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

讲解视频:

 

 

讲解音频:


 

辅导音频:

 

答疑音频:

 

思考题:

1.龙猛所说违犯菩萨戒后的还净方法是什么?请详细观察自相续,你认为自己更适合以哪一种方式来忏悔?

2.无著菩萨所安立的犯菩萨根本戒的界限是什么?还净方法是什么?

3.为什么说以菩提心摄持,则于睡眠、放逸当中也会不断增长善根?如果自认为已经发了菩提心,是不是从此以后就可以懒散懈怠了呢?

4.以菩提心摄持而修与以菩提心摄持自相续,二者有何差别?

5.如理护戒有什么功德?以菩提心摄持和未以菩提心摄持的功德有何差别?

6.大多数人已经在上师或佛像前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那是不是已经在相续中真实生起了菩提心呢?

 

《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共分五品:总说品、别解脱戒品、菩萨戒品、密乘戒品、三戒圆融品。现在正在讲第三品菩萨戒当中,万一失坏菩萨戒如何恢复的方法。

 

丁二(真实还净方法)分二:一、龙猛菩萨之观点;二、圣者无著之观点。

 

戊一、龙猛菩萨之观点:

 

越时失毁黎明时,祈祷圣者虚空藏,

梦中堕罪得忏净,余罪昼夜诵三遍,

三聚经而得清净,此乃龙猛之观点。

 

“越时”,指时间已经超越了。比如一天分为六时,白天分三时,晚上分三时,白天晚上平等来分,则四个小时为一时。比如一个人对众生生嗔恨心打架,在三个小时之内马上忏悔,说明没有越时,过了四个小时以后就已经越时了,菩萨戒也已经毁坏,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必须重新受。所以,菩萨戒若已越时毁坏,则需要在黎明时分祈祷圣尊虚空藏菩萨,于梦中忏悔自己的堕罪,并得以清净,其他罪业需要昼夜各念三遍《三聚经》,也即《三十五佛忏悔文》,之后得以清净。这是龙猛菩萨的观点。

 

舍戒失戒之缘:有舍根本愿菩提心、犯违品根本罪、还菩萨戒三种,初终二种是菩萨戒即刻就根本不存在的因与缘。这里说毁坏菩萨戒的三种因,第一个是舍弃愿菩提心,第二个是违犯十八条罪或者四条根本罪,第三个是还菩萨戒,发愿从此以后再不发心。在这三种因当中,最初和最后两种,所谓的菩萨戒于很快时间当中就不存在了,没有越时之说,因此,仅仅依靠忏悔还不足够,必须再次受戒。除此之外的一切根本罪,在白天三时、夜晚三时即一日六时中,如若未越时而生起对治心,马上忏悔即可;若从犯罪时起已超越了对治期限,就称为越时堕罪。

 

出现堕罪以后,如何得以清净呢?还净的方法,根据利根、中根、下根的不同而有三种。按照颂词的次第,首先从中根者的角度来讲。中根者通过在本尊前忏悔得以清净。如果想在总的密主本尊圣者虚空藏菩萨【94】前忏悔,则未过夜前沐浴、清洁,供香、持诵其名号、顶礼,并猛厉祈祷:“祈求圣尊为我显相,令我罪业得以清净。”如此真实或于梦中根据缘分,虚空藏菩萨显现人等各种形象来表明清净堕罪。

 

【94】 虚空藏菩萨曾经发愿:我于获得佛果时,主要清净失坏菩萨戒之众生相续的罪障。

 

犯菩萨戒以后最好不要过夜,密乘戒也是如此,下面会有广说。若发现自己已经违犯了菩萨戒,在未过夜之前一定要在菩萨面前忏悔,持诵名号、顶礼、祈祷,这时于梦中出现真正的菩萨像或者其他形象,令你的罪业得以清净。

