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解说 016

 

第16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我们要明白:观待这一相似胜义而言,也就有所谓“无生”的承认了。

 

我们要知道,观待这个相似胜义而言,就有所谓“无生”的承认,“无生”就是空的意思,就有无生或者空的承认。

 

当然,如果来到究竟胜义观察量的面前,它也只是对后得生起定解的一种方法而已。

 

如果站在究竟胜义谛的高度,或者“来到究竟胜义观察量的面前”,这种“无生”的承认就是“对后得生起定解的一种方法”。菩萨后得的境界就是安住在这样一种“无生”当中,直接了知无生。所以,如果我们现在把“无生”作为一个着重的观察来进行了知,进行辨别的话,它就是对菩萨后得境界产生定解的一种方法,不是对菩萨入定境界产生定解的方法。

 

从真正究竟实相的角度来讲,所谓由生引出的无生也仅仅是凭借智慧遣余的分别影像罢了。

 

从真正胜义谛的角度来观察的时候,这个“无生”是由“生”引出来的,这个所谓的“生”是什么呢?所谓的“生”就是生住灭的生,这个是属于平时的世间,平时我们说一切万法有生、有住、有灭,这个生住灭是有为法。众生执著这个有为法而产生很多实执,现在我要斩断对它的实执,就要了知这个“生”是一样的不存在的。打破了“生”之后,由此而引出“无生”的承认。这个地方讲“所谓由生引出的无生”的意思就是这样,我把“生”打破,就知道它是无生的;把住打破——是无住的;把灭打破——是无灭的。

 

有为法有生住灭,你通过中观观察之后,无生、无住、无灭。这个地方是讲无生的,这种无生的承认,“仅仅是凭借智慧”,凭借刚才我们所讲的胜义理论,“遣余的分别影像”,这是一种“遣余”,“遣余”就是因明的一个名词,就是遣除其它法,而单单认定某法。比如说,我把无生之外的法都遣除了,最后我认定无生。实际上我最后通过遣余的方式认定了无生,这个是一种分别念的影像。它是我们的分别念的一种影像引发出来的,实际上它还是属于分别念的范畴。如果是分别的范畴,它是属于世俗谛而不是真正的胜义谛,真正的胜义谛是必须要超越一切分别的。

 

因此,唯有超离有生、无生等一切边并断绝语言、分别之诸行境的圣者极为清净的入定智慧所照见之义方可堪为至高无上的真实胜义,观待这一真实胜义而言,也就不存在任何承认了。

 

所以我们知道,唯有超离了“有生”,这个就是一般的世间人他认为的一种观念,就是有生的,“无生”就是前面所讲的单空的。不管怎么样,究竟的实相当中“有生”、“无生”都不存在。究竟的实相当中,一切都是无所缘的,所以有生也好,无生也好,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你要真正相合于实相,你必须要打破,你必须要超离有生、无生的一切概念,必须要超离有生无生的一切边,而且“断绝语言、分别”的一切行境的,必须要断除这样一种行境。

 

“圣者极为清净的入定智慧所照见”的这个意义,就是圣者极为清净的、离开有生无生的、离开语言分别的、离开一切行境的,圣者的极为清净的入定智慧所照见的实相,才是“至高无上的真实胜义”。这个方面安立的问题是什么呢?应该知道真正的圣者的境界,的的确确是超越了一切凡夫的分别念,粗粗细细的所有分别念都要超越,这个就是真实的胜义谛。

 

现在我们为什么要抉择这个问题呢?圣者的智慧,对我们来讲有什么样的必要?我们为什么要了知它?我们首先要了知,圣者安住的智慧是超离一切分别念的,所以我们在抉择见的时候,要跟随圣者的智慧去抉择见,也是要把我们自己分别念面前所有的法,能够执著的法全部破掉,全部破掉之后就是和圣者的见解随顺的。如果在这个见解上再进一步慢慢慢慢去修习,把我们相续当中的分别念,逐渐从粗到细,慢慢慢慢通过修行的方法泯灭掉,最后就可以和圣者的智慧非常地接近。

 

这个和圣者的智慧非常接近的位置是在世第一法位,就是加行道的最后一位,这个时候他的习气很强了,修空性的力量非常强的时候,一刹那之间进入了初地,就真正入到圣者的无有分别的智慧。所以我们现在要修行的是究竟的胜义谛,究竟的胜义谛是谁安住的?圣者的入定根本智安住的,所以现在我们抉择中观见的时候,就要抉择这个,首先把所有的执著打破。

