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下一页

 

 

 

 

 

 

如果认为:贪心……这个分别念起初并不存在,但是突然间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就有了这个贪心。那要观察心产生或者由来或者浮现的地点,只要是心产生,无外乎是由外面的六境中产生,或者由内在的六根中产生,或者由它们之间产生,只能是这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我们先来分析第一种情况,外境,眼识的对境是色,耳识的对境是声,鼻识的对境是香,舌识的对境是味,身识的对境是所触,意的对境是法界,对这六境加以探究,作为眼识对境的这些色法,用分析的智慧把它们剖析成方分,方分也抉择为无有自性,剖析成微尘,从而证明自性不成立,因此没有从中生识的对境。同样,声音等一切成立为微尘自性的就是有实法,微尘组成的万法,以分析慧分成四部分,每一分都可以分割成四分,如此加以剖析,最终,中等的日光微尘四十分之一,被承许是无分微尘,它又可以分成上下方分,由此以微尘无有自性的法是以无基离根空性法而存在着,所以从中产生心的对境并不存在。如果心想:那么,这个生是什么?是缘起不灭空性妙力的游舞、广大现相的庄严。依此,生起缘起性空的定解,由于外界六境自性不成立,所以如同没有母亲就无法生子一样没办法产生心。

 

再想想:那么,是内在的六根产生心的吗? 并不是,六根,其中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和身根,这五根缘取各自的对境,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如云:“六根灭尽之无间,即是心识彼即意。”前面的五根识灭尽之时,为生起无分别意识提供机会,(五根)加上无分别意这六根刚刚泯灭的当下,就作为生起有分别意识的因, 由此安立“根”,五种有色根,依照前文对身体的分析那样详察细究,正由于微尘无有自性, 所以无法由内在的根产生心,如同没有父亲就无法生子一样。

 

再考虑:那么,心是在根境二者之间产生的吗?并不是,根境二者中间,也只有白天光明的微尘和夜晚黑暗的微尘两种,别无其他。

 

明暗的两种尘,既然是微尘,就必然是无分的自性,因此心的生处不成立。通过这般对心加以分析,如果认为:心似乎不存在,可是心产生以后安住的对境的确是有的,所以心有住处。

 

心的住处也纯属子虚乌无,就像石女一开始不曾生子,中间就不会有住处,这一点无需分析,但如果还仍旧认为心是存在的,那就要加以详察。依然如前一样,对外在的六境、内在的六根、根境之间加以分析,结果就会认识到心无住处。

 

如果认为:虽然心没有生、住,可是最终灭处是存在的。

 

打个比方来说,石女儿最初没有出生,中间没有安住,就不存在最终死亡的情况。同样的道理,对外在的六境、内在的六根以及根境之间通通详察细审,结果都分析成微尘方分, 自性不成立,由此可知,心也没有灭亡之处。

 

倘若认为:以上心的生住灭尽管寻而不得, 可是依旧有顿然而起的分别念,所以这是存在的吧。

 

并不存在,我们的这颗心如果是一个有实法,那就是形色和显色,除此之外再不可能存在别的有实法。所以我们来分析一下,看看心到底有没有圆、四方、椭圆、三角、锥、长、短、正、歪的形状,就会得出“心无形状”的结论。如果分析心有没有白黄红绿等颜色,显然没有颜色。倘若观察它有没有男人、女人、黄门、牛、马等色相,很明显不成立色相。如果依然认为心存在,那么就在外境显现、根和身体的里里外外观一观,看是否能见到心?心无色可见,用耳朵听一听,心也无声可闻,作为世间的俗人们,如果没有眼见,没有耳闻,那就会说“不存在”,而不会说“存在”,所以心自性不成立。如果依旧看看用鼻子可否感觉到心的香气,用舌头可否品尝到心的味道,用手在身体内外观察一下,心究竟有没有所触,绝对没有,由此证实“心即是空”;在未经观察、 未经分析的情况下,由一切皆非的空性中缘起不灭的自性中,可以浮现心,这称为“空即是心”;如此空性缘起无二无别、不可分割如同水月一般,可以说“空不异心、心不异空”。我们要对四种空性双运的道理生起不被他夺的定解。接着需要引发出“虽然这般辨析了不可得但在未经观察、未经分析的情况下缘起不灭的自性幻化八喻”的定论。

 

幻化八喻其余比喻简单易懂,这里讲一讲其中的如幻,比如,有个魔术师名叫穹波布嘎, 他对着虚幻的木块、石子等念诵虚幻的明咒“嗡特布特布索哈”,结果显现出虚幻的马象等景象,变幻魔术。当他又想把虚幻的事物毁掉时,再念诵“嗡莫特莫特索哈”的咒语,结果虚幻的景象销声匿迹,又显现出木块、石子。与此相同,魔术师般的无明老人,对着作为因的所取能取,念诵作为缘的“业和烦恼”明咒,结果浮现出上从有顶下至金刚地狱之间虚幻相般的六道众生千差万别的景象。然而,就像木块、 石子最初没有念咒语、最终以咒语消除的这两个时间里,虚幻的景象并不成立,中间依靠外缘显现一样,心性如来藏起始本基没有迷乱的阶段和最后现前圆满佛果的时间,如幻般的迷乱相实不成立,可是由突然间迷惑导致迷乱成虚幻的景象,因此我们要把这些迷乱相观想成幻术等八喻,反反复复观察、安住辗转交换而修。

 

所有结座的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

 

座间阶段,参看有关智慧分类方面的书,并且思维分析。

 

这以上行菩提心的学处已经讲解完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