假设未出现验相,则在黎明时【95】,可以观想黎明作为信使。龙猛菩萨在《学集论》中专门讲到了这种忏悔方法。其他均如前而行,沐浴、清洁、供香、持名号等,并诚心祈祷:“黎明啊黎明,当您在赡部洲出现时,愿立即以大悲关照我,将我的话语迅速转给大慈大悲的虚空藏菩萨,请他在我的梦里显示快速忏净堕罪、获得大乘圣者之方便与智慧的方法。”如是祈祷后入眠,结果虚空藏菩萨在梦中随机显相令堕罪忏净。

 

【95】 黎明分为破晓、将晓、拂晓三时。

 

一般来说,于黎明时分所出现的梦境,比较灵验。这是中根者的忏悔方法。自己一旦违犯了菩萨戒,应该按这种方法来做,这是龙猛菩萨的传统,非常重要。有很多地方对违犯菩萨戒根本不在乎,这是愚者的一种行为。既然受了菩萨戒,对如何恢复的方法必须知道。

 

下根者通过四种对治力来忏悔,所依对治力即大乘善知识与殊胜佛像、佛经、佛塔等,内在所依即自己从内心皈依三宝与发菩提心;现行对治力即诵读值得赞叹的大乘经典、陀罗尼咒、金刚萨埵心咒以及百咒功德等;厌患对治力以及返回对治力与前面别解脱时所讲的相同。因为下根者以祈祷虚空藏菩萨的方式,不一定会在梦中显现各种形象,所以需要自己以四种对治力的方法来忏悔。

 

利根者以如梦如幻的方式,首先观想遍布虚空界的佛菩萨,于其前以词句来忏悔,之后于真实义中入定,使罪业得以忏悔清净。这在《学集论》中专门有一段文字进行描述。《广方经》中云:“何者欲悔戒,端坐观真义,真实观真性,见真性解脱,彼为胜悔忏。”真正的利根者,身体安住并观本来真实义,罪业和非罪业的所有法于真如中获得解脱,安住在这种境界中,所有的罪业于如幻如梦中得以清净。一般来说,对未证悟空性、连烦恼也无法对治的人来说,仅仅闭着眼睛入定一会儿,就觉得自己的罪业肯定清净了,这是很难说的。如果以中根者的方式,连虚空藏菩萨也无法显现的话,是不是利根者确实非常难说。所以,在修法过程中,自己不要以增上慢的方式,认为自己是利根者。这方面大家注意。

 

此外,对于恶作以及因忘失、未以正知摄持而未能还净的剩余所有堕罪,通过昼夜各三遍诵《三聚经》、精进奉行善法来忏悔。

 

在藏传佛教,一般早上起来需要先念百字明二十一遍,再念《三十五佛忏悔文》以及百咒等。在座的很多人,在刚刚讲完菩萨戒的两三天中,可能好一点;再过三年、五年,现在所讲的教言全部会忘得一干二净。人都有这种习气,没有一个善知识在旁边催促你的话,可能有很大困难。因此,大家应该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在自己的每日念诵中,最好有《三十五佛忏悔文》或者百咒等。我们所造的业比较多,忏悔是非常重要的。

 

【96】 净除业障的一百个咒语。藏地的许多老修行人,将百咒作为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课来念诵。

 

一般说来,菩萨戒与别解脱戒不同,如果每天反复受,戒体具有越来越增上的功德。而且所犯根本罪未逾越期限之时,仅仅依靠忏悔也可以恢复;如若超过期限,则已经毁戒,必须重新受。

 

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受戒次数不固定。有些根性不好的人,无论犯了多少次都开许重新受。对于所犯总的自性罪与佛制罪,尤其是违犯一切菩萨学处,每日受菩萨戒是甚深殊胜的对治法。我想,大家在学院的时候,每天上师如意宝讲经之前都会念受菩萨戒仪轨。一旦离开学院,很多人以前受过菩萨戒的念诵文可能都忘了。作为发过菩提心的人来讲,每天念诵发心仪轨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人离开学院以后,暂时两三年中还能坚持,过了之后就很困难,但学佛不应该这样,一定要常年如一日地去修行。

 

