讲,一天都是能念一遍《普贤行愿品》也是非常好的。

 

我们有课的时候,大家都在念《普贤行愿品》,如果没有课的话,我也希望我们每个人一天都是不间断的,就像我们《喇荣课诵》,实际上也是不间断地,一天念一遍《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普贤行愿品》,那这样的话,真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我们如果有上等根基的人,就今生当中证悟,今生当中虹身成就,这些都是最好的。但是即使做不到这样,在这样的茫茫人海当中,我们还是得到了六字真言,能念诵《普贤行愿品》,能利用转经轮。你看我们现在上课下课的期间,基本上是用了接近一个小时的,我们从7:30到8:00之间的时候大家用转经轮,然后后面还有接近10分钟左右念《普贤行愿品》,那这样的话,即便是有些人观想不好,这个善根肯定不会耗尽的。所以我们还是可以说是不幸当中的万幸,可以这么说吧,我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有些人自己特别自卑,“我烦恼深重、痛苦、烦恼”,然后在这个世界当中,“哎呦,真的,什么都好像是,今天天气很冷,很痛苦,今天天气很热,很痛苦。”然后“吃的也不好,穿的也不好,我们班里面的法师也对我不好,好像去发心的话,也不好,身体也不好,心情也不好,路也不好走,水也不好喝,药也不好吃。怎么办呐?”

 

其实有时候有这样的一种出离心也是很好,没有出离心的话,没有解脱。但是有时候的话,人太自卑,对好的方面的——你看那天法王讲的,我们死的时候都是,没有善根的要想有善根,小的善根要观想成大的善根——有时候人对自己要有一种自信,不要所有的负的东西全部加在一起,然后正的东西都没有。

 

有些太狂妄的,什么修行都没有,“我应该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吧?”今天都是我上去的时候,有一个女众下来了,然后不知道,她说,我是不是什么某个出家人的化身?她在路上问我。我有点害怕了,我说你是哪个班的?因为是个出家人,但我这个班的堪姆的名字不说吧。所以有时候是太狂妄的这种自信,我看肯定是有点儿不正常还是什么的,不太清楚。

 

所以我觉得真的有时候不要太狂妄的自信,这样的话,也是一种障碍;有些人不要太过于的自卑。确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还是修行也不好,我们听了很多的灌顶,誓言也守得不好,戒律也守得不好,还是有点自卑的,但某种意义上讲,在这个末法时代,这么多众生都是连一个“嗡玛尼叭美吽”听闻的机会都是没有的,然后我们还是有这个机会,还甚至学习大乘佛法,还有我们看到这么精彩的,各个25大弟子,他们各自在各自的领域当中获得证悟的这些精彩故事,所以我们有些时候也应该值得自信吧。

 

他这里普贤菩萨,他就来每一个众生面前,开始进行加持。在这个时候——

 

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普贤菩萨说:“我到了他跟前的时候,有些众生,因为业力非常的深重,他不可能见得到我的,但是我可以对这个人‘暗中摩顶’。”

 

你自己根本不知道,他在悄悄地,你正在念《普贤行愿品》,给你摸一个。等会儿看看,我们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如果头上有点痒痒的话,说明普贤菩萨正在给我们摩顶。真的,这个是佛菩萨的这种金刚语,就“暗中摩顶”。

 

还有“拥护安慰”,他经常保护你。有些注释里面讲,我们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普贤菩萨的加持遣除我们内障、外障、密障——我们人有很多的这种障碍啊,所以自己的修行也是得顺利。

 

确实有时候我自己都是有这种感觉,回来不断地传法的时候,虽然有时候好像稍微有一点违缘这样的,但是可能普贤菩萨的加持还是怎么样,每年这个法基本上传圆满。这个是肯定有很多的护法神加持。

 

虽然可能根基比较好的,经常见得到佛菩萨的这种身像,但是如果没有这样,我们胎障比较严重的这些人不一定看得到的,但实际上也会得到他的加被。《正脉疏》当中说:“先于障轻者。显然加被。”“障重者冥中加被也。”说是如果障碍比较轻的人,显现各种方式来给你加持;然后障碍比较重的,业力深重的人,暗中给你加持。凡是只要有信心,那普贤菩萨会在给你加持。

 

“千江有水千江月”我们经常讲。所以谁有信心的话,普贤菩萨在谁面前加持。这句话很重要的。我们喇荣而言,真的是所有的传承弟子,你看汉文的《普贤行愿品》,藏文的《普贤行愿品》,而且这个对我们来讲好像应该是很重要的。

 

不过有些快了的话,好像你们也念得不是很那个,前两天学院念的时候,我听说你们很多人都是有点赶不上。(上师模仿)像这样的时候,原来法王说是维那师不能太快了。有些寺院是念诵太快了,太快了以后就根本没办法。所以那天,不是说我们,那天阿里美珠圆寂日,那一天下午念的,念的时候听说有点快。但是我问了一些藏族喇嘛,藏族喇嘛说正适合,他念得还是比较舒服。可能你们念得有点,这个理解的,有时候外文来念还是有点困难。

 

不管怎么样,普贤菩萨给你拥护、加持、保佑,让你成就普贤十大愿。所以这一段大家也记住,应该记下来。我们经常念,而且有些人都是,我们都可以这么说吧,到了学院基本上是已经念了三四十年了,接近40年了。

 

出去的时候有时候可能断了,但是我是尽量的,即便是出去没有正式的上课的话,每天都是尽量地自己念。有时候都是边打瞌睡边念,有时候早上起来念,我都好多课诵效果都不一定很好,因为白天正常的时间安排翻译这样那样的,然后接下来,哇,很晚了,马上要睡觉了,今天的课诵还没有念,然后就开始念。白天的时间安排得很密的话,早上起来边打哈欠边念。所以我的课诵是比较差的,效果不是很好的,但是一直在努力嘛。

