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76课

 

今天继续学习第二十一品《观成坏品》。现在正在宣讲“宣说能害自性存在之理”的第一部分“观察俱成俱不成”,昨天讲了广说的前三个问题,今天讲第四个问题“共坏之成不成立”。

 

丑四(共坏之成不成立):

 

坏成共有者,云何有坏成?

如世间生死,一时则不然。

 

坏和成共存怎么能成立呢?就像世间的生死不能同时一样。既然坏成无法共存,又怎么会有成呢?

 

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文中没有这一颂,可能是缺漏了,因为藏文所有版本和《显句论》中都有。此外,略说时从四个方面做了宣讲,广说时也应该对这四个问题分别阐述,即“离成之坏不成立、共成之坏不成立、离坏之成不成立、共坏之成不成立”。

 

◎坏成无法共存,故无成

 

本颂与前面“共成之坏不成立”的颂词——“成坏共有者,云何有成坏?如世间生死,一时则不然”的推断方式完全相同,只是反过来宣讲:

 

“坏成共有者,云何有坏成”是说,如果坏和成在一个时间当中、一个事物上面共存,那如何会有坏和成呢?“如世间生死,一时则不然”,就如在世人的相续当中,生和死以不相违的方式同时存在不可能发生一样。因为,人要么活着,要么死了,活和死同体的情况永远不可能有。既然坏成无法共存,又如何会有成呢?

 

有些人可能想,生死共存的情况应该有吧,比如有的人奄奄一息,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汉文当中也有“死去活来”等成语。实际上,这样的人只是正在趋向死亡,并没有真正死,就像我们快到成都时,心中就会生起马上到成都的概念,但这只是一种粗浅的分别念而已。再者,“死去活来”等成语只是一种形象的描述,仅是分别念的假立,真正观察时,既生又死的情况绝不会有。

 

◎先懂其言,方知其意

 

颂词前两句“坏成共有者,云何有坏成”,《般若灯论》中译为“成与坏同时,云何而可得?”《般若灯论》的译文有时既好懂也很符合原文。译师们对经论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有时会有不同,经常对照一下不同译本,会帮助我们理解。

 

大家不管学《中论》《前行》,还是其他任何一部法,首先在字面上一定要过关,应知道每句教言总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再详细分析。比如学习这一颂时,首先要知道它与前文什么关系?究竟含义是什么?世俗中表示什么?这样学习非常重要。全知无垢光尊者有一部总义书,里面对解释论典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是字面上解释,第二是总释,第三是详细辨析。这三个要求很重要。如果字面尚未过关,想要分析意义是非常困难的。

 

子三(摄义):

 

成坏共无成,离亦无有成。

是二俱不可,云何当有成?

 

成和坏共存时没有成,分离时也没有成。既然这两种方式下都没有成,怎么才能有成呢?

 

前面通过几种观察已经抉择出,成和坏共存时,不可能有成;成和坏分离时,即各自独立存在的情况下,也没有成;既然二种方式都得不到成,如同兔子的左右二角一样,那如何才能得到成呢?无法得到。

 

比如,一个人降生在这个世间,他是以毁灭和降生同时存在的方式降生,还是以毁灭和降生各自分离的方式降生?

 

首先,以成坏同时具足的方式降生不合理,如前所述,成和坏就如光明和黑暗一样,是两个相违的法。相违的二法不可能同时具足,既然如此,自然不会有产生。其次,成坏各自分开,即或者以成的方式产生,或者以坏的方式产生,也都不可能,前面已经破完了,此处不复述。以同样的方式推断,即可了知,坏亦不能成立。

 

总而言之,虽然人们经常认为诸法开始有形成,最后有毁灭,就像眼前的红色柱子,首先有形成的过程,最后必定会有毁灭的过程,但这只是世人分别念的假立而已,真正观察时,形成和坏灭都不能成立。因为它们或者以同俱的方式存在,或者以分离的方式存在,然而两种方式都不能成立,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存在方式呢?根本没有。由此可知,万法不但本体离一切戏论,开始的形成和最后的毁灭同样离一切戏论。

 

◎“不可思议之成”不成立

 

有些小乘宗认为:虽然这样抉择下来,“成”确实不存在,但有一种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成”应该存在。

 

《入中论》中讲,在抉择人无我时,虽然人我怎样观察都得不到,但有些小乘宗却认为,一种不可言说的我应该存在。此处也是如此,当我们说成不存在时,他们却认为不可思议的成应该存在。

 

《显句论》《理证海》等有些注疏中,都对这些小乘宗作了破斥:你们所谓的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形成,到底是以什么方式安立的?既然它不可言说、不可思议,那它的本体是怎样成立的呢?这就如同石女的儿子本不存在,却要判断他的相貌、颜色、形状一样,这样分别没有任何实义。

 

◎学好中观的要诀

 

