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37课

 

前面小乘宗认为,在见闻触等领受法之前,存在一个实有的人我。中观宗从互相观待、同时、非同时等各方面观察之后,所谓的人我都不能成立。如果成立,就会有无因生等很多过失。

 

这时,对方换了另一种方式反驳道:虽然人我在见闻等领受法前存在,但并非无因,因为在十二缘起当中,名色产生了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后面的诸缘皆由前面的因产生。其中“名色”是由四大所生,而四大肯定是存在的,所以,四大应该是人我领受者及见闻等法产生的因。也就是说,因为地水火风四大成立,故人我成立;人我成立,故见闻触等所受法也应该存在。

 

但对方这种观点也不合理,下面宣讲这个问题。

 

癸三(破领受者存在之理):

 

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

所从生诸大,彼大亦无神。

 

中观宗驳曰:虽然你们认为眼耳等五根以及苦乐等诸法(“苦乐”在藏文中是从受方面讲的),都是从四大所生,但实际上,地水火风四大当中也没有人我94。

 

颂词中的“无神”是无我之意。前面分析过,如果按照对方的观点,一定会有多神(人我)的过失。很多外道有“神我”的名称,在佛教其他经典中没有看到这种说法,但鸠摩罗什大师用“神”指代人我,也没有大的矛盾。

 

对方认为,眼耳等诸根、受(苦乐)等,以及外境色声香味等法都是由四大产生,也就是说,四大作为因,产生了名色聚集的疱95等。既然在见闻等法之前,作为色法的四大已经存在,而四大与人我又互相观待,那么四大就可以作为人我成立之因。所以,人我没有无因生的过失。

 

[94] 四大是地水火风;人我就是凡夫认为坚硬如地一样的的牙齿、骨头等、如水一样的尿液、汗液、唾液、泪液等;如火一样的人体温度等,如风一样的放屁等。

 

[95] 疱:梵音译作遏部坛。密乘入胎经所说胎儿住胎第一位。

 

对方把四大与众生流转轮回的过程连在了一起,是从十二缘起里的名色96方面来抉择。分析这个道理可能需要转换一个角度,宗喀巴大师和全知果仁巴的《中论》注疏中也都从四大名色当中的住胎等方面进行观察:住胎五位——中阴意识进入父母交媾白红明点融合之中,最初的七天形成如水银般荡荡悠悠的凝酪,第二个七日形成如柳絮、鼻涕状的膜疱,第三个七日成为如拇指形的血肉,第四个七日成为如蛋形的坚肉,第五个七日形成如莲花瓣状的支节等方面进行观察。

 

[96] 《大圆满心性休息》:名色:名是指所形成的色蕴,综合一起而称为名与色。彼论云:“依靠诸识故,而成于名色。”神识进入母胎从而形成名、色。其中色是指从凝酪到身体圆满之间。以上是根据大乘观点宣说。小乘观点认为名色:凝酪等根门尚未显露前的五蕴。

 

◎四大与人我同时、非同时皆不成立

 

虽然对方想以四大来安立人我,但实际并不合理,因为四大和人我之间,无论先有四大,还是先有人我,或者两者同时,都不能成立。

 

首先,如果四大先成立,人我后成立,则不合理,因为四大是所取,人我是能取,两者互相观待而成立。如果四大成立时人我尚不存在,就会有没有能取之法——人我,而所取之法——四大单独存在的过失,即四大堕入无因生的过失。

 

如果对方坚持认为四大可以先成立,我们就对四大做进一步分析:如果认为人我前面有四大之法,那四大的前面是否还有所观待的一个因呢?必定要有,因为能领受与所领受需观待才能成立,否则就不能成立。如果这样不断往前推,最后因已变成无穷无尽,成了增上分别而已,没有任何实义。由此可见,四大不可能真正存在。

 