 

你的有边也好,你的无边也好,你的显现的这一边也好,乃至于你的空性见,最后你的应成派的见解,这个你还没有放下吗?你这个不放下,还不是真正的见。所以为什么在禅宗当中,在很多当中讲“放下、放下。”“我放下啦!”,“你拿着了。”就是这样的。有的时候是粗大的东西放了,但是细的东西没有放,这个不是实相。我们觉得我们把所有的法都观察完了,把一切色法、心法都观察完了,最后我得到了中观见了,我现在是应成派的弟子,我的应成派的见很清净,如果你抱着这个不放的话,这个不是应成派,应成派怎么可能还抱着这个见不放呢?这个不是应成派的观点,这个只是你的应成派,不是真正的应成派。真正的应成派是所有的执著都要打破的。

 

我们在抉择见的时候,不要成为我的应成派,不要成为自己的应成派,自己的应成派是相合于分别念的。我们现在抉择的只不过是从后得的角度来讲,我们只能这样认定,应成派就是这样离戏的,至于这个是不是真正的应成派呢?我们在见解方面观察,这个所谓的应成派的观点,我这个应成派的观点,究竟来讲也不存在,究竟来讲也是需要打破的。如果你不打破的话,你的心还有所缘,有所执,这个和应成派一切不执,一切不缘的观点完全是格格不入,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我们要首先认识到这个问题,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慢慢去修,慢慢去从执著一层一层给打破,最后就可以相应真正应成派的观点了。一旦入了根本慧定了,也就说你是应成派的论师了,你是应成派的修行者,这个时候才可以这样讲。

 

观待这一真实胜义而言,也就不存在任何承认了。

 

如果观待这个真实胜义谛而言的话,实际上是根本没有任何承认,有什么承认呢?所有的承认都是分别念的承认,都是分别念的产物。在入根本慧定的时候,已经超越了分别了,你还承认什么?还有什么可以承认的?所以说这个时候只剩下一个非常清净的智慧而已,这种智慧不是分别念的本体状态。所以说没有任何承认,这个方面就是真正的一种胜义。所以现在我们说随顺中观应成派,什么承认都没有,只要有执著、有承认就堕入到边戏当中,原因也就是这样的。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宣讲麦彭仁波切所造的《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现在宣讲的是造论分支,通过造论五本来进行宣说。造论五本当中,前面宣讲了由谁所造、为谁而著、属何范畴,现在宣讲的是全论内容,就是全论的内容是什么样归摄的,后面又讲到了有何必要。

 

在宣讲全论内容的时候,就是通过二理来抉择二谛的无谬真如性,就是说世俗谛它在显现的时候,它的本相如何安立呢?胜义谛它的自性怎么样了知呢?实际上对我们来讲都成了一种所知,对于这样一种所知性,最后我们全部要了知它的真实义,要现证它的本性。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世俗不可能有一种真实性的,但是这个世俗谛,它在显现的当下,它自己的体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很多众生如果不学习这样殊胜的佛法的话,对于它的这个真实相没办法真实地了知。对于世俗谛的真实相没办法了知话,实际上也没办法真正安住世俗当中去做如理的取舍。所以世俗谛如何如何地显现,如是如是地了知,这个方面也就是了知世俗的真实。

 

在讲胜义谛的时候,在麦彭仁波切的论典当中也分了相似胜义谛和真实胜义谛。相似胜义谛,在打破实有之后承许一个空,有一个空的承认,有一个空的所缘,就叫做单空,也叫相似胜义。如果再突破这种相似胜义,把这样一种空执也打破掉之后,实际上就是接近于真实胜义谛了,抉择见解方面就抉择到了离四边的这种真实胜义谛。

 

下面还有一些宣说:

 

由于相似胜义与真实胜义接近并一致,因此也可以算在胜义的范围中,即称为随同胜义。

 

“相似胜义”和“真实胜义”是“接近”的,从胜义的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有“一致”性。因为相似胜义谛它必定也是对于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的一切有实法都做观察,然后通过胜义理论把这样一种实执打破之后抉择一个空的,也就是说色自性空,乃至于一切智智自性空。从自空的范围来说,或者从它无本性的角度来讲,它是和真实胜义接近的。空这部分和真实胜义谛比较接近,而且从无自性的角度来讲,也是有一致性,所以“可以算在胜义的范围中”。它可以算在胜义范围,原因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这个地方语气当中说“可以算在”胜义范围当中呢,前面我们提到过,真实义来讲这种单空,它是属于真世俗假胜义,因为它是分别心对境的缘故,肯定是算在世俗的范围当中,但是它和真实胜义谛接近、有一致性,所以说它可以算在胜义的范围当中。或者说它可以作为趣向于真实胜义谛阶梯的缘故,可以算在胜义的范围当中,“即称为随同胜义”。