 

所以我们每个人可能,有些人都到了这里二十几年,还是每天都在念。那这样的话,肯定普贤菩萨对我们有这种加持。而且就我们看八大菩萨传里面的普贤菩萨的功德也是非常非常的感人。大家应该知道。

 

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如果佛问菩提圆通的因,我应该说它在本因,当时因地的时候,或者说是本来自己在发心过程当中,‘心闻发明’,”他这里的“闻”,是用心来闻到的,并没有说是用耳根来闻,没有这么说。“这个启发就现前光明,所有的分别获得自在。”

 

有些经里面讲,普贤菩萨是以“狮子奋迅”和“楞严大定”来现前无上境界,所以他一切分别和一切万法获得自在,他是通过普贤大愿的方式,一切的束缚获得自在。

 

所以这些每一个大德,他们也这样了自己的证悟的过程,同时也讲了自己是依靠什么样的方式来利益众生。

 

对他而言,耳识在菩提当中,最为殊胜的,最重要的。

 

再讲一个吧,今天时间应该可以的。

 

接下来,应该是25个弟子当中第14个弟子,依靠鼻识而获得证悟的孙陀罗难陀。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

 

这里说“孙陀罗”,就是难陀,不是阿难。难陀的名字比较多,阿难陀,放牧难陀。他的名字为什么以他的妻子为名呢?因为跟其他的人容易混淆,所以说是“孙陀罗”,“孙陀罗”,我们《前行》里面有的班匝日嘎,他妻子一直舍不得的,以那个名字来给他取的。他出家以后还要取她的名字的话,有点儿,她不一定很开心。

 

好像藏文当中都没有这样说,难陀就直接讲,“孙陀罗”是汉文的意思特意给他加的,不知道梵文上面有没有。

 

他也是从自己的坐垫坐起,顶礼佛的足下白佛言,他说:“我刚开始出家,想跟佛陀入道,虽然戒律是清净的,”他一直是虽然遇到了种种违缘,但是没有破戒。“但对于三摩地方面,”戒律还可以的,不过他的三摩地修行很差,“于三摩地心常散动,”,就坐下来打坐的时候,经常可能是想他妻子也好,或者是想其他的。

 

仓央嘉措情歌里面说是:在清净的闭关里面安住的时候,该想的佛陀的面一直观想不出来,不该想的亲友的面就想出来了,一直就浮现在眼前。就像那样,他这个心一直散乱,“没有得到无漏的果位。”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

 

后来世尊教他和舍利子的舅舅,我那天讲的长爪梵志,应该叫“俱絺罗”,刚才不是稍微讲了一下嘛。

 

哎呦,咋个的哟。你看我们的老菩萨,八十多岁了还拿个手机。

 

(“手机都交了,今天才发的,刚才关机了,它又出了。”)

 

又出来了,是吧?关了机滴,好嘛,以后不要这样啊。你是老年人,稍微那个。

 

当时佛陀教阿难陀和长爪梵志,让他们观想,观想什么呢?观想鼻间有个白色的东西,白色的相。

 

然后难陀说,我们平时说他叫难陀,然后阿难叫阿难。他叫孙陀罗难陀。

 

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

 

他这里说,他刚开始观鼻端一片白相,然后我就详细地再去观察,这样的这种相,他这个其实是依靠鼻根观想,其实鼻子里面的这种呼吸。我们前面讲的也是一个呼吸,这种出气和吸气这样的。一般鼻端观想一个白色的相,然后可能呼气、吸气这样。

 

然后他就观修三七日,就21天,三个七日。这样最后就见到了鼻中的这种气,本来气体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但是他通过观想的能力,呼吸以后,他就见到了白色的这种相以后,慢慢慢慢见到了气。

 

气是“出入如烟”,他的呼气吸气,像烟一样的这种相。这个我们一般来讲可能没有的。

 

然后他就继续观“身心内明”,因为刚才他依靠鼻识,再继续观内明,观内明的时候,圆满通彻的世界,整个世界最后变成了极为清净的,就像琉璃一样,他就显现一片清净的世界。

 

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

 

他就这样逐渐逐渐观想,刚开始有白相,然后就烟相,然后烟相逐渐逐渐消失,最后在鼻子当中的息气又成为一种白色。其实他这是一种对所缘对境的一种观修方法吧。

 

然后心就已经开悟了,所有的有漏法都尽了,所有的出入息,最后都是变为光明智慧,本具的这种智慧光明。这种智慧光明也是照耀十方界。

 

当然这个光明并不是我们所谓的,发出什么红色、白色,就像《宝王经》里面所讲的一样,白色白光,红色红光,黄色黄光,肯定不是这样的。

 

他这种智慧的光就遍于整个世界。这个时候他已经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世尊记我当得菩提。

 

世尊当时授记他将来一定会得到菩提。他暂时是获得阿罗汉果位,将来获得菩提。

 

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如果佛问我圆通法的话,我说应该是我的鼻识,先有烟相、白相这些,然后逐渐一切都消失,最后这种光明智慧住于一切世界,最后我的气息慢慢慢慢变成什么?变成引发自己具有的本来的光明。这种本来的光明实际上是圆满的,灭尽一切的漏法。

 

对我而言,鼻识在所有的一切当中,对证悟来说鼻识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依靠这样的这种观修才能获得证悟的,所以这是他的一种境界。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了。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