反之,如果人我先成立,四大后成立,也不合理,会有没有所取对境——四大,而能取——人我单独成立的过失,即人我堕入无因生的过失。要知道,人我必须有四大或五蕴的所取对境,否则人我就有了如同假相唯识宗所承许的孤零零的水晶球般心识无基而存在的过失97。

 

[97] 《中观庄严论释》云:“设若相无有,岂明受彼等。与其事异体,如是识非有。”即便按照你们假相唯识宗所说的那样相不存在,然而你们承许存在的孤立无助、独一无二、如水晶球般的识又怎么可能明确地感受千差万别的行相呢?如果相不存在,那识缘什么来生起具有对境特性的法,这样合理吗?请你们深思。

 

四大和领受者同时成立也不合理,如此会有众多人我的过失,并且也会失毁两者观待的因果关系。

 

既然人我和四大同时、非同时成立都不合理,对方承许四大为人我之因的说法就不可能成立。以此就遮破了对方的观点。

 

辛二(以此理破受):

 

科判意思是,以前面破人我的推理方法来破法我,“受”是指法我。

 

若眼耳等根,苦乐等诸法,

无有本住者,眼等亦应无。

 

藏文译本颂词:

 

若眼耳等根,苦乐等诸法,

无有本住者,见等亦应无。

 

如果眼耳等诸根,以及苦乐等诸法都无有本住人我,那么见等所受法(色声香味等对境)也无法成立。

 

前面通过同时、非同时(前后),以及对方发太过、人我的因不存在等方法观察,人我不存在之理已经昭然若揭。

 

既然没有人我,则人我的对境——法我(色声香味等外境,以及我所的一切所取方面的法等)也不可能存在。为什么?因为所取依靠能取而产生,两者互相观待之故。既然能取人我不存在,那么所取的一切诸法自然没有立足之地。比如,有了我以后,我的房子、我的眼根等才能产生;有了我的眼根,所取受的外境——柱子、瓶子、山河大地等森罗万象的各种景象才能在眼前呈现。

 

虽然《中论》里还有其他一些抉择人无我的推理,但最根本的就是第九品里的推理。本品是通过中观细微的理证智慧进行推断,任何智者都无法举出人我存在的理由。最后可知,人我只是分别念假立的概念而已。这些推理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

 

◎出轮回,必须断我执

 

很多人都把四大或五蕴当成是我,实际上,这与把石女儿当成是我毫无二致。众生由于无始以来具有无明习气,再加上未遇到大乘善知识的开导,不明此理而始终执迷不悟,一直深陷茫茫无边的轮回大海,没头没尾地流转着、痛苦着。这一点,大家通过自身的感受就能深刻体悟到。

 

要想出离轮回,一定要断除人我执98,每个人都应再三观察,所谓的我到底在哪里?比如,观察我在色声等所受法之前存在,还是之后存在?如果认为在之前存在,则无论在所有的,还是在分别的所受法之前存在都不合理,同样,我在色声等所受法之后存在也不合理。并且,有部宗所认为的“人我是由四大组成”,以及唯物论所认为的“我是由大脑、细胞、肉身的分支集聚而成”等观点,也完全不符合我执所执著的唯一、恒常、独立、主宰等人我之法相99。这样不断观察,就会了知任何设施处都没有我,由此就会逐渐断除对我和我所的执著。

 

[98] 《定解宝灯论》:自他依靠此实执,周而复始入有海,遣除此等之对治,即是无我执著相。是故分析而了达,不应停留观察上,无始实执久串习,务必再三修无我。照见本义诸大德,极其郑重而宣说,必须通过修无我,方可根除我执见。此乃一切初学者,无有错谬之入门。

 

[99] 《成量品》:“非我非加持。”这样多体和刹那性的蕴不是我,因为以无常、随他转及众多部分存在的缘故,常有、唯一、自在的我或者独立自主的实法微尘许也不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眼等也并非受它加持或者被它驾驭,由此我所也就不存在。

 

◎闻思中观,即为断人法二执

 