 

以上对于真实胜义和相似胜义二者之间的区别,也作了一番宣说。

 

下面是麦彭仁波切的一个殊胜的教言:

 

我们务必要清楚,通过修持这一法理而有亲身体会的补特伽罗,观待后得的承认方式无论是取应成派还是自续派等任何名称,实际上证悟的高低无有尘许差别,都已达到了圣者所照见的境界,这一要点完全一致。

 

我们务必要清楚,因为前面对于相似胜义,对于真实胜义,对于自续派、应成派等等一些观点已经做了一些观察了,我们后学的弟子如果不善巧地了知祖师大德的意趣的话,容易有所偏颇,容易在显现上面的宗派的观点上,去对这些大德做一番高低贤劣的评论,这样有时候会伤害到我们的修行,会伤害到我们的相续,因此“我们务必要清楚,通过修持这一法理”,“这一法理”这里并不是完全指前面的“随同胜义”,不是讲相似胜义。“这一法理”的意思就是讲这种中观的道理,或者就是说真正离四边的入根本慧定的这样一种境界和道理。

 

通过修持这个中观的法理“而有亲身体会”,这个地方的“亲身体会”就是讲入定的境界,真的已经现证了一种境界的补特伽罗,就是说他们已经通过亲身的体会了知了一切万法的真实相。

 

“观待后得的承认方式无论是取应成派还是自续派等任何名称”,真实义当中,以前的中观论师已经都是证悟了一切万法的真实性的,但是在“观待后得的承认方式”上面,有些时候是观待于众生的根性,无患六根所许义是通过从世间来安立的,取应成派的这样一种名字;有的时候是取自续派的名字。在观待后得的时候,从世俗的角度可以这样讲。或者说从承许空性的方式,应成派是怎么承许空性的?离开一切戏论,不分二谛的这样一种承许方式;自续派在后得的时候怎么样承许空性呢?就是分开二谛、加胜义鉴别等等。

 

实际上他们祖师相续当中已经都是相同证悟了胜义谛的,但是在后得的承许方式上面,有些时候是取应成派的名字,有些时候是取自续派的名字,“实际上证悟的高低无有尘许差别”,就是这些祖师相续当中,对于一切万法的本性证悟的高低上面没有一点点差别,“都已达到了圣者所照见的境界,这一要点完全一致”,从都已经照见了圣者的境界的角度来讲,是一致的。

 

所以说不管怎么样,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应成派的祖师证悟高,自续派的祖师证悟低,没有这样一种讲法。实际上应成派和自续派都只能在后得安立,所以此处说“观待后得的承认方式”也可以取应成派的名称,也可以取自续派的名称。或者说这个大德,他着重宣讲应成派的观点,这个大德他着重宣讲自续派的观点,从他们论典的方式来区分应成派和自续派都,是可以的。实际上他们相续当中证悟的空性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后得的时候,他们宣讲不同的方式,有应成派和自续派祖师的这种不同的名称。

 

和前面我们分析的一样,在入根本慧定的时候,一切祖师都是相同的,在这个时候泯灭了所谓应成派和自续派的所有的区别,这些方面都是不存在的。在后得的时候,在后得位才能够有应成派和自续派的所谓的区分。麦彭仁波切这个地方的教言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能够说自续派他就低、应成派他就高,把这个观点带到祖师上面,就说应成派的祖师证悟的是离戏的智慧,自续派的祖师证悟的只是后得的智慧,不能这样区分的。这个地方已经把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了。

 

正因为这一点极为关键所以在下文讲必要时还有略述。

 

造论五本当中,第五个问题是讲必要,所以这个问题在讲必要——第五个问题的时候还是由略述的。

 

圣者这样的入定智慧之因,唯有无误通达二谛,除此之外别无丝毫他法。

 

因为前面这一段当中讲到了这些圣者,这些祖师安住在入根本慧定的境界当中,那么下面就讲了圣者这样的一种入定智慧,它的因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很向往这样一种入根本慧定的智慧,这样一种境界,但是我们也必需要了知能够无误地证悟这样一种根本慧定的因是什么?下面讲“唯有无误通达二谛,除此之外别无丝毫他法”。

