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45课

“抉择法我空性”和“抉择人我空性”已经宣讲完了,今天开始学习“抉择有实法为空性”。

 

从某个角度讲,抉择法无我和人无我时,所破已经 包括了有实法。但为了让人能够更广泛深入地理解中观 之理,龙猛菩萨采用了各种推断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万法的本来面目做了细致阐述。

 

戊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分二:一、破有实法之本体——观行品;二、破彼之能立。

 

十三  观行品 【28】

 

◎ 何为“行”

 

所谓“行”,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是指一切有为法。《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也经常讲“诸 行无常”,里面的“行”也是有为法的意思。它包括相应行和不相应行 29。

 

[28]   本品藏文原译为“观真如品”,或者“观行品”。

 

[29]   相应行就是指心所;不相应行是指与心和心所根本不相应、自己独立的 实有法。按照《小乘阿毗达磨》有部宗的观点,不相应行共有十四种,  也即得绳、非得、同类、无想、二定(包括无想定和灭尽定)、命、法 相(包括生、住、坏、灭)、名称、词句、文字。

 

◎ 为何宣说本品

 

前面通过第一品《观因缘品》,抉择出了一切万法 没有四生——自生、他生、共生和无因生;第七品《观三 相品》和第十二品《观苦品》也分别对四边生作了破斥。通过三次遮破生,已经完全抉择出万法的自性不成立。

 

然而,被无明眼翳染污的人,由于现量见到了眼前 的各种显现,所以坚持认为万法(有为法) 的自相存在。 为什么会有这些显现呢?因为一切有为法皆是造作迁流 的体性,故而都具有虚诳妄取相。这些显现不但欺惑而 且颠倒,犹如旋火轮一般。众生因为不明真相,将其执为实有,由此而随逐不舍、流转不息。

 

对于有为法的虚诳妄取相,小乘各宗虽有不同解释,但实际都不合理,中观宗一一遮破之后,开显了究竟的空性义。

 

己一(破有实法之本体——观行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庚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以教证安立诸法无自性;二、破他宗解释之教义。

 

辛一(以教证安立诸法无自性):

 

如佛经所说,虚诳妄取相。

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

 

如佛经所说, 一切有为法皆是虚诳妄取之相。为 什么?因为诸有为法唯是妄取的缘故,是以名为虚狂之法。

 

本品首先以佛经教义进行宣说。远离一切障碍的遮 蔽、现前尽所有智 30 和如所有智 31 的佛陀云:  “诸比丘,有为欺惑之诸法皆为虚妄,无欺涅槃之诸法乃为胜义谛。”32 。佛在《阿含经》等小乘经典以及大乘经典中都说过这样的教言。

 

此处的“涅槃”,并不是指佛陀圆寂之后的寂灭 法,而是指万法的本来面目。《现观庄严论》中讲,涅 槃有基涅槃、道涅槃和果涅槃 33, 还有自性涅槃、清净 涅槃等, 分类比较多 34。麦彭仁波切在其他论典中说: 涅槃也叫中观、真如、如来藏,有很多异名。比如在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澄清宝珠论》中就有不同的异名。

 

所谓的欺惑之法,并不是指有为法的空性本体,而是指有为法的显现,因为世人不是被空性欺惑的,而是 被显现欺惑的。也就是说,有为法的自性可以从两方面 分析:名言自性应该用欺惑性来解释,胜义自性则应该用非欺惑性来解释。

 

[30]   尽所有智:是了知显现的万法各自拥有的作用及其差别的智慧。

 

[31]   如所有智:是了知诸法本性皆为空性大平等的智慧。

 

[32] 《中论释》中还引用了一个佛经教证“诸比丘,胜义谛乃唯一真如,无 欺之法即为涅槃,诸行乃为欺惑之法”意义与之基本相同。佛陀的同 一 教义,有时会在很多经典中出现。比如,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文 殊根本续》的教证“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何处发何愿,彼等定成 就”就与《开启修心门扉》里《宝积经》的教证“诸法乃缘起,住于意 乐上,何者发何愿,将获彼等果”意思基本相同,只是语言上稍微有点 差别。