我们闻思中观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断除自相续中强烈的人我执和法我执。如果没有断除人我执,就会像《入中论》开头偈颂所讲的那样:“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如水车转无自在,缘生兴悲我敬礼。”众生最初将五蕴之聚合妄执为我而产生我执,后缘我而产生我所及我所执,将一切诸法执为实有,由此形成了轮回,如同水车般不断旋转,无任何自在可言。所以,每个修行人首先应该破除人我。

 

这一点大家必须搞清楚。如果整天听《中论》,但却只观察身体以外的事物,好像论中所讲的道理与自身没有任何关系,这样自相续的烦恼将很难去除。

 

◎长期闻思才能对治坚固习气

 

当然,短时间内不可能马上就能断除烦恼,就像现在破我执时,很多人都感觉有所领悟,但过后我执好像还和以前差不多。其实,这只是我们的分别念而已,听闻中观对断我执肯定有帮助,只是我们的执著已非常严重,感觉不到变化而已。就像有人把花绳误认为毒蛇,虽然已经知道了此处没有毒蛇,但因为串习已久,所以仍会感到恐惧。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里解释颂词“幻师于所知,未断烦恼习,空性习气弱,故见犹生贪100”时也说:幻师虽然了知幻女无实,但由于习气坚固,所以仍然会生贪心。

 

对于我执和我所执引生的烦恼,需要长期修行才能彻底断除,所以听闻《中论》之后想马上根除肯定有点困难。但闻思必定会有好处,这一点从学院道友身上就能看出来,那些长期安住,对闻思兴趣浓厚的道友,与刚来学院,从未闻思过的道友,在我执方面有很明显的差别。从他们的言行举止、接人待物等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来。

 

虽然有的人认为闻思中观好像没有什么感觉,但实际上,如果在理论上通达了,我执方面肯定会有所减轻,因为依靠定解完全可以断除五道十地过程中所应断的人我执、法我执、烦恼障和所知障101。

 

[100] 幻师对幻女生贪,因为他对所知万法并未证悟空性,虽然能变出千姿百态的法,但由于相续中的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没有断除,对空性法门从来没有闻思过、修学过,因此不可能通达空性教义,也不可能断除这些障碍。所以,幻化师跟中观师不同,由于空性习气太薄弱,他对空性法门一窍不通,甚至对自己所变出来的美女也会生贪心。明明知道幻女不是真正的女人,不能与她结婚生子,过永久的生活,但还是偶尔生起贪心,就是因为他空性的习气非常薄弱。——《入行论讲解》

 

[101] 《定解宝灯论》:根除与彼相违背,四边愚痴之黑暗,即是此一对治故,何时修当生定解……于此愈来愈修习,定解愈来愈明显,灭尽颠倒之增益,智慧增如上弦月……若具正见之明目,前所未有证相增,现见空性功德力,于业因果缘起法,无欺惑性生诚信,一切烦恼渐微薄。

 

总之,在闻思的过程中,大家一方面必须清楚闻思中观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要知道闻思中观的重要性。否则,虽然自己的烦恼已经有所减轻,但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还觉得闻思没有多大意义。

 

◎其他断人我执的方法

 

抉择人无我的方法很多,除了本品所讲的以外,还有月称论师《入中论》里的七相推理102;本论《观燃燃者品》《观我法品》中的二相推理、五相推理等;寂天菩萨《入行论·智慧品》中观察指甲、头发、牙齿、血肉等都不是我的方法103;《中观宝鬘论》104依地水火风空识六界抉择人无我。全知麦彭仁波切所作的一个修法引导105也讲述了如何以实修断除人我执,此窍诀也非常

殊胜。

 

[102] 《入中论》:故我执依非实法,不离五蕴不即蕴,非诸蕴依非有蕴,此依诸蕴得成立,如车不许异支分,亦非不异非有支。不依支分非支依,非唯积聚复非形。

 

[103] 《入行论·智慧品》:齿发甲非我,我非骨及血,非涎非鼻涕,非脓非黄水,非脂亦非汗,非肺亦非肝,我非余内脏,亦非屎与尿,肉与皮非我,脉气热非我,百窍亦复然,六识皆非我。

 

[104] 《中观宝鬘论》:士夫非地水,非火风虚空,非识非一切,此外士为何?士六界聚故,非为真实有,如是一一界,聚故真性非。蕴非我无彼,蕴我非互依,非如火薪融,是故何有我?