 

所以我们现在也只有无误地去通达世俗谛,无误地去通达胜义谛,而且真正要无误地去通达二谛的话,必须要在二谛圆融的基础上才能够说有一个无误的通达。如果你把世俗谛和胜义谛分开了,单单就分开二谛的侧面来讲,你对二谛的这样一种认知就已经有偏颇了。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所谓的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者之间,从本性来讲没有真正的一种差别,没有这种差别。所以此处讲的“无误通达二谛”,你要真正地通达世俗谛,你也必须要无误地通达胜义谛;你要无误地通达胜义谛,你也必须要无误地通达世俗谛。

 

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对世俗谛通达得很善巧,对于胜义谛不通达的?从词句的讲法来说,从大概的讲法来说,也许有这一类,这个某某人,世俗谛很通达,胜义谛不通达,或者胜义谛很通达,世俗谛不通达,不严格的角度来讲,也许可以这样安立。但真正来讲的话,你把这样一种世俗谛分开,这个世俗谛不是真正的世俗谛了,你把胜义谛和世俗谛分开,这个胜义谛也不是真正的胜义谛了。

 

所以真正我们说要无误通达二谛,只有一个要点,就是必须要对二谛融会贯通。对二谛融会贯通才能够说是真正地了达二谛。因为在世俗谛当中有胜义谛,在胜义谛当中有世俗谛。但我们来讲的话,二者都是有则平等有,无则平等无的这样一种关系。所以说这样一种入根本慧定之因,就是无误通达圆融的二谛。

 

圆融二谛通达之后,如果这样长期修持下去,就能够产生一种入根本慧定之前的总相。总相智慧再再修持之后,就会产生一种自相的入根本慧定的境界。此处说“除此之外别无丝毫他法”,应该励励地去圆融二谛。

 

也许我们相续当中有一些二谛的智慧,对二谛有一番定解,但是这个二谛的问题实际上是非常深,是很深很深的。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世俗谛是这样,胜义谛是这样,好像就是显现方面是世俗;空性方面是胜义。这方面不是说不对,但是在这句话当中,对我们能境的了知方面,还有一个更深的,更全面的,这样一种更准确的认知。所以我们说显现是世俗,胜义是空性,就单单这一句话,我们如果学十年的话,可能十年对这句话的认知都不一样。就是因为所谓的二谛,它的意义非常的深奥,很深奥,实际上真正来讲它是作为一种圣者入根本慧定之因。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现在我们泛泛地去了知,也许还是把世俗谛和胜义谛在分开讲。这儿一个世俗,这儿一个胜义,把它们合起来是一种圆融的观点。这个方面的一种智慧还是很粗大的一种智慧,还没有真正产生一个很细微的智慧。所以在对于“无误通达二谛”方面,还应该再再去思维,再再去思考,再再去修行,再再去祈祷,像这样对于二谛的了知问题,逐渐逐渐真正地去照见。

 

譬如说,燧木与燧垫没有兼而具足,以其中任何一者也不可能生火。

 

这个就从一个古代的生活方式讲,这个燧木和燧垫二者要互相摩擦之后才能生火,如果只有燧木没有燧垫,只有燧垫没有燧木,实际上二者“没有兼而具足”的话,以其中的任何一者都不可能单独生火的。这个就是一个很简单明了的比喻。

 

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将二谛融会贯通,那么根本不会对离四边戏之义生起定解,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没有对世俗谛和胜义谛,没有对二谛的观点融会贯通的话,我们实际上也是根本不会对于离四边戏论的意义产生一个定解的。所以说前面麦彭仁波切给我们教言,不管是对胜义谛方面的单空的教义,还有对世俗谛方面的,认为这个世俗谛很下劣,像这样一种问题都实际上是“对离四边戏之义生起定解”的一种障碍。必须要想方设法,通过麦彭仁波切的理证,把这样一种障碍,通过观察的方式彻底予以扫除,最后非常准确地通达世俗谛和胜义谛,了知二谛融会贯通的道理,才能够真正地对于离四边的意义产生定解。

 

不管口头上再怎么说超离言思,也只是像外道修不可言说的我一样,不可能以各别自证智慧得到正法的奥妙内涵。

 