前一段时间,慈诚罗珠堪布在北京采访了一位清华大学的老教授,据说现在是88岁。原来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诺那活佛面前得过破瓦法,当时有黄念祖老居士和国民党的几个军官,一起受了菩萨戒,同时得到了往生法的传承。这个老年人虽然在清华大学等很多高等院校非常有名,但他自己的修法从未间断过,每天晚上都会坚持修破瓦法。慈诚罗珠堪布说,他这种行为还是非常吸引人的。他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有三千多块钱,孩子分别住在美国、加拿大等地,从世间受用方面来讲,还是挺有福报的。但他家里除了法本以外,只有两个凳子,其他现代化的物品,除了一部电话什么都没有。这就是真正的修行人。

 

【97】 诺那活佛:西康金塘人,生于前清同治四年乙丑五月十五日寅时,于 7 岁时被迎请到诺那寺,修学显密教法。他的上师是贝雅达赖,贯通五部密法,神通广大。其弟子甚多,即身成佛者也大有其人。圆寂时示现虹身成就,身体缩小为一尺多, 享年 136 岁。

 

希望大家对每次讲过的法,一定要珍惜,以后要讲很多次非常困难,这个机会很难得。尤其这次讲过菩萨戒以后,我们不一定长期在学院安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因缘,自己要做好准备:到这里来求的是什么法呢?就是发了菩提心。你每天不间断念诵发心的仪轨,今生获得人身也是很有意义的;舍弃家庭、财产到这里求学,也是很有意义的。有些人可能不这样认为,觉得发菩提心和菩萨戒不是很重要,开天眼才是最重要的。社会上很多学佛的人,不是为了真正的解脱,就是要家里平平安安,一定要发大财。这都是不懂得真正佛教的道理导致的。

 

戊二、圣者无著之观点:

 

行四黑法舍众生,则已舍弃愿心戒,

不间断行无惭愧,以此喜悦视为德,

乃大束缚毁戒律,称为他胜小中非。

 

行持四种黑法以及舍弃众生时,就会舍弃愿菩提心。所谓的舍弃愿菩提心有三种束缚,若是大束缚则戒体完全失毁,若是中束缚和小束缚,不会毁坏根本戒体。那么,大束缚是什么呢?具足四个条件则称为大束缚,也即:一、烦恼心不间断而出现;二、无有惭愧心;三、以此令自心喜悦得以满足;四、视为功德。

 

无著菩萨的观点:行四黑法以及存心舍弃众生,具足这两点,已经舍弃了愿心菩萨戒。但在阿里班智达在颂词当中,以及明朗罗扎瓦、堪布云嘎的讲义中,并未详细说明怎样才算舍弃愿菩提心。所谓的舍弃众生,有些金刚道友吵架:我要舍弃你。两三天又好了,可能不是这样的。此处的舍弃,应该指当时的嗔恨心以及舍弃的心念非常强大:生生世世乃至菩提果之间,即使有机会饶益你,也不作饶益;即使有机会遣除你的困难、痛苦,也不制止。如果发起如此严重的嗔恨心,并且相续不间断、无有惭愧心,认为自己打他骂他是对的、是一种功德,具足这四种条件,就已经毁坏了菩萨戒。有些人虽然当时生嗔恨心骂对方,但后来自己也觉得很惭愧,有人批评的时候,马上“我错了,我错了……”,也认为自己的做法并不是功德,这样的话,不具足大束缚的条件。

 

对于舍弃愿菩提心和行持四黑法,以前克主杰和智悲光尊者是分开说的:舍弃愿菩提心一定会犯菩萨戒,单单行持四黑法不一定犯菩萨戒。不然,可能很容易就犯了,比如不能有谄诳行,这一点凡夫人根本做不到,很困难。所以两位尊者说:单单行持四黑法,不会从根本上毁坏菩萨戒,只是间接舍弃。间接舍弃的意思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即生行持四黑法,来世我的相续中不容易生起菩提心。克主杰说:有人说仅仅行持四黑法就会犯堕罪,这是未懂得《宝积经》真正的甚深含义。在他的《三戒论》讲义中,作了严厉批评。萨迦班智达在其他论典中也说:舍弃愿菩提心毫无疑问会毁坏菩萨戒,但行持四黑法不一定的。并且引用《教王经》等教证作了说明。因此,大家在这方面应该这样理解。