 

[105] 此处的修法引导指观住轮番净心法要,“异体无常蕴聚中,何者乃为所云我。”

 

不论依何种方式抉择,只要能将人我执消于法界,我所执也就不复存在。就像有些道友对自身的执著很轻,这样我所的各种烦恼、痛苦等自然也会很弱。

 

归根结底,最关键的就是破无明,所谓无明也是萨迦耶见——我执106,如果以智慧宝剑从根本上割断了萨迦耶见,那么由它所引起的外界形形色色的行相也就荡然无存。所以,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断除我执。

 

辛三(彼二摄义):

 

刚才破人我的同时,间接破了法我,此颂是对这两部分内容的总结。

 

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论》与藏文译本有些地方稍有差别,大家学的时候可以对照一下,这样更易于理解。鸠摩罗什大师是非常了不起的大译师,而藏地译师在翻译方面也非常超胜。

 

[106] 《入中论》: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

 

藏文《中论》最先由译师焦若·鲁坚赞(龙幢)翻译,他是国王赤松德赞时期(八世纪时)三大译师之一,非常了不起。后来,译师巴擦尼玛扎(日称)依靠《中论》克什米尔版本和很多梵文版本,再三校对后进行了第二次翻译。这两位译师在翻译藏文大藏经和论著方面水平非常高。藏地后译期的觉登热雅译师,曾专门去印度各大寺院把梵文经论和藏文译本进行对照,结果教义全部能对得上,他对此赞叹不已。

 

日称译师在翻译《中论》时还参照了《显句论》,因为他深知,龙猛菩萨的究竟密意只有月称菩萨和清辩论师才能真正通达。可见,藏文版《中论》是非常可靠的。

 

下面我们看摄义的内容:

 

眼等无本住,今后亦复无。

以三世无故,无有无分别。

 

藏文译本颂词:

 

见等无本住,今后亦复无。

以三世无故,无有无分别。

 

在见等一切所受法之前无有本住,与其同时,以及之后也都无有本住。以三世皆无本住的缘故,也就不存在本住是有是无的分别。

 

前面对见闻触等所受法和人我同时和非同时产生做过详细观察:

 

首先,同时产生不合理,比如,一个人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感受、一边接触,同时享受四个对境,这样见者是不是闻者呢?肯定不是,否则正在见就成了正在闻,眼根的对境也成了耳根的对境;如果见者不是闻者,也不合理,会有同一时间出现多我的过失。

 

当然,如果承许我是假立的,这样安立也可以。麦彭仁波切解释《释量论》时说:在名言中,说我一边看东西,一边听声音,一边吃东西,这样有几个无分别识在自相续中同时生起是可以的,但这只是一种假立,如果认为有实有的我存在,就会有六个我同时存在的过失。

 

其次,非同时产生也不合理,如果见法等所受法在人我之前产生,会有见法等不依人我而产生,即无因生的过失;如果人我在见法等所受法之前产生,会有能见不依所见而产生的过失。

 

总之,通过三时观察,在见闻触等所受法之前、之后以及同时,都没有人我。由此可知,人们经常为之奔波、奋斗的所谓我,就如同空中的鲜花一般虚幻不实。既然三世当中我都无法安立,那么对我是有是无的分别也就不应该有。

 

◎人无我,并非单空见

 

按照《显句论》的观点,此时声闻乘认为,中观宗抉择人我不存在的主张,已经住在空的见解上,即主张单空见解了(立无实的结论)。

 