如果我们对于二谛没有融会贯通,根本不会产生离四边的定解,如果对于法界离四边的这个意义没有产生定解的话,那么“不管口头上再怎么说超离言思,也只是像外道修不可言说的我一样”,因为外道也有一个“不可言说的我”,这个“我”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是这个“我”,你说它有?你说它没有?你说它常?你说它无常?他们说这些都是不可言说的。

 

我们在学《入中论》的时候,也有这样一种不可言说的我,他也承许一个不可言说的我,他说常、无常这些都没有,这个方面就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我,但这个我的本体是存在的。

 

那么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内心当中对离四边的意义没有产生定解,“口头上再怎么说超离言思”,但是在内心深处还是觉得有一个东西存在,还是觉得有一个空性存在,或者有一个我存在,那么这样的话就是和外道一样的。外道在口头上也是使劲在讲“超离言思”,“超离言思”,内心当中牢牢地执著一个我。如果现在中观宗的修行者,也是在口头上说超离言思,超离言思,在内心当中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执著的话,实际上也就和“不可言说的我”一模一样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了知,在自空当中必须要打破一切的戏论,将二谛圆融起来,才能够圆满通达所谓的空性。

 

“不可能以各别自证智慧得到正法的奥妙内涵”,实际上就是说内道当中这个不可言说的境界,它是可以通过各别自证,完全可以体会的。如果你们没有产生这个定解,就不可能通过各别自证的智慧得到正法的微妙内涵的。

 

因此,只有通过修成不离正理的闻思慧眼而生起定解,方可进一步修证其义、获得体悟。

 

真正要去产生体悟的正确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这个正确的过程就是“只有通过修成不离正理的闻思慧眼”,首先是听闻非常重要,然后是思维非常重要,通过这样听闻和思维,就会得到一种定解,这种定解就比喻成一种殊胜的慧眼,而且这样一种慧眼是不离开正理的闻思慧眼,通过这个方面产生定解。然后在闻思的定解基础上,进一步地“修证其义”,最后就可以“获得体悟”。闻思修的这样一种次第实际上是非常严谨的。

 

相反,尚未生起定解只是双目圆睁、喋喋不休地讲说离边、离言的人士恐怕仅仅是耽著字面夸夸其谈而已。

 

如果内心当中没有产生这样一种离边的定解,只是在外相上面“双目圆睁”,“双目圆睁”实际上是一种外相吧,似乎是在修这个离戏的本性,有些人把姿势做得非常到位,盘腿而坐,双手压在膝盖上,眼睛睁得很大,从外表看起来的时候,学习过一些法的人就好像觉得他在修大圆满吧?他在修离边吧?你看他的样子做得非常好。你的外表可以做到这样一种“双目圆睁”,像模像样的样子,在嘴巴上也可以“喋喋不休地讲说离边、离言”,你外表做得再好,你口头上说得再多的“离边、离言”,实际上内心当中仍然是空空一片,所以最后就成了“耽著字面夸夸其谈”,或者只是在外表上面显现一个修法的样子而已,内心当中对于这样一种离边的空性义,那是没有丝毫的定解可言的。

 

嘴巴上说“离边、离言”,如果真正进一步地问为什么一切万法是离边的?为什么一切万法是离言的?从道理上是根本不知道的。所以他只能够捡几个名名词,在这个禅宗当中捡些语录背诵之后,就成了顺口溜一样,经常这样宣讲。中观当中的一些文字,“离边、离言”,大圆满当中一些法语,经常把这些挂在嘴边,但内心当中对这样一种法语,它的所诠义,没有产生丝毫的定解的话,实际上没有丝毫的意义。

 

如果依此便可以根除三有,那么口口声声说诸多一味平等的密行外道徒等依靠此道为什么不得解脱呢?

 

“如果单单依此”就是说在这个外表上做一些这样的行为,嘴上说一些离边离言的词句,如果依此就“可以根除三有”的话,那么“密行外道”他也是口口声声地说很多所谓的一味、平等、离边,他也说很多这样的词句,如果按照这样的话,他们也可以解脱的,但是实际上我们说密行外道是没有解脱道的。因为没有真正对于这种一味平等的真实义产生定解,所以说得再多,喊再多口号,实际上根本就没办法获得解脱道。相同的道理,现在这些只不过是表面上入了佛门,表面上显现了一个佛门的样子而已,如果只是嘴巴上能够说一些离边离言的名字,而内心当中对于离边离言的这种真实义没有产生一个定解的话,还是和密行外道一样,实际上是没有解脱道可言的。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