 

总而言之,舍弃愿菩提心一定会犯菩萨戒,这一点众所周知。行持四黑法,比如在众生面前行狡诈行等,一般来说肯定会毁坏菩萨戒,但并非从根本上毁坏,这其中还是需要具体分析的。

 

如果舍弃愿心,行心也必将失毁。对于诸如为了利养而赞自毁他等四他胜罪中的任何一种,如若具有不间断屡屡再犯、毫无惭愧、以此为乐心生欢喜、对此事视为功德四种支分,就称为大束缚堕罪,将会毁掉戒律,因此称为他胜罪。对这四个支分,大家一定要知道。有些人今天自赞毁他:我今天犯了菩萨戒,完蛋了完蛋了……。在众生面前稍微有一种狡诈行,对凡夫人来说,这种行为很容易。也许我在讲经的时候也有,痛的时候装不痛,不痛的时候装着痛,那么这些是不是犯菩萨戒呢?不一定。因为这里面要具足四种条件,才属于大束缚烦恼,会毁坏菩萨戒。大家一定要记住。

 

任何一支均具足,但对此生起强烈的惭愧心,并不观待他缘自己快速中止恶行,则为小束缚;支分具足,但略生惭愧,经他人规劝而中止恶行,称为中束缚。后两种并不是真实舍戒。

 

犯他胜罪重受戒,中等者于三人前,

下等者于一人前,以说罪体而忏悔,

无相合者意念戒,广大行派无伦比。

 

前面讲了龙猛菩萨的观点,也即无论犯多少次戒,都可以重复受戒。本论颂词中未提及,但无著菩萨在《菩萨地论》中说,犯两次戒是可以的,两次以后就没有恢复的机会了。比如今天犯了菩萨戒重新受一次,再犯一次又重新受一次,之后就再不能重新受戒了。阿里班智达大加赞叹:“广大行派无伦比。”因为对初学者来讲,应该严格一点好,所以,我们以后还是以无著菩萨的观点为主。

 

颂词中说,中等者,也即中等束缚的堕罪,于三人面前忏悔;下等小束缚所造的罪业,在一个人面前忏悔就可以。忏悔时,以说罪体的方式进行忏悔;若没有相合的对境,以意念来忏悔也可以。无著菩萨的广大行派,在受戒时比较严格,中间守持的时候着重强调愿菩提心,最后恢复时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重受的。有些金刚道友可能认为:别解脱戒有点困难,菩萨戒还是很简单的。实际在因果上非常难说,按照宁玛巴的观点,阿里班智达此处也说广大行派的观点非常好。

 

忏悔以上罪业的方法:如果出现以舍愿心、大束缚他胜根本堕罪而舍菩萨戒的情况,在具足大乘戒的四人以上前励力忏悔戒犯,积资净障,再度受戒,重复受戒次数不能超过三次。无著菩萨在《菩萨地论》中说是两次,可能是不能多于三次,说法稍有不同,不过也不矛盾。

 

无著菩萨认为:犯了菩萨戒以后,必须在具足大乘戒的上师等其他人面前忏悔,否则,不一定得以清净。以中等束缚引起的所有相似他胜罪,在三人以上前忏悔。以下等小束缚所造的根本罪以及除此之外的四十六恶作,根据是否具染污性发心也有成为无堕的。无论如何,犯下这些堕罪以后,若在一人以上前言说罪体而忏悔戒犯,则可清净。《菩萨地论》中专门讲到了忏悔的方式。

 

《菩萨戒二十颂》中云:“大缚罪当重受戒,中缚三人前忏悔,余罪于一人前忏,有无染污依自心。”如果以大束缚而犯戒,则需要重新受戒。忏悔时,需要观察自己是否具有染污心,以这种方式来忏悔。若不具足能作为忏悔此等罪业对境的大乘具戒者,应当意念观想在佛佛子前忏悔戒犯。