中观的内容非常甚深,大家闻思过程中应当细心观察,善加辨别,最好经常讨论一下。但辩论的时候也要注意,千万不能造口业,说高僧大德们说错了……因为我们的分别念并不可靠。法王如意宝以前说过,他在石渠求学的时候,在一个寺院里看过辩经,一方面感觉这些僧人们的辩论精神非常可嘉,但另一方面又觉得作为凡夫人,不小心很容易依此造口业。

 

辩论时也要具有安忍心,不要动不动就不高兴,以嗔恨心互相攻击,产生矛盾就不好了。那些天天在大经堂里辩论的人,忍耐心一般都特别强。比如,在格鲁派辩论场磨练过一两年的人,脾气基本都会变得非常好,别人无论怎样驳斥他,他都不会生气。去年我们学院来了一位格鲁派的喇嘛,学院十几位小堪布与他辩论,不管堪布们说什么他都非常平静,一直笑嘻嘻的。大家在辩论的时候,不管内心怎么样,面部表情还是非常重要的。(众笑)

 

我们现在分了很多辅导小组,大家有了在一起研讨的机会,这样每个人都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挖掘出中观含藏的精要,有智慧的人会觉得这非常有意义。但也许是众生的业感不同吧,听说男众个别道友以前特别不爱发心,现在为了不参加辅导,到处去找发心岗位,可能真是业力现前了。

 

我们今年这种学习方法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沉下心来认真、长期地闻思修行。任何修行都应持之以恒,如果只是刚开始一两天有热情、有信心,之后没能坚持下去,任何事情都无法成办。很多噶当派大德都用生火烧茶来比喻,茶烧到中间的时候,如果不及时添加木材,是不可能煮开的。

 

学习中观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家一起探讨,还需要每个人独自思维,在看书或禅坐的时候,应该反复思维所学的法义,将它们真正融入于心。

 

◎学修中观的功德不可思议

 

学修中观空性法,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意义,因为它是彻底铲除自相续烦恼和业障,获得解脱的根本因。如《中观四百论》云:“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即使自相续对空性法生起合理的怀疑,也是断除三界轮回的根本。《释迦牟尼佛广传》中云:“依无生空性之理,则能了知一切无量法门之类别。如能通达此等持,则已通达如来所了达之境界……”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中观法门,要明白它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利益。有些人认为中观法不重要,请活佛给自己灌个顶才最重要,还有些人把中观和因明的闻思当成了一种学术研究。持这些观点的道友,其实都没有懂得学修中观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癸二(观察是否灭尽而破):

 

此颂是从灭不灭尽的角度观察是否有成和坏,“尽”即灭尽之意。

 

尽则无有成,不尽亦无成;

尽则无有坏,不尽亦无坏。

 

灭尽的法无有形成,未灭尽的法也无有形成;灭尽的法无有毁坏,未灭尽的法也无有毁坏。

 

◎灭未灭,皆无有形成

 

已经灭尽的法不可能有形成,比如,一个人已经死了、油灯已经熄灭了、柱子已经毁坏了,这样的法当中有没有形成呢?不可能有,因为灭尽和形成是法相上完全相违的两个法,灭时无有成,成时无有灭。既然法已灭尽,在灭的过程中怎么会有形成呢?不说在胜义当中,即使在名言当中也不会有。

 

如果柱子等法尚未灭尽,本体仍完好无损地存在,有没有形成呢?也不可能有,因为本体已经具足之故。如果还有形成,则没有任何必要,并且有互不观待(形成不观待灭尽而成立)等很多过失。

 

◎灭未灭,皆无有毁灭

 

已灭尽的法有没有毁坏呢?不可能有,因为既然已经毁坏,就没有什么可以再毁坏的,坏灭的所依已不存在之故。比如,一个人死亡之后,是否会再次死亡呢?当然不会,因为其本体已经灭尽,不可能再次毁坏。如果还有毁坏,就会有第一次毁坏没有实义等很多过失。

 

未灭尽的法有没有毁坏呢?也不会有,因为没有灭尽与坏灭相违的缘故。《显句论》中云:不灭尽与坏灭的法相完全不同,一个是指法的本体实有存在,一个则指毫无本体,两者法相不同,故不灭尽的法上不可能有坏。

 

有些人可能认为:一个法虽然开始未灭尽,但后来肯定会灭尽,因此该法当中应该有毁坏。有些外道认为,事物是被外在的因缘所毁灭,比如,铁锤是瓶子坏灭的因、风是油灯熄灭的因……

 

但这些说法都不合理。事实上,世间并没有未灭的法,因为任何一法不必等待外在的坏因,它恒时被自身的无常所摧毁,这就是名言中的实相,即“无常未曾有,不在诸法时。”

 

此处最关键的问题是,很多人都把相续执为实有,即把前后刹那连在了一起,由此产生了一种常执,比如,认为瓶子可以存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就像文物馆里的古董那样,之后由于某个外缘而毁灭了。实际上,所谓的相续,只是同类的一种共相,除此之外并不存在,因为它的每一刹那都是毁灭性的,比如,火的相续是刹那刹那生灭,并非后来依靠水等外缘才毁灭。这个道理在《中观庄严论释》47中有详细分析。可见,虽然未灭之法最后灭尽的说法,与我们的分别执著比较贴近,但实际也不合理。