 

[33]  基涅槃(基中观)是指现空双运的本基;道涅槃(道中观)指为了通达果中观所必须经过的方便、智慧双运之 道;果涅槃(果中观)是指色身、法身双运的究竟无住涅槃果位。

 

[34] 《现观庄严论》讲,涅槃包括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自性涅槃、清净涅 槃四种。佛陀在世时,有些阿罗汉已经获得了成就,所有的烦恼都没有 了,但他的身体跟常人一样,全部都存在,这叫做有余涅槃;有些经典 里面讲,无余涅槃的时候,色、受、想、行、识这五蕴都已经消殒了,  整个身体都没有了。自性涅槃,即万法的本体是空、光明、不空、不 明, 一切都是远离四边八戏的;清净涅槃就是讲我们的如来藏。这四种 涅槃是从不同层面来理解的。

 

◎ 有为法具欺惑性的原因

 

为什么有为法具欺惑性呢?因为众生被无明眼翳 遮障而妄取的缘故。所谓妄取,就是以心识虚妄而取。 如果眼耳鼻舌等根识无有颠倒,那么所取的任何法必定 真实,但由于凡夫这些根识恒时都是颠倒的,因而所取 到的只能是全无真实的虚诳之法。如果认为它们真实存 在,进而引发贪心、嗔心等,那你就被欺骗了。比如, 我们都觉得眼前的柱子真实存在,但以胜义理观察时它 却无法成立。同样,根识乃至分别念前所显现的一切, 也都是虚妄之法。因为这些显现法能迷住、欺惑世人,故也叫世俗法。

 

就像我们平时认为一个人很好,特别信任他,没想 到他却欺骗了自己。那天有一位居士对我哭诉道: “我 原以为他是个好人,但没想到却是个骗子……”我对他说:  “这怪你自己愚痴,为什么不观察一下就把钱给他呢? ”这个世间具欺惑性的事物本就很多,现在通过观察, 一切万法原来都是假的,都在欺惑我们!

 

其实,凡夫人很难不受欺惑,不仅会受到外界名 闻利养、形形色色法的欺惑,还会受到自己分别念的欺 惑。比如,小时候贪执玩具,年轻时执著感情,中年时 追求名利,老年时希求健康,每个时期都会受到不同分 别念的欺惑。 一生当中,自己的分别念转变过无数次, 不同年龄的心思和追求目标完全不同。如果外境真有实 有之法,或者内心真有实有的分别念,我们就不会这样不停地变化。

 

佛说一切万法欺惑的原因就在于此。世间人因为不 明此理,认为一切都真实存在,日日夜夜奔波、忙碌,最终得到了什么呢?除了苦果以外,  一无所得。

 

我们有些道友很年轻,以前从没接触过世间,看 到各种事情后觉得特别稀奇,再加上年轻人的感觉比较 强烈,所以也很容易受到欺惑。老年人这方面好像差 一 点,遇到快乐的事也是迷迷糊糊,没什么感觉;遇到痛苦的事也不觉得多么痛苦。

 

我以前年轻的时候,如果吃了一顿好吃的,就会非常开心;如果遇到违缘,就会特别痛苦, 一直想着怎么 办啊?现在年老了,面对快乐的事情,比如去汉地的 一 些花园,也没觉得怎么快乐;遇到别人觉得特别痛苦的 事情,也没有什么感觉。不是说我在修证方面有了什么境界,可能只是因为老了,感觉不那么强烈了吧。

 

◎ 中观让我们远离欺惑

 

世间人被欺惑也情有可原,我们现在已经遇到了 这么殊胜的中观法,明白了万法皆为空性,没有任何实义,应该知道 , 唯有行持佛法才具有真正意义!