中观宗驳曰:你们并未通达我们所抉择的人无我之真理。我们并非抉择单空,而是认为人我不存在的单空执著也不存在,也就是说,有的执著和无的执著都需要抛弃。因为,不仅人我的实有耽执在自性中找不到,人我的无实耽执,其自性也了不可得,它们都只是一种虚妄假想而已。因此,有我和无我两种分别念都不合理。

 

本品在抉择人无我方面非常殊胜,如果有些道友无法背诵整部《中论》,我希望能把这个偈颂背下来。我们因为具有我执,无始以来沉迷在六道当中,学完本品之后就能彻底认清真相,这时定会深感稀有,为什么我们会把本不存在的法执为是自己呢?

 

◎智悲双运,是证悟无我之自然规律

 

如果对无我之理真正有所领悟,一方面,会对释迦牟尼佛、龙猛菩萨,以及所有抉择万法实相的大师们生起极大信心;另一方面,也会对未通达真理的众生生起强烈悲心,觉得这么多众生将本不存在的我执为存在,将本不干净的东西执为干净,是多么可怜啊!对颠倒众生油然而生悲心,是证悟无我的一个自然规律。

 

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的最后107说:“如果无误地见到了万法的实相,则由于远离作意自利之垢,因此为一切不知实相的愚昧众生而希求获得现前实相之佛果的意乐永远也不可能退转。”

 

信心、智慧和悲心是修行的基础。闻思中观会让我们对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大师们更加生信;有了信心,自相续的无我智慧才会愈加坚定;具有了胜义空性智慧之后,世俗悲心也会自然生起;达到了智悲双运(现空双运),我们的修行才能趋于圆满。

 

[107] 《中观庄严论释》:乘二理妙车,紧握理辔索,彼等名符实,大乘之行者。……此真纯甘露,除悲清净者,如来善逝外,非成他受用。是故于耽著,倒说宗派者,随佛诸智士,悲悯油然生。具智财者见,他宗无实义,如是于佛陀,更起恭敬心。

 

所以,如果一个人能真正对可怜众生生起悲心,他相续中一定有证悟空性的一分;反之,如果他证悟了空性,对众生生悲心的一分肯定具足。关于这一点,大家以后学习《中观庄严论释》最后一个科判时,一定会深有体会。

 

◎闻思修相结合,才有力量断我执

 

虽然依靠龙猛菩萨的智慧,我们已经抉择了人无我,但除了个别利根者以外,一般人很难做到像很多高僧大德那样,完全放下自己,什么都不执著。但我相信大家都很理智,听闻之后应该会不断观察、思维,这样对断除我执必定会有帮助。思维之后还要实修,每天最少也要在短短的时间当中,修持人无我和法无我,经常串习空性非常重要!

 

我们何时离开世间很难说,人生如此短暂,在短暂的人生中,无论是外在的四大变化,还是内在的四大不调,各种违缘会接踵而来。面对各种无常,大家一定要把所学的中观理运用起来,不断串习,并经常观察自己的相续:我执是否减弱了?对众生的悲心是否增强了?

 

对佛陀的信心是否增上了?只有这样,才能令自相续真正得益!

 

庚二(以教证总结):

 

清辩论师的《般若灯论》中引用了一些《般若经》的教证:

 

《般若波罗蜜经》云:“佛告极勇猛菩萨言:‘善男子,色无见者使见者,受想行识无见者使见者,若色至识无见者使见者,此是般若波罗蜜。复次色无知者见者,受想行识无知者见者,若色至识无知者见者,此是般若波罗蜜。’”

 

《入楞伽经》云:“正智慧观察,自性不可得,是故不可说,及说无体相。”

 

经云:“诸行以我与我所空。”“若无众生,则寿命不可得。诸法如泡、如芭蕉、如幻、如虚空之电、如水月亦如阳焰。”经常思维这些教证,对根除自相续的烦恼会有很大作用,这方面大家一定要奋发努力!

 

《中观根本慧论》之第九观本住品终