 

《道灯论释》中云:“初时能恢复,上士中二时,末时恢复下。”总的来说,一天可以分为六时,而六时中的每一时均可分为三份,在这些时间里,依靠上、中、下根者的对治法得以恢复。比如,在犯戒后的一个多小时中,若以对治心来忏悔,说明是上根的上根者;在第二个小时以对治心来忏悔,则是上根的中根者……以此类推,根据根基不同而于不同的时间中得以恢复。我们当中的有些人也是这样,两个人打架,上根者在一个小时当中就想通了,马上忏悔;中根者过了几个小时以后,通过其他人反反复复劝说才想通;有些刚强难化的人,自己想不通,其他人怎么劝也不行,实在不愿意忏悔,这就是最下根的人。

 

广大行派的护戒界限以及恢复方法等,是针对初学者来严格要求的,因此无与伦比。以前上师如意宝经常会引用这个教证:初学者最好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来行持。因为三次以后再不能受持,以这种方式要求自己,不容易犯戒。不然,心中认为:龙猛菩萨已经开许了,受多少次都可以。之后天天出去生嗔恨心打架,这就不是菩萨了。所以,初学者以无著菩萨的观点要求自己极为重要。

 

丁三、如理护戒之功德:

 

若为菩提心摄持,眠等放逸亦不断,

生福德力成佛子,三七卅三劫成佛。

 

如果以菩提心摄持,则于睡眠、放逸时也会不断产生福德,逐渐成就佛子的果位,并于三阿僧祇劫、七阿僧祇劫、三十三阿僧祇劫中成就佛陀的果位。

 

在很多大乘善知识的教言中讲到,做任何善法都要用菩提心来摄持,到最后这样的善根与菩提心会摄持补特伽罗。这个意思大家知道吧,比如观空性,最初以菩提心摄持而修,最后空性和菩提心会摄持我们的相续,如此则在生生世世中,即使堕入恶趣也会生起功德。《经庄严论》说【98】:即使堕入恶趣也会成熟众生相续,并且痛苦极其微小,于很短时间中获得解脱。释迦牟尼佛曾经转生为加巴谢达的时候,对他的朋友生起悲心的公案, 很多经论注疏中也已经引用过【99】。

 

【98】 《经庄严论》:功德亦四种,虽堕于恶道,迟入复速出,苦薄及悲深。

【99】 《释迦牟尼佛广传》: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地狱中拉马车者加巴谢达时,因悲悯朋友而初发悲心。《经庄严论释》:世尊因地转生地狱,与同伴嘎玛热巴同拉马车时, 因力小难拉,惨遭狱卒锤击。当时世尊即发心:愿独自拉车代同伴受苦。以此善心力,转生于天境。

 

有菩提心的人跟其他人完全不同,一般来说不会堕恶趣,即使堕入恶趣,也会在很快时间中得到解脱。所以,菩提心的功德非常大。《本师传》中说:业力的成熟不可思议,也不会失去法的系念。也就是说,发菩提心的功德不可思议,即使堕入恶趣,所谓的正知正念等善念也不会舍弃。

 

因此,首先以菩提心来摄持所做的善根,非常重要;之后以菩提心摄持我们的相续,生生世世都是如此。比如射箭,最初有一个大势力的人用箭一射,在它的力量未间断之前,箭不会落在地上。同样,发心乃至菩提果之间,以利益一切众生的心念来摄持,并非口头说说,而是内心真正生起这种想法,以这种强烈的心念,令自相续得以改变,这就是以菩提心摄持。若未以菩提心摄持,自己的心不一定改变。

 

一、善根持续产生之功德:如果瞬间生起了愿菩提心,那么产生暂时增上生之果的能力永远不会灭尽,并成为究竟获得菩提之因。若在这样的愿心基础上,被行菩提心摄持,除了造不善业时菩提心不会增长以外,即便在睡眠、游乐、散乱等放逸状态当中,也会接连不断产生福德力,其果报不会穷尽就不言而喻了。

 