 

[47] 《中观庄严论释》云:“凡是显现能起作用的一切有实法,如果前刹那未灭,则后刹那绝不会产生。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有实法本身的生灭二者是由一因而引发的,并不需要其他因来灭尽。尽管是如此一刹那生灭的,但众生以同类连续不断而生作为迷乱因,将其执为一体……思维所谓‘瓶子是用铁锤毁坏的’,只不过是将遮止瓶子的未来刹那持续产生这一点说成是毁坏瓶子而已,实际上铁锤并不是真正毁灭瓶子的因……”

 

癸三(观察能依所依而破):

 

对方又提出:因为诸法存在,所以依靠法的成坏也应该存在;因为成坏存在,依靠成坏的法也应该存在。法与成坏之间是一种能依所依的关系:成坏是能依,法是所依,彼此互相依存。比如,柱子存在的缘故,柱子的成坏也存在;柱子的成坏存在,故柱子也应该存在。

 

有些道友可能也会这样想,觉得学院自1980年创建一来一直不断发展,但终有一天会毁灭。既然学院现在存在,那学院的建立和坏灭肯定也存在;既然学院的建立和坏灭存在,那学院肯定也存在。

 

但实际上,所谓的成坏和法都不能成立。为什么呢?

 

若离于成坏,是亦无有法;

若当离于法,亦无有成坏。

 

藏文译本颂词:

 

若当离于法,则无有成坏;

若离于成坏,是亦无有法。

 

如果离开了法,则没有成坏;如果离开了成坏,也没有法。

 

中观宗驳曰:如果离开了法,则不可能有成坏,就像没有柱子,就不可能有柱子的成坏一样。反之,如果离开了成坏,也不可能有法。

 

月称论师和宗喀巴大师都是从两个方面来遮破对方观点:一是从法相事相方面破;二是从能依所依方面破。

 

◎从法相事相角度破

 

小乘认为生住灭是有为法的法相,而刚才我们已经抉择出生灭(成坏)不成立,前面也讲过住不成立的道理。既然生住灭都不能成立,有为法的本体也就不可能有。比如,作为有为法的瓶子,因为其生住灭的法相都不能成立,故而不可能存在。

 

反之,如果有为法存在,则可以有生住灭的法相,但前文已经做过详尽观察,有为法的本体并不成立,既然如此,其生住灭的法相如何存在呢?

 

总而言之,有为法法相不成立的缘故,有为法不存在;有为法不成立的缘故,成和灭不存在。

 

◎从能依所依角度破

 

因为有为法和生灭二者互相依靠,所以,谁也不能使谁成立。

 

有为法(能依)依靠生灭(所依)而成立,但前面已经抉择出生灭不存在,既如此,就不会有所谓的有为法。比如,有了诸法的形成和毁灭,才会有人、山、柱子等一切诸法,但形成和毁灭并不成立,这样诸法也就成了子虚乌有。

 

反之,生灭依靠有为法而成立,但有为法不存在的缘故,生灭也不可能有。比如,有了人、山、柱子等诸法,才会有它们的形成和毁灭,但诸法皆为空性,故依靠它们的成坏也不可能有。

 

所谓的能依所依,需要互相观待才能成立,就像没有左脚的名称,就不会有右脚的名称,东不存在,西也不会有一样。因而,离开了法,不可能有成坏;离开了成坏,也不可能有法。

 

癸四(观察是否空性而破):                                          

 

此颂是从观察空不空的角度,抉择成坏不存在。

 

若法性空者,谁当有成坏?

若性不空者,亦无有成坏。

 

如果法的本体是空性,那谁有成坏呢?如果法的本体不空,也没有成坏。

 

◎法本性空,故无成坏

 

“若法性空者,谁当有成坏?”如果法的本性为空,那谁会有成坏呢?不可能有,就像虚空中本没有鲜花,说虚空中的鲜花有形成、毁灭根本不合理一样。清辩论师的《般若灯论》中用了乌龟的发髻来比喻,乌龟身上本没有发髻,既然如此,有没有发髻的产生、毁灭或好不好看等说法呢?当然不会有。

 

也许有人想:如果法的本体为空性,的确无有成坏。但若法的本体不空,就应该有成坏了吧?但这更不合理。

 

◎不空之法不存在,故无成坏

 

“若性不空者,亦无有成坏。”如果法的本体不空,其本性就会一直如如不动,无有往他法的迁变,也不存在所谓的观待,这样不可能有成和灭。《理证海》等有些讲义说:如果法的本体不空,就不会有前后的改变;没有改变,则无有成坏。但这与事实相违,名言中诸法皆是无常的本性。因此,诸法的本体并非实有,肯定为空。

 

再者,世界上有没有不空之法呢?无论在胜义当中,还是在世俗当中,不空之法不可能得到。既然如此,就不会有所谓的成和坏。当然,对于名言中柱子等诸法如幻如梦的形成和毁灭过程,我们并不否认,可以暂时承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