 

前天洛若乡来了一个杂技团,他们搭了一个大帐 篷,表演了很多精彩节目,本想吸引学院的道友去观 看,但大家都没有受到欺惑。昨天下午他们实在无计可 施,只得把帐篷拆了到其他地方表演。听说有个别出家人去看了,但好像不是我们学院的。

 

学院的道友,尤其学过中观、修过大圆满的人,在 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外境时,是不容易受到欺惑的。虽 然有时也会有一点实执,但由于内心已经真正明白了万法无自性,所以面对各种欺惑、欺惑中的欺惑、幻化中的幻化时, 一般不会随它们而转。我们本来已经住在 一 个幻化当中,如果再执著一个幻化,就会更迷惑,就像 疯子原本已经疯疯癫癫了,如果再喝醉酒,整个世界都已经晃晃悠悠,没有任何所依了。

 

有些道友虽然以前在城市里经常看电视,过着没有 意义、非常无聊的生活,但因为以前在空性方面积累过 善根,现在一遇到中观法,原来的习气马上就萌发了,对空性生起了很大信心。

 

而有的道友虽然住在寂静处能老老实实修行,可 一 旦到了城市,在旅馆里就已经被电视节目迷住了,三天 三夜一直沉浸在里面,这已说明了他的修行境界。如果 修习过中观,深知一切都是虚假的,没有任何实义,就 会有一种自控能力,会对内心的分别念及时刹车。尤其 到了繁华的大城市,面对眼花缭乱的世界,更需要踩在空性的刹车上才能安全行驶。

 

如果在寂静处修行还不错, 一到外面就把控不住自 己,修行将很难成功,因为内心一点空性境界都没有, 太容易受到欺诳。所以,学习中观非常重要,能帮助我们护持自己的心。

 

辛二(破他宗解释之教义)分二:一、破无实为教义;二、破无常为教义。

 

关于“虚诳妄取”的含义,大小乘持不同的观点。

 

有些小乘宗认为,根据《阿含经》的教义,所谓的 虚诳妄取,是说一切有为法都是空性、无有的法。他们 把诸法的实相抉择为单空。还有些小乘行人认为,虚诳 妄取是指一切有为法的无常迁变性。他们的观点都是建立在实有的基础上。

 

中观宗认为,虚诳妄取是指一切有为法在名言中虽 有如幻如梦的显现,但一经观察,却没有丝毫可堪忍的真实本体,如同水泡、彩虹一般。

 

小乘宗和如他们一般千千万万的迷途之人, 一直 执著万法的自性存在。佛陀之所以说一切万法皆具欺惑 性,就是要破除世人的实执。无始以来我们都吃了无明 的迷药,眼前一直会有万法的迷乱显现,不断受到它们 的欺惑,就像愚笨的人被电视、影像、魔术等幻象迷惑一样。

 

实际上,小乘宗用无实法或无常法来解释教义都不合理。下面首先破无实为教义。

 

壬一(破无实为教义):

 

虚诳妄取者,是中何所取?

佛说如是事,欲以示空义。

 

既然说诸法是虚诳妄取,那此中怎么会有所取呢?佛陀如是宣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空性的意义。

 

有些小乘宗认为: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虚诳妄取” 意思应该是“不存在”,即指一种实有的单空。如果像   中观宗所说的那样,万法没有丝毫本体,那么在任何条   件下,具作用的法都不可能存在,这样一来,业因果、   前后世等世间所有名言都成了不存在的假法,这种见解   是损减一切名言法的邪见。你们中观派已经成了彻头彻   尾的断见 35 派!

 

中观宗驳曰:所谓损减(也称毁谤或诽谤) ,是把本 来存在的东西说成不存在。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毁 谤,因为一切诸法的本体都是空性的,在这样的空性当 中,有什么实有的东西可取呢?没有任何可取之法。既 然万法的自性本来不存在,我们说不存在,这哪里是损减呢?