菩提心的功德十分不可思议,现在就应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有些人前世善根比较不错,很快时间中已经生起了菩提心;有些不一定生起菩提心。希望你们能够再再学习《入菩萨行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大乘菩提心,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入行论》中云:“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

 

二、名句转依之功德:此外,何者生起菩提心,名称立即就变成了佛子,成为人天应礼处。《入行论》中云:“生死狱系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我自己认为,《妙法宝库》当中的《佛教科学论》和《入菩萨行论广释》,对众生的利益比较大。那天杭州有一个人说,他印了五次《佛教科学论》。很多地方印了大概一万册《入菩萨行论广释》。这两本书都是反反复复在印。我心里面有一种想法,想要把藏传佛教中有关《入菩萨行论》的注疏全部翻译出来。无著菩萨的《入菩萨行论注疏》,今年应该可以翻译完;后面还想翻译堪布根华、根桑秋扎有关《入菩萨行论》的讲义。前段时间去德格,在德格印经院里请了 萨桑【100】的《入菩萨行论大疏》。在不同注疏中会有不同的窍诀出现,所以我自己心里面这样发愿。不过发的愿很多,有些成功,有些不成功。如果不成功,来世再翻译也可以。最好今生当中,现在藏传佛教比较有名的注疏能翻译出来。

【100】 与宗喀巴大师的上师同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

 

即便犯了某些罪业,但不舍愿菩提心的话,种性已经胜过了声闻缘觉阿罗汉,不会失去菩萨的名称。智悲光尊者和克主杰都是这样说的,此处堪布云嘎也引用教证作了说明。《弥勒菩萨传记》中云:“善男子,譬如金刚宝虽破损亦胜过诸金饰且不失金刚宝之名,亦能遣除贫困。同理,精勤遍知菩提心之金刚宝者亦胜过声缘一切功德并不失菩萨之名,亦能遣除轮回一切贫穷。”就像金刚宝虽然毁坏,其他金饰也无法与之相比,若未舍弃愿菩提心,他的功德已经胜过声闻缘觉的一切功德。

 

三、获得无上菩提果位之功德:获得究竟果位的方法。总的来说,在资粮道中通过修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而获得五通与法续等持等。尔后加行道暖、顶、忍、胜法位在四顺抉择分前二分时修五根、后二分时修五力,从而减弱一切能取所取分别念,功德也大大超过资粮道。这些我们以前讲过,《入中论》里面也讲得很多,我在这里不作广说。在一地菩萨时,从根本上断除能取所取,现量见到法性真谛而根除遍计所摄的二障,获得一千二百等功德。修道九地依靠再三串习现见的法性智慧之力,而在一至六地次第断除俱生二障,三清净地灭尽烦恼障后渐次断除细微所知障。在此等地之时,一万二千等世俗功德愈加增上,到了十地末际,以金刚喻定摧毁细微习气,从而现前圆满正等正觉果位。

 

利根、中根、下根菩萨证道之理:如牧童或称不可比喻发心的利根者,愿度一切众生成佛后自己再解脱,此等者不迟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即第一大劫究竟资粮加行道,第二大劫圆满不清净七地,第三大劫究竟三清净地,最终得果。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还有其他的《总说除意暗论》中说:所谓的阿僧祇劫,实际上就是刹那圆满无数劫的功德。比如释迦牟尼佛以前转生为大悲商主时,以悲心杀死短矛黑人而圆满八万劫资粮等。所以,成佛不一定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阿僧祇劫只不过是佛经中表示漫长时间的一种比喻而已。有关这方面,我在《藏密问答录》和《密宗断惑论》中,也引用教证说明过。

 

称为如舟子或具殊胜智慧发心的中根者,即愿自己与众生一同解脱的菩萨们,经七大阿僧祇劫成佛,也就是说,资粮道加行道各经两大劫,见道一大劫,修道两大劫,究竟证道。

 

如国王或具大意乐发心的钝根者,也就是希望自己解脱后再度化他众的菩萨们,历经三十三大阿僧祇劫中成佛,资粮道加行道经三大劫,十地每一地经三大劫,最终获得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