 

[35] 断见:又称断灭论,二见之一,为常见之对称。即偏执世间及我终归断 灭之邪见。断见者谓无因果相续之理,世间及我仅限于生之一期,死后 即归于断灭。

 

譬如,天授如果本来具有眼睛,有人说他是瞎子, 他肯定会不高兴,觉得自己眼睛长得这么好看,怎么能 说自己是瞎子呢?如果天授本来就没有双目,别人说他 是盲人,他应该不会不高兴,因为这不是损减、毁谤, 而是事实。(不过有的人虽然长得不好看,但如果别人说他 难看,他也特别不高兴。其实不应该生气。如果说漂亮的人长 得丑,的确有点不公道,但如果本来就不好看,说难看也是事实。)

 

并且,如果像你们小乘宗所说的那样,欺惑之意就 是不存在,那名言中如梦如幻的欺惑又怎么会存在呢? 如果不存在,佛陀为什么说诸法是欺惑的呢?你们对万 法胜义中本体不存在,名言中显现存在的道理一无所知,根本解释不了佛陀的真正教义。

 

再者,中观宗并非断见派。麦彭仁波切在其他论典 中说:顺世外道不承认因果,中观应成派最后抉择空性 时也不承认因果,但两种不承认并不相同。顺世外道不 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认前后世和业因果,而中观应成 派则是在抉择究竟胜义谛时,才将业因果及涅槃在内的 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但在如梦如幻的世俗中,在众生世俗的梦尚未醒来之前,则承许梦境般的前后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业因果显现成立。所以,两种观点完全不同。

 

◎ 现空双运才是佛的真实意

 

对方反问道:如果佛陀的教言不是要表明诸法不存在,那到底要表明什么?叙述什么道理呢?

 

答曰:佛陀所说的“欺惑诸行,皆为虚诳”,不是 为了表达诸法“不存在”的概念,而是为了阐释万法现 空双运之观念。也就是说,这一教义从空性方面讲,遮 破了万法的本体;从显现方面讲,承许万法如幻如梦的 显现存在,即宣讲了现空双运 36——空即是现,现即是 空的道理。佛陀转八万四千法门的目的就是要让众生了解此义。

 

所谓现空双运,是说凡夫面前正在显现的法其本 体完全是空性的,并不是说在显现之外存在一个空性的 法,也不是说显现的空基不空,上面一些实执法空着。 就如幻化的马象,显现的同时本体为空;虽然本体为空,显现却会欺惑世人。如果认为显现也不存在,则已毁谤了名言。

 

[36]  通达显现和空性无二无别,即现即是空、空即是现,这叫“双 运”。 ——《解义慧剑讲解》

 

如果通达了中观的空性理,在面对如幻化马象般的 万事万物显现时,就不容易受到欺惑。但世人因为不明 此理,特别执著外境各种虚幻的假象,可是越执著,自相续的痛苦就会越不断涌现。

 

◎ 中观宗才能究竟解释佛经

 

所以说,中观宗不但没有毁谤、误解佛陀的教义,反而进一步诠释了佛陀究竟甚深的密意。

 

大小乘行人对佛经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就像上师 在课堂上说一句话,有智慧的人能完全明白上师的密 意,智慧不高的人往往误解上师的意思。小乘行人即是 如此,对于佛陀所说的“诸法皆虚妄,诸法为空性”, 他们根本不懂其中的密意,将其理解成不存在的单空, 认为大乘所说的诸法本体空已经损减了业因果、前后世 等。而大乘智者则能完全明白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空性 教义,通达万法离一切戏论的实相,知道这才是释迦牟 尼佛的究竟密意。正因如此,佛经中经常会有一些大小乘、佛教与外道的辩论。

 

龙猛菩萨通过《中观根本慧论》的理证分析,让后 学者认清了小乘观点的不合理之处,知道了大乘观点才是最究竟的。

 

◎ 将法融入相续

 

我每天坚持讲课,你们每天辛苦听课,目的是什么 呢?就是要把你们以前错误的观念转过来,最终令你们通达万法现而无自性的道理。佛陀转法轮的目的也是如此。

 

我们平时应好好祈祷上师、本尊,祈愿他们加持让 中观教义融入自己的相续,令自己生起胜义中离八边、世俗中如梦如幻的境界。

 

虽然我们依靠往昔业力,现在已经转生到了这个世 间,但要知道,这只是幻化的身体住在幻化的世界,过 着幻化的生活而已。明白这一点后,在生活中就不会有 特别强烈的实执。正讲空性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但 一会儿下课后,可能又对外界的各种事物产生实执,生 起很大烦恼。所以,对于所学的道理